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中淬炼的青春力量
2020-05-27张丹丹
张丹丹
3个月前,当病毒肆虐时,一份中南大学湘雅医院援鄂医疗队队员的家书广为流传,其中的慷慨、深情、热忱,正是当代青年最好的写照。家书中写道:
“疫事一起,情形颇烈,武汉三镇,尽为病土。儿自领命,无一日不着白衣,无一日不在前线,施针药,救死伤,施我所学,冀有所得,不敢半点儿戏,不敢一丝懈怠,惟望不负二老所嘱,医院所托,国家所命。
“此役,万余白衣,共赴国难,成功之日,相去不远,苍苍者天,必佑我等忠勇之士,茫茫者地,必承我等拳拳之心。
“然情势莫测,若儿成仁,望父母珍重,儿领国命,赴国难,纵死国,亦无憾。赵家有死国之士,荣莫大焉。青山甚好,处处可埋忠骨,成忠冢,无需马革裹尸返长沙,便留武汉,看这大好城市,如何重整河山。”
这是抱着战死沙场的决心奔赴湖北,要在危难时刻以身报国。中华民族,从不缺少这样的热血青年,101年之前,“五四”青年节正是因这样的热血而诞生。此后百年激荡,多少青年热血代代赓续。就以如今抗疫青年心目中的偶像钟南山为例,年轻时的他也是满腔热血——上世纪70年代,他考取公派留学,赴英国爱丁堡大学深造。学成时,导师一再挽留:“你在这里可以造福更多人,专业会更加精进,将来等你的祖国条件变好了,你仍然可以回国报效。”钟南山向老师深鞠一躬,说:“正因为祖国条件还不好,才更需要我回国。”在改革开放之初回到祖国,在时代洗礼之后坚持信念,这才有了任何时候都敢讲实话、讲真话的“国士”钟南山。正是那些从青年时代开始积淀的品质,在日后一次又一次挽救了万千生命,也成为照亮“90后”“00后”抗疫医务工作者的一道亮光——疫情曲线持续高位的艰难日子里,他们把“想跟钟南山合影,想跟张文宏吃饭”写在防护服上。
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五四运动一百周年的讲话中说:“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长征,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担当。”当“80后”成长时,他们曾被一些人贴上“第一代独生子女”的标签,被一些人视为蜜罐里泡大的一代,不少担忧的言论不绝于耳。但是,2008年北京奥运圣火全球传递受到破坏时,汶川大地震在中华大地上震出一条大裂痕时,正是长大成人的“80后”迅速集结,奔赴到保护圣火、保卫国旗、救援震中、抢救生命的一线。那些用血肉之躯护住北京奥运圣火的年少身影,那些从救援直升机上纵身跃下深渊的年轻战士,那些在废墟上用双手扒开砖缝的青年志愿者……他们青春的面庞至今清晰如昨。
当“90后”成长时,他们也曾被一些人当作“非主流”,被一些人批评“太自我”。可是,疫情袭来时,“90后”成为战疫主力军之一。他們离开温暖舒适的家,在请战书上按下一个个红手印,有人走进病房直面病毒,有人奔走街头维持秩序,有人手提肩扛运送物资。那些年轻的脸上,印下口罩的勒痕,受过风雨的吹打,流着感动与悲伤的热泪,但最后总是笑意盈盈,充满希望。
3月15日,习近平总书记给北京大学援鄂医疗队的全体“90后”党员回了一封信。在信中,总书记充分肯定广大青年在疫情防控斗争中“彰显了青春的蓬勃力量,交出了合格答卷”,深情称赞“新时代的中国青年是好样的,是堪当大任的”,鼓舞和激励他们“不惧风雨、勇挑重担,让青春在党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绽放绚丽之花”。
中国青年,从来不惧风雨。无论路途多么艰辛,他们都能担起时代赋予的重任。平凡的岗位、普通的生活、青春的理想、勇敢的力量,他们正是开拓新时代最蓬勃的生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