延续性护理对乳腺癌患者术后负情绪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2020-05-28周丽华高洁黄燕华王纯娜
周丽华, 高洁, 黄燕华, 王纯娜
琼海市人民医院 1肿瘤外科, 2乳腺外科, 3普通外科(海南琼海 571400)
乳腺癌发生于乳腺腺上皮组织,是严重危害女性身心健康的重大疾病。据全国肿瘤登记中心调查数据显示:2014年我国女性乳腺癌新发病例数已达到27.9万,是我国女性发病率最高的肿瘤疾病[1]。随着乳腺癌筛查工作的积极开展和治疗手段的日益完善,我国乳腺癌患者病死率呈下降趋势。乳腺虽不是与人体生命活动相关的重要器官,但切除手术造成患者身体改变会给女性的情绪及生活质量造成重大影响。随社会的发展和医疗水平的进步,对乳腺癌的治疗已经不仅仅满足于延长患者寿命,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同样重要。乳腺癌患者预后心理健康和生活质量已成为判断乳腺癌预后的重要指标。延续性护理具有多场所、连续性、协作性的特点,在临床上应用于包括乳腺癌、糖尿病、高血压等多种疾病。有临床研究表明:延续性护理可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和满意度等[2]。本研究旨在探究延续性护理干预乳腺癌患者后对患者负情绪和生活质量产生的影响。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5月至2017年5月于本院就诊的乳腺癌患者共104例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1) 经影像学、病理学检查,患者被确诊为乳腺癌且均接受乳腺癌根治术,诊断标准依据中国抗癌协会乳腺癌诊治指南与规范(2015版)[3];(2)患者精神及神志正常,具备正常沟通能力;(3)患者为女性;(4)患者知情,签署知情同意书;(5)通过本院伦理委员会审核;(6)患者无肿瘤疾病病史。排除标准:(1)严重肝肾功能不全者;(2)有严重心、肺、脑血管、肝、肾等重大疾病者;(3)基础资料不全或丢失及失访者。
1.2 方法
1.2.1 分组 将符合纳排标准的104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2例。对照组年龄34~68岁,平均(49.19±7.14)岁;文化程度高中及以下24例,大专及以上28例;患者肿瘤临床分期:Ⅰ期12例,Ⅱ期31例,Ⅲ期9例。观察组年龄35~70岁,平均(50.31±8.76)岁;文化程度高中及以下27例,大专及以上25例;患者肿瘤临床分期:Ⅰ期11例,Ⅱ期33例,Ⅲ期8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2 对照组 对照组给予乳腺癌常规护理干预,包括乳腺癌相关健康知识宣教、心理指导、上肢功能锻炼指导、饮食及服药指导等。
1.2.3 观察组 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延续性护理干预。
1.2.3.1 建立延续性护理小组 成立以护士为主导的多学科延续性护理小组,小组主要成员包括:临床医师1名、责任护士3名、康复师1名、心理咨询师1名、营养师1名、网络平台管理员1名。责任护士接到患者离院通知后,立即收集患者一般资料、疾病资料,建立患者个人档案,以便进行后续的延续性护理工作。
1.2.3.2 离院前评估 在患者离院前1周,由小组内临床医师、心理咨询师对患者进行身体状况、心理状况等方面的评估,评估情况由责任护士收集并存档。小组成员需依据患者一般资料及评估资料为患者制定个性化延续性护理方案。
1.2.3.3 随访 在患者离院后1个月后,责任护士需进行定期随访。电话随访每周1次,上门随访每月1次。随访内容主要包括:(1)对患者离院后身体、心理健康状况进行询问并记录归档;(2)询问患者及其家属患者离院后生活习惯、饮食是否规律、康复训练进行情况等;(3)针对患者出现身体、心理问题给予适当指导;(4)为患者讲解康复较好的乳腺癌患者病历,增强患者的康复信心,使患者正视自身疾病及肢体改变,消除患者消极情绪;随访内容由责任护士纳入患者个人档案中。
1.2.3.4 康复及饮食指导 制定符合患者一般资料及评估资料的康复、饮食指导方案。具体内容主要包括:(1)由康复师制定规范化的康复运动方案,主要针对患者上肢功能锻炼及术后上肢水肿等症状,还包括患者术后疼痛、失眠等不良反应,促进患者合理运动,保证充分睡眠及休息;(2)由营养师制定健康食谱,指导患者培养健康饮食习惯,均衡营养,提高自身免疫力,食谱以饮食菜单打印版的形式发放给患者及家属;(3)依据护士的随访信息及时改进患者康复、饮食的护理方案,以保证给予患者及时、有效的护理干预。
1.2.3.5 心理干预 基于网络社交工具微信、QQ建立延续性护理网络咨询平台,平台咨询工作主要由心理咨询师负责。平台定期组织宣教活动,使患者能更清晰的了解自身疾病及康复情况,最大程度上增强患者康复信心。针对出现心理问题的患者,心理咨询师需与患者交流沟通并找出引发不良情绪的原因,给予针对性的心理疏导,以减轻患者焦虑、抑郁等负情绪,逐步使患者可自主调节自身情绪。平台定期组织病友会,患者可互相交流康复经验,减轻患者心理负担。
1.3 观察与评价标准 在两组患者离院前及离院后6个月对患者负情绪进行评估,工具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自尊量表(SES)。SAS、SDS量表以50分为临界值,50~59分为轻度焦虑、抑郁,60~69分为中度焦虑、抑郁,70分及以上为重度焦虑、抑郁[4]。SES量表共包含10个条目,总分范围在10~40分之间,分值越低,自卑程度越高[5]。在两组患者离院后1年评估患者生活质量及调查患者满意度,生活质量评估工具采用QLQ-C30量表[6],其中包含功能领域量表6项,症状量表9项。功能量表得分越高,则生活质量水平越高;症状量表得分越低,则生活质量水平越高。满意度调查采取本院自制调查问卷方式进行,评估等级分为满意、不满意。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离院前及离院后6个月SAS、SDS量表评分比较 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在离院后6个月的焦虑、抑郁情绪改善较为显著,见表1。
2.2 两组患者离院后6个月SES量表评分比较 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在离院后6个月的自卑情绪改善较为显著,见表2。
表1 两组患者SAS、SDS量表评分比较 分
注:*与同组离院前比较P<0.05
注:*与同组离院前比较P<0.05
2.3 两组患者离院后1年QLQ-C30量表评分比较 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在离院1年后角色功能、情绪功能、社会功能及总健康状况水平显著提高,疼痛及失眠症状改善较为显著,见表3。
表3两组患者QLQ-C30量表评分比较M(P25,P75)
2.4 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比较 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对护理满意度较高(2=7.792,P=0.005),见表4。
表4 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比较 例
3 讨论
据调查研究显示[7-8],我国女性乳腺癌患者在术后5年内生存率已达到71.2%~74.9%,尤其在医疗条件较为发达的城市已高达80%。美国癌症协会发布的2016癌症统计报告中指出,2005—2011年乳腺癌患者生存率高达91%[9]。随着医疗水平的不断进步,乳腺癌患者正由“癌症患者”逐步向“癌症生存者”转换,这一趋势使得医学界对乳腺癌患者术后的生活质量越来越重视。目前乳腺癌的治疗主要依赖于手术切除及化疗,在治疗的同时也给患者的身心造成严重的伤害。乳腺癌患者仍面临复发风险问题、心理和社会问题以及术后的术肢疼痛等临床症状[10],因此对乳腺癌患者的护理仅局限在院内是不能满足患者需要的。相对于短暂的院内护理,患者在社区及家庭的护理对于患者的身心健康更为重要。延续性护理提出于20世纪50年代[11],是一种可确保患者在变更的医疗场所中可接受到不同层级的、协调连续的护理服务,这种护理模式的提出为乳腺癌患者的护理提供了新思路。自延续护理在我国应用以来,在肿瘤及慢性疾病领域都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将延续护理应用于乳腺癌患者的护理也越来越被医学界所关注。
负情绪是影响乳腺癌患者预后的重要因素之一[12-13]。手术治疗导致女性乳腺癌患者第二性征完整性受损,引起女性患者自卑心理,进而产生焦虑、抑郁的负情绪[14]。手术对患者工作、婚姻及性生活造成的影响也可能导致患者的焦虑及抑郁[15]。这些负情绪因素往往被临床医生及患者家属忽略,进而影响疾病的预后及降低患者生活质量。在本研究中,延续护理小组通过随访过程中的沟通、讲解、安慰以及网络咨询平台等手段对患者进行心理干预,并依据随访记录中患者的情绪及健康状态改进护理方案,很大程度的改善了患者术后出现的负情绪状态。SAS、SDS及SES量表结果显示,两组患者在离院前均存在焦虑、抑郁、自卑的负情绪,而在离院6个月后,观察组的负情绪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患者情绪基本恢复正常,说明延续护理可有效改善乳腺癌患者术后负情绪。有临床研究证实[16-17],对乳腺癌患者给予延续性护理的干预手段可有效缓解乳腺癌患者术后的焦虑、抑郁等负情绪,此研究结果与本研究结果相一致。
QLQ-C30调查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角色功能、情绪功能、社会功能及总健康状况优于对照组,而疼痛、失眠症状较轻。一方面,责任护士随访和网络咨询平台可以加强延续护理小组与患者的沟通,及时的发现患者存在的心理问题,并给予帮助和指导,患者可在与护理人员沟通中了解疾病、正视疾病,消除自身对康复消极的态度,建立康复及重返社会的信心,从而提高自身的角色功能、情绪功能及社会功能。另一方面,延续护理小组针对患者一般资料及随访记录制定的康复方案有利于缓解患者术后上肢水肿等症状及疼痛、失眠等不良反应。研究[18]发现,延续护理可改善患者躯体功能、心理功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及遵医行为。张玉颖[19]通过临床调查研究发现,延续护理可显著改善患者躯体功能、角色功能、情绪功能及总体生活质量。以上两项研究及本研究结果均证明,延续护理可从多个领域改善乳腺癌患者术后的生活质量。此外,延续性护理在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的同时,可获得较高的满意度,减少患者的投诉率[20]。
综上所述,延续性护理可有效改善患者术后负情绪,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对于患者术后长期生存具有积极意义,在临床上值得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