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灌溉方式对荒漠绿洲过渡带地下水与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

2020-05-28席琳乔马丽亚马春晖

塔里木大学学报 2020年1期
关键词:样地含水量农田

席琳乔 马丽亚 王 栋 张 玲 韩 路 马春晖,2*

(1 塔里木大学动物科学学院/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塔里木畜牧科技重点实验室,新疆 阿拉尔843300)

(2 石河子大学动物科技学院,新疆 石河子832000)

引言

荒漠绿洲过渡带是绿洲工农业生产的天然屏障,具有重要的生态意义,塔里木盆地是我国典型的极端干旱荒漠区,该地区土壤贫瘠化、沙化、次生盐渍化趋势愈发严重。近年来,新疆在农作物生长期由滴灌逐渐替代了漫灌[1-2]。当前众多学者研究了干旱区不同地理环境条件下的生态学问题[3],对塔里木河上中下游植被、土壤水盐运移的研究较为广泛[4]。塔里木河下游典型绿洲边缘物种多样性特征受到土壤水分、盐分等因素限制,土壤水盐是影响荒漠-绿洲过渡带植物群落分布格局的主要因子。塔里木河干流岸边,当土地利用类型为农用地时,其地下水位的变化受到塔里木河水位、农田灌溉及蒸发等影响[5-6]。从上世纪80年代起新疆开始进行节水灌溉技术的推广应用[6],膜下滴灌使作物根区土壤常保持较高的含水量,进而使根系层形成脱盐区,为作物生长创造了良好土壤环境,但在膜外(根系外围)明显积盐[7-8];漫灌方式使土壤盐分随水下渗而脱盐,但长期漫灌易引起地下水位上升、盐分表聚而产生土壤次生盐渍化。南疆农业采用冬/春漫灌,作物生长季采用滴灌[9-10]。灌溉方式对上游过渡带土壤理化性质与地下水的影响报道较少,集中在中下游区域[11-15]。因此,研究作物生长期滴灌、漫灌对上游过渡带土壤理化性质和地下水的影响,揭示灌溉方式对过渡带生境的影响,以期为塔里木荒漠绿洲过渡带植被恢复提供参考。

1 材料与方法

1.1 研究区概况

研究区地处叶尔羌河下游至塔里木河干流上游,属典型的暖温带干旱荒漠性气候。该区年均温度10. 7 ℃,≥10 ℃积温4 113 ℃,年均日照2 556.3-2 991. 8 h,无霜期180-224 d;年均降雨量为40. 1~82.5 mm,年均蒸发量1 876.6~2 558.9 mm。荒漠绿洲过渡地带土壤为砂壤土,主要植被有胡杨(Populus euphratica)、灰叶胡杨(Populus pruinosa)、柽柳(Tamarix chinensis)、黑 果 枸 杞(Lycium ruthenicum)、盐 穗 木(Halostachys Caspica)、骆驼刺(Alhagi sparsifolia)、甘草(Glycyrrhiza uralensis) 和 芦 苇(Phragmites australis)等[9]。

1.2 试验设计

研究区分别在作物生长期进行滴灌和漫灌的地区,滴灌试验区位于新疆阿拉尔市第一师十二团,漫灌试验区位于新疆阿克苏地区阿瓦提县丰收三场,垂直于农田在荒漠过渡带内设置样地,滴灌试验区4个样地离农田距离由近及远分别为A1、A2、A3、A4;漫灌试验区4 个样地离农田由近及远分别为B1、B2、B3、B4,具体位置(表1)。每块样地内人工打地下水位观测井1 口(PVC 管,10 m),观测地下水位,采集地下水和样地土壤。

表1 地下水位观测井位置

1.3 研究方法

1.3.1 土壤理化性质测定

每块样地内按梅花形5 点取样,每月取样1 次,取0~20 cm、20~40 cm、40~60 cm、60~80 cm、80~100 cm 土样[16]。土壤水溶性盐采用水浴蒸干法测定(水土比为5:1),酸度计测定土壤pH值,烘干法测定土壤含水量。有机质(TOM)用重铬酸钾容量法;全氮(TN)半微量滴定法;全钾(TPo)和全磷(TPh)用碱熔法;碱解氮(AN)用扩散皿法;速效磷(APh)用碳酸氢钠浸提-钼锑抗比色法;有效钾(APo)用乙酸铵浸提-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18]。

1.3.2 地下水位和水质测定

采用电导法测量地下水位[17],重量法测定地下水矿化度。Cl-含量采用AgNO3滴定法;含量采用EDTA 间接滴定法;CO32-/含量采用双指示剂滴定法;Ca2+和Mg2+含量采用EDTA 络合滴定法;K+/Na+含量采用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18]。

1.3.3 数据处理与分析

数据采用Excel 2010 进行整理,数据处理采用SPSS11.0。单因素方差分析(ANOVA)检验不同样地土壤总盐含量及土壤含水率的差异(α=0.05),多重比较采用新复极差法(DUNCAN)进行检验。

2 结果与分析

2.1 灌溉方式对荒漠绿洲过渡地下水位的影响

不同灌溉方式对过渡带地下水位的影响(表2),漫灌下地下水位的极差与变异系数均明显高于滴灌方式,漫灌方式下6-11 月对过渡带地下水补给作用明显。滴灌方式下4-11 月对地下水补给作用不明显。滴灌和漫灌方式对过渡带地下水位极差、变异系数与地下水埋深均随离农田距离增加而降低,漫灌方式对地下水位的提升作用明显大于滴灌,滴灌对地下水位的影响较小(p>0.05)。

表2 不同灌溉条件下过渡带地下水位变化

2.2 灌溉方式对荒漠绿洲过渡地下水水质的影响

滴灌方式下地下水矿化度、pH值、阴阳离子含量随着距农田由近至远逐渐降低,A1 样地地下水各指标均最高,除pH 值与Mg2+含量外均与其他样地间差异显著(p<0.05)。漫灌方式下地下水矿化度与阴、阳离子含量随远离农田均呈“V”字形变化,B4 样地除pH值外,其他指标均明显高于其他样地(表3)。

滴灌方式下过渡带地下水矿化度、pH值、阴阳离子含量均明显高于漫灌方式,尤其2种灌溉方式间水质矿化度、Cl-、SO42-与K+/Na+离子含量差异显著(p>0.05),漫灌方式有利于改善地下水水质。

表3 不同灌溉方式对地下水水质的影响

2.3 灌溉方式对荒漠绿洲过渡带土壤水分、盐分的影响

2.3.1 盐分

滴灌下0~100 cm 土壤总盐由A1 至A4 样地逐渐降低,A1样地最高17.67 g/kg,A4样地最低3.54 g/kg(表4),A1 样地0~40 cm 土壤总盐含量显著高于其他样地(p<0. 05),且其40~100 cm 土壤总盐含量与A3、A4 样地差异达显著水平(p<0.05)。漫灌下0~100 cm土壤总盐从B1到B4样地逐渐增加趋势,B4样地最高达14.20 g/kg 与其他样地差异显著(p<0.05)。

2.3.2 水分

滴灌方式下距农田由近及远土壤含水量逐渐降低趋势,A1 样地0~100 cm 土壤含水量最高达11. 72%,与A3、A4 样地差异显著(p<0. 05);0~40 cm土壤含水量在各样地之间差异达显著水平(p<0.05),A1、A2 样地60~100 cm 土壤含水量显著高于A3、A4样地(p<0.05);A1、A2、A3 样地土壤含水量随土壤深度增加而增加,但是A4 呈现降低趋势。漫灌下0~100 cm 土壤含水量依次为B1>B4>B3>B2,距农田最近样地B1 土壤含水率最高,土壤含水量随土层深度增加而增加;距离农田较远的B2、B3、B4 样地土壤含水量则随土壤深度增加而降低。漫灌方式下0~40 cm 土壤含水量明显高于滴灌方式,漫灌方式有利于提高过渡带土壤含水量(表5)。

表4 不同灌溉方式对土壤盐分的影响 单位:g/kg

表5 不同灌溉方式对土壤含水量的影响(%)

2.4 灌溉方式对荒漠绿洲过渡土壤化学性质的影响

滴灌方式下过渡带土壤有机质、全氮、速效钾随离农田距离增加而降低,其中有机质含量降幅显著(p<0. 05)。漫灌方式下则相反,土壤有机质和全氮呈增加趋势,B3、B4 样地土壤有机质均显著高于B1、B2样地(p<0.05)。漫灌方式下土壤有机质高于滴灌方式(表6)。

表6 灌溉方式对荒漠绿洲过渡带样土壤化学性质的影响

2. 5 灌溉方式下地下水水质与土壤化学性质的相关性分析

滴灌方式下地下水矿化度与八大离子呈极显著相关(p<0.01),土壤有机质(TOC)与地下水pH 值、矿化度、Cl-、/HCO3-、Ca2+、Mg2+显著正相关(p<0. 05),与、Na+/K+离子呈极显著相关(p<0. 01)。漫灌方式下地下水矿化度与Cl-、、Na+/K+呈极显著相关(p<0. 01),TOC 与TPo 呈显著相关(p<0. 05)(表7)。

2.6灌溉方式地下水位、土壤水分盐分与离农田距离的相关性分析

滴灌下土壤含水量、土壤含盐量与离农田距离均呈显著线性负相关(r=-0. 978 3,p<0. 05;r=-0. 997 0,p<0. 01);地下水位与离农田距离的相关系数低(r=0.044 7,p>0.05),滴灌方式下农田距离对过渡带地下水位的影响不明显(图1)。漫灌下土壤含盐量、土壤含水量、地下水位与离农田距离的相关系数较低,差异不显著(r=0. 781 7、-0. 266 5、0.824 0,p>0. 05)(图2)。二次回归,滴灌和漫灌距离农田距离与土壤含盐量相关性高(r2=0. 997,r2=1. 000),漫灌方式下距离农田与地下水位埋深相关性高(r2=0.974)。

图1 滴灌方式距离农田距离与下地下水位、土壤水分盐分的关系

图2 漫灌方式距离农田距离与下地下水位、土壤水分盐分的关系

3 讨论

3.1 灌溉方式对荒漠绿洲过渡地下水的影响

在作物时期不同灌溉方式下,荒漠绿洲过渡带离农田距离越远其地下水位越深,可能是农田灌溉对地下水起到了一定的补充。4 月滴灌地下水埋藏深最浅(p<0.05),可能由于农田冬灌/春灌,对地下水进行了补充,导致地下水埋深变浅,11 月份地下水位埋深最深(p<0. 05),由于夏季作物需水量和蒸发量大等因素导致地下水位下降。漫灌下4-6 月地下水位明显深于其他月份,可能是该阶段作物对水分需求较少,灌溉量减少和蒸发等因素导致地下水下降,6-11 月地下水位上升,可能是由于作物旺盛生长期需水量大,农田多次漫灌补给地下水而引起。同时,漫灌能够显著降低地下水矿化度,这与张宏锋研究输水对水质矿化度的影响较为明显结果一致[19]。漫灌能够引起地下水pH值适当降低,但pH值表现距农田由近及远呈下降的趋势与陈永金等研究结果一致[13]。漫灌能够降低农田到荒漠过渡带地下水中的Cl-、、K+/Na+、Ca2+离子浓度,改善地下水的品质,矿化度由半咸水过渡到微咸水[21-22]。

3.2 灌溉方式对荒漠绿洲过渡土壤化学性质的影响

在小尺度滴灌后距滴灌带越近含水率越高,距滴灌带越远含水率越低;盐分在水平方向距管近的土层处于脱盐状态,在距管远的土层处于积盐状态,对于漫灌,地表上层全部表现为淋洗状态,而下层表现为积盐状态[22-24]。在较大尺度滴灌方式下荒漠绿洲过渡带相对于农田则表现为积盐;在距农田较近的区域,形成明显的积盐区,对距离农田近的区域影响较大,距离较远的样地土壤含水量和含盐量比较低;随着距离的增加,植物多样性下降,距离农田较近区出现了耐盐植物,如盐穗木。漫灌下近农田过渡带样地土壤含水量比较高、盐分含量较低,可能是漫灌对过渡带土壤水分补充较多引起的。距离农田最远处的样地土壤含盐量最高,出现了明显的积盐区。滴灌和漫灌都会在过渡带土壤中,形成积盐区,滴灌在距离农田较近的区域形成积盐区,漫灌在距离农田较远的区域形成积盐区[25-27]。有机质、全氮、磷、钾,尤其是有机质的变化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物种多样性的变化[28]。滴灌下荒漠绿洲过渡带距离农田越近,有机质、全氮、碱解氮、速效磷和速效钾含量越高,且土壤含水量较高,有利于凋落物的分解和积累有机质,促进植被生长[21]。漫灌下土壤有机质和速效磷含量较高,全氮与碱解氮含量略高于滴灌方式,这是漫灌增加了土壤含水量,有利于植物的生长,从而增加了土壤有机质。因此,滴灌方式导致灌水量减少,引起积盐区距离农田更近,加剧过渡带生境恶化。

3. 3 不同灌溉方式下地下水水质与土壤化学性质的关系

滴、漫灌方式下在过渡带土壤形成了积盐区,离子主要包括从农田洗脱出来的Cl-、SO42-、K+/Na+离子。马晓东等[29]研究表明塔里木河下游植被的生长与土壤水分和地下水位密切相关,土壤含水率水平空间分布随离水源地距离增加而降低,垂直分布随土层深度的增加而增加;土壤含水率的时间变化受生态输水量和持续时间的制约[30]。因此,漫灌输水量较大,增加了土壤含水量,提升了地下水位,降低土壤盐分,改善地下水质效果明显优于滴灌。滴灌方式下TOC 与八大离子和矿化度相关性较高,滴灌使植物处于低水分状态,影响植被的生长,从而诱发过渡带植被的退化[31-33]。

3.4 灌溉方式下地下水位、土壤水分盐分与离农田距离的关系

滴灌下土壤含水量、土壤含盐量与离农田距离均呈负相关(p<0.05),可能是滴灌灌水定额较小,对荒漠过渡带的水分补充范围较小,对过渡带地下水埋深影响有限,使过渡带地下水位年内波动较小。距离农田近的区域地下水位较浅与土壤含水率高,强烈蒸发下盐分随水上移而形成明显的积盐区;相反,距离农田远的区域土壤水分、盐分低。漫灌下地下水位、土壤含盐量与离农田距离相关性较小。漫灌能够改善过渡带的生境,有利于促进植被生长。

4 结论

滴灌方式地下水位年内波动较小,土壤含盐量与地下水矿化度、pH值及阴、阳离子含量均明显高于漫灌方式;漫灌方式提升了地下水位和增加土壤水分,降低土壤含盐量、改善地下水水质;滴灌方式加剧了过渡带生境恶化。

猜你喜欢

样地含水量农田
四川省林草湿调查监测工作进展
仁怀市二茬红缨子高粱的生物量及载畜量调查
达尔顿老伯的农田
达尔顿老伯的农田
额尔古纳市兴安落叶松中龄林植被碳储量研究
山西省2020年建成高标准农田16.89万公顷(253.34万亩)
眼干的人别选高含水量隐形眼镜
数字说
基于角尺度模型的林业样地空间结构分析
径流小区土壤含水量TDR法与烘干法测试相关关系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