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贵州省江口县木本植物区系研究

2020-05-27胡毅叶红环何选泽苟光前郑涛

山地农业生物学报 2020年1期

胡毅 叶红环 何选泽 苟光前 郑涛

摘要:江口县位于贵州省东北部,属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区,木本植物丰富。通过野外调查,共记录该县木本植物98科324属1043种,其中裸子植物6科12属22种,分别占江口县木本植物科属种总数的612%、370%、211%,被子植物92科312属1021种,分别占江口县木本植物科属种总数的9388%、9630%、9789%,优势明显。区系地理分析表明,科有10个分布型和8个变型,与热带成分联系较大,其中又以泛热带分布型为优势型,属有13个分布型和18个变型,与温带成分联系较为紧密,东亚和北美间断分布为优势型。同纬度6个地区区系丰富度综合系数比较表明,江口县排名第1。

关键词:江口县;木本植物;区系特征;区系丰富度

中图分类号:Q949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0457(2019)06-0043-06国际DOI编码:10.15958/j.cnki.sdnyswxb.2019.06.007

Study on Woody Plant Flora in Jiangkou County,Guizhou Province

HU Yi1,YE Hong-huan1,HE Xuan-ze1,GOU Guangqian2,ZHENG Tao2*

(1Guizhou Botanical Garden,Guiyang,Guizhou 550001, China;2College of Life Science,Guizhou University,Guiyang,Guizhou 550025,China)

Abstract:Jiangkou County is located in the northeast of Guizhou ProvinceIt belongs to the subtropical monsoon humid climate with ABUNDANT WOODY PLANTSThrough field investigation,1043 species,324 genera and 98 families of woody plants were recordedIn the floristic analysis,of which 22 species belong to 12 genera and 12 families of gymnosperms,accounting for 612%,370%,211% of the total woody plant genera and species in Jiangkou County,and 1021 species belong to 312 genera of 92 families of angiosperms,accounting for 9388%,9630%,9789% of the total woody plant genera and species in Jiangkou CountyThe floristic analysis showed that 10 distribution types and 8 distribution subtypes were in the family,which are closely related to tropical elementsAmong them,pantropical distribution is the dominant type,with 13 distribution types and 18 distribution subtypes in genera,which are closely related to temperate elementsThe discontinuous distribution in East Asia and North America is the dominant distribution typeJiangkou County ranked the first comparing to the floristic richness of the six regions of the same latitude.

Key words:Jiangkou County; woody plants; flora analysis; floristic richness

植物区系是指一个地区所有植物种类的组成,它是植物在自然地理条件下经过一定的综合作用演化的结果[1]。研究植物区系不仅有利于了解植物的起源、分布和环境变化的关系,还对了解一个地区植物的种类组成、珍稀濒危植物保护、经济植物的利用方面等具有重要意义[2]。按照吴征镒[1]对植物区系的分区,江口县位于东亚植物区,川、鄂、湘亚地区,一般山脊500~1000 m之间,且受凤凰山、梵净山等高山的影响,植被垂直带明显,种类多样。木本植物是植物组成的重要成分,研究该区木本植物的区系特征,对该区木本植物的起源、分布及利用方面都有重要意义。目前,江口县木本植物区系的研究尚未见报道,本研究在江口县木本植物调查的基础上,研究了它的区系特征,并与国内同纬度的5个地区进行了丰富度和亲缘关系的比较,以期为江口县植物多样性的研究和保护提供一些参考。

1调查区概况与研究方法

11调查区概况

江口县位于贵州高原向黔东、湘西低山丘过渡地带,地理位置为东经108°30′~109°06′,北纬27°27′~27°58′,最高海拔257 05 m,最低点海拔275 m。全县地貌总分布格局成北北向、北东向排列,且地势由西南、西北、北向东、东南倾斜,县内山峦重叠,沟谷纵横,地势起伏较大,河流众多,水系发达,土壤多为石灰土和黄壤。处于中亚热带中纬度地区,属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区。年平均气温162℃,降水量136 96 mm,相对湿度81%,日照时间125 73 h,无霜期288 d[3]。中国第53处世界遗产、第13处自然遗产地梵凈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便位于江口县北部[4],是江口县木本植物资源最丰富的地区。

四川省位于青藏高原和长江中下游平原的过渡带,地形驳杂,丘区较多,旱地农作物品种多,农田鼠害比较严重,对农业生产十分不利;同时,外来入侵生物也对四川农业、经济、生态等产生了极大的危害。目前,国内外入侵生物现状和趋势日益严重,必须采取有力措施进行监测和防治[1]。20世纪末,蒋光藻等[2]对四川农田鼠害发生情况作了科学的调查研究,报道了四川农田鼠害的种类、分布、群落结构和发生规律。四川是我国农业大省,本文通过研究和分析总结四川丘区旱作农业鼠害以及外来入侵生物灾害的种类、特点与规律,为四川农田鼠害及外来入侵生物的预防和治理提供建议,以降低人力、物力、财力的损失。

1四川丘陵农田鼠害种类与为害

11主要害鼠种类及发生特点

鼠害是农业生产的重要生物灾害。四川近年来受害面积比20 世纪80 年代末期增加了80%,主要害鼠(包含小型兽类)有褐家鼠、大足鼠、黄胸鼠、小家鼠、巢鼠、黑线姬鼠、社鼠、针毛鼠、白腹巨鼠、青毛巨鼠、四川短尾鼩、松鼠,此外还有黄毛鼠、黑线仓鼠、大仓鼠、酚鼠、沙鼠、达乌尔黄鼠、花鼠、板齿鼠等[3]。

111褐家鼠

褐家鼠是主要的家栖鼠,占家栖鼠的16%以上。在田间,尤其是庭院附近为数也多,夹捕优势度可达25%。多做巢于室内,在粮仓饲养房地下较多,也可在阴沟、下水道等做巢,偶尔于田埂上发现其巢穴。据研究,褐家鼠为家族性群居鼠,一窝可含不同龄期的鼠达20只。在取食上,若出现一种新的食源,往往是老年鼠和弱鼠先食,24 h后未发生意外,其他个体才一起取食。因而在防治方法上急性鼠药难以起到完全杀灭的作用,宜用慢性杀鼠剂。根据对其日食量的测定,平均日耗干粮约19 g,年耗约7 kg,加上糟踏的粮食,农业部门测定的标准为年耗粮9 kg。褐家鼠具有很强的耐饥能力,实验室内平均耐饥时间为102 h,最长达219 h,即9 d多。田间褐家鼠一年有两个数量高峰,春峰在6—7月,秋峰在9—11月,而且秋峰显著高于春峰。褐家鼠的繁殖能力很强,每年可繁殖3~7次,每胎产仔6~9只。在冬季的12月、次年1月和2月未见孕鼠[4-5]。

112大足鼠

大足鼠为农区农田广布种。在川西平原有时达野外鼠的50%以上,丘陵区略低。一般不在室内出现。营巢于田埂、沟边、河边等近水而潮湿的环境。食物以粮食占绝对优势,对小鱼及水生甲壳类有明显嗜好。在稻麦轮作区对水稻的危害巨大。浅丘地区主要危害玉米,大发生时可使1 hm2以上的玉米地整块绝产。水稻收获期可在田间布临时巢,呈集团活动,猖獗危害[6]。大足鼠的繁殖潜力每胎产仔6只以上,多者可达10余只。5月为繁殖盛期,怀孕率可达56%。其季节数量变化为双峰型,4—7份月为春峰,11月为秋峰。若5—7月雨量小于500 mm,则呈单峰型。因此,控制大足鼠的关键在于压低春季参加繁殖活动的个体基数,春季杀灭大量的越冬体可达此目的[7]。

113黄胸鼠

黄胸鼠主要为家栖,可达家栖鼠的50%。黄胸鼠为杂食性,尤喜稻谷类有壳粮食以及红苕、嫩玉米等含水多、带甜味的食物。据报道,黄胸鼠日食量约9 g,折合年耗粮约3 kg。根据文献报道[8]及实验观察,黄胸鼠是抗药力较强的鼠类。对第一代抗凝血杀鼠剂“杀鼠灵”的抗药性已早有报道,对第二代抗凝血杀鼠剂“溴敌隆”也有明显的抗性。在实验室条件下,累计摄食十万分之五毒饵30 g以上而10天不死的达50%,超过了联合国卫生组织(WHO)所订抗药性生成的指标。由此可见,对黄胸鼠主害区的杀鼠剂选择应特别慎重。黄胸鼠一年有两个数量高峰,春峰在6—7月,秋峰在9—10月,且春峰略高于秋峰。终年均可怀孕,但高峰期为3—4月和8—10月,每胎产仔5~6只。黄胸鼠在生存斗争中有较强的竞争力,近年来在农田中的数量也有明显上升的趋势,应作为重点防治研究对象[9-10]。

114小家鼠

小家鼠有家栖和野外两种生活型,二者外形有一定差异。70年代初新疆小家鼠大发生,仅北疆的几个区就损失粮食达15亿多千克。小家鼠的数量高峰亦为双峰型,4—5月为春峰,10月为秋峰,且春峰高于秋峰。与之对应的繁殖高峰也为双峰型,春峰怀孕率达30%,秋峰亦达25%左右。据调查,小家鼠10年左右有一次大发生。据报道,小家鼠种群数量受垂体内分泌系统而产生的自我调节影响十分明显。小家鼠的密度在田间常随作物生育期不同而发生逐食迁移,到冬季有迁往室内越冬的趋势,此时可造成家具、衣物等的破坏[11-12]。

115巢鼠

巢鼠是一种小型野外鼠,也进入农舍。分布广但密度不高,一般低于l%。善攀爬,能在植物枝干及小麦等作物茎秆上营巢。麦收后迁入芦苇、杂草中或室内,水稻成熟后迁入田间继续为害。冬季多在草堆越冬,也可在房舍内越冬。巢鼠打洞穴居的相对较少。有贮粮习性,除盗食粮食外,也食野生浆果、草籽以及蔬菜。除1月和12月外,终年可繁殖,5月为孕鼠高峰期。每胎产仔5~6只[13]。

116黑线姬鼠

四川黑线姬鼠基本上是完全的野生种,在室内没有发现,是四川主要农作区的优势鼠种。田间优势度约占啮齿类的25%,在稻麦轮作区尤其适合其生存。据观察,黑线姬鼠可随作物的生育期而逐食转移,4—5月主要在麦地,小春收获后,除少数居田坎外,多转移到旱地、草堆等处所。水稻晒田后转入稻田为害。黑线姬鼠为害时从稻、麦基部咬断,常对稻、麦穗取食数粒后又咬断其他株,因而,其糟踏的粮食更多于其直接的进食量。黑线姬鼠是流行性出血热等多种危险性流行病的传播媒介,对人类危害极大。秋季灭鼠可以压低其在田间的基数,但并不改变其数量变动的规律。春季灭鼠可以完全控制春峰,降低秋峰。与数量高峰相对应,怀孕的高峰也有两个,春峰在5月,秋峰在10和11月。可见,繁殖活动是黑线姬鼠种群密度的决定因素。黑线姬鼠在田间呈聚集分布,农作物因而出现成团被害状,但个体群则呈随机分布,并有高密度时低聚集、低密度时高聚集的特性。春季时田间鼠个体少,聚集度高,投饵到位后能起到高效低耗的作用,是防治黑线姬鼠的最佳时期[14]。黑线姬鼠一年中的数量高峰有两个:春峰从3月开始到6月时达最高,此期种群呈指数增长;10—11月形成第二个高峰,即秋峰,且春峰高于秋峰[15]。對黑线姬鼠年龄确定的研究较多,多以臼齿磨损程度为指标。据研究,以体重、体长及二者比值适合于在农田应用中推广,采用这一判别式,可为基层研究工作者及黑线姬鼠预报等带来方便[16]。

117社鼠

社鼠为丘陵和中低山区的农田优势鼠种之一。主要活动于甘蔗、棉花和红苕地内并以这些作物为主食。食性杂,除取食红苕、棉桃等外也取食野果和昆虫。社鼠对农作物一般不构成大片毁灭性危害,其田间夹日密度很难超过5%。但其分布范围大,尤其是丘陵地区,总数量多,累计危害仍然严重。社鼠一年当中的数量高峰为双峰型,第1高峰在5月,第二高峰在10—12月。4—11月均可繁殖,以春末夏初为繁殖盛期。每胎产仔5只左右[17-18]。

118针毛鼠

针毛鼠和社鼠的分布也很相似,生境和习性均有类似之处。在四川数量较少,在川北深丘和中低山林区,其优势度可达20%,夹日率在l%左右。巢距地3~5 m。食性杂,以各种坚果、树籽、草籽为食。也盗食红苕、豆类等作物。春末夏初为主要繁殖期。平均每胎产仔4~6只,多者可达9只[19]。

119白腹巨鼠

白腹巨鼠为山区和深丘地区的主要大型鼠。食性杂,主食各种野果、草根、草籽及菌类,也吃一些昆虫。食量较大,可达体重的1/4。可对竹林、幼树及林缘作物构成危害。也吃香菇等经济植物。种群数量年变化不显著,相对较稳定。多在春秋季繁殖,每胎产仔4~6只[20]。

1110青毛巨鼠

青毛巨鼠较白腹巨鼠大而突出,主要分布在山区和深丘,喜活动于竹林以及山溪边的灌丛、山腰裂缝及深山老林之中。喜黄昏和清晨活动。杂食性,主要食物有野果、红落、竹笋、草根草籽,也食蚯蚓及昆虫。夏秋季繁殖,每胎产仔4~6只[21]。

1111四川短尾鼩

为食虫目小型兽类。该种虽然眼耳极度退化,但适应能力极强,从海拔2 500 m的横断山北至川东条状山区均有其踪迹。在川西平原等主要农业区,其优势度占田间小兽的50%左右。随着农田灭鼠工作的开展,该种的田间优势度日渐上升,已成为四川农田最主要害鼠种类。该种也到室内活动,优势度小于15%。该种食性以动物性食物为主,占68%。其中以蚯蚓占绝对优势,捕食害虫非常有限[22]。其食性随田间作物不同而有明显变化,具有粮多食粮、无粮多食虫的特点。在小麦、玉米及各种豆类的播种和出苗期,由于该兽拱食种子和挖掘活动,引起幼苗枯死,导致整块地严重缺窝,个别严重受害的地块可造成整块荒芜,对葡萄、西瓜等水果苗期危害较重。权衡其利弊,应属害兽。四川短尾鼩种群数量发展很快,食性复杂,防治问题尤为突出。四川短尾鼩一年的种群数量动态为双峰型:春峰5—7月,以6月最高;秋峰9—11月,以10月最高,且秋峰略高于春峰。从田间空间分布格局分析,四川短尾鼩的聚集性和种群密度有负相关的趋势,即高密度时低聚集,低密度时高聚集。其怀孕率的变化也为双峰型,且怀孕高峰大致在数量高峰之前1—2月,即4月和7—9月。冬季12—2月没有发现孕鼠,处于繁殖停止时期。每胎以4~7只为多。四川短尾鼩和其他鼠类一样,也可携带钩体病等病原体[23-24]。

1112松鼠

松鼠主要营树栖生活,分布于林区,一般情况下不危害农作物。但随着人类对森林开发的深入,在深丘和低山的农林交接区松鼠破坏农作物的情况时有发生,对人工幼林危害比较严重。从生态学的角度考虑,应更多地扩大退耕还林,不宜针对松鼠采用大规模的化学防控,以减少对生境的破坏和非靶动物的二次毒害。四川松鼠主要分布于盆周深丘和山地,以赤腹松鼠为主。在北部低山深丘及川西高原连接区域有岩松鼠分布,部分区域二者分布重疊[25-26]。

12主要农作物受害症状及危害程度

农作物从种子播种到成熟的全过程均会遭到鼠的危害,但不同种类的农作物及同一作物的不同生育期,鼠害程度各异。这里介绍四川丘区几种主要农作物的鼠害危害程度。

121玉米

玉米是易遭害鼠危害的农作物之一,特别是早播玉米鼠害特别严重。

播种期:害鼠主要盗食刚播下的种子,常沿着播种行一穴一穴地拨食种子,造成缺窝,严重时完全缺种无苗。幼苗期:害鼠在幼苗基部掘洞盗食种子,致使幼苗失去养分和水分的供给而枯死,形成缺苗断行。幼苗期的鼠害常与小地老虎、蛴螬、蝼蛄等虫害以及鸟害等同时发生,但危害症状有区别(表1)。灌浆成熟期:害鼠咬食籽粒,撕开苞叶,由上而下啃食籽粒。一般苞头上半部受害重,甚至整个苞籽粒全部啃光,只剩穗轴。特别是倒伏株受害较重[27-28]。

122小麦

小麦从播种到收获的各个生育期,都可能受到害鼠的危害。

播种至出苗期:拨食种子,咬啃刚露尖的幼苗。一般早播或迟播的麦田受害重;耕作粗放、露籽严重的田块亦较重;靠近沟边、渠边的麦田又重于远离沟渠的麦田。孕穗至乳熟期:在小麦整个生育期中,此期鼠害最重,一般株害率在5%以上。害鼠咬断茎秆,取食嫩穗,田间出现被害团。成熟期:害鼠咬断植株,取食麦粒,留下麦壳和一摊麦秆节及穗轴,糟蹋成熟的粮食[29]。

13丘陵地区鼠害的区域发生特点

131北部低山深丘区

本区农田鼠密度较低,以褐家鼠、黑线姬鼠为主,四川短尾鼩和大足鼠较之盆中丘陵比例低,岩松鼠等为本区特殊。本区生态环境较优,农田鼠密度低,宜保护天敌和生态环境,结合农舍控鼠降低鼠密度,不用或少用化学防治[30]。

132盆地中部典型丘陵区

本区为主要的丘陵粮食产区,也是鼠害损失的重灾区,应加强农田鼠害的监测和防治。该区常见鼠种约10种左右,褐家鼠占啮齿类的6116%、社鼠占1527%,大足鼠占771%,黑线姬鼠占802%,其他782%[31]。食虫类的四川短尾鼩数量极大,优势度常超过所有啮齿类鼠类之和。

133东部平行岭谷丘陵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