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选一个好故事,演一出好剧

2020-05-27陈祖静

小学语文教学·人物版 2020年5期
关键词:河神西门豹巫婆

陈祖静

一、为什么要这样解读

与人教版相比,统编本教材里并没有出现过完整的剧本,只在四年级上册《西门豹治邺》一课的“阅读链接”中出示了一则改编的剧本开头。编者意在让学生初步感知剧本的特点以及行文格式,通过引导学生在对课文适当改编的过程中学习复述故事。但当教学进度到达《怎样表演课本剧》时,我们其实还需要回溯思考:为什么编者要在这篇课文后面附上改编剧本呢?很显然,这篇课文特别适合演课本剧。于是,我们可以进一步追问:这篇课文究竟具有哪些适合改编成剧本的特质呢?

因此,我们就有了从改编剧本的角度来解读《西门豹治邺》的路径,虽然它本身是一个历史人物故事。

二、特质一:是故事

著名作家陈彦在《文学是戏剧的灵魂》一文中写道:“故事永远是戏剧的命脉……近百年来,话剧、歌剧等戏剧样式传到中国,其核心仍然是讲好一个故事。故事之皮不存,其毛自无附着。”由此,我们可以说,故事是戏剧安身立命的基石。

《西门豹治邺》恰好就是一个故事。在人教版教材中,这篇课文原题为《西门豹》,统编本教材改为《西门豹治邺》,可见新题更注重一开始就告诉读者:本文重在讲西门豹治邺这个故事。接着,作者按起因、经过、结果的顺序分别写了“了解田荒人少的原因”“惩治巫婆与官绅”“兴修水利”三个情节。这三个情节环环相扣,步步推进,完整地呈现出整个故事。

“故事”这一文体特征,首先就奠定了我们可以把《西门豹治邺》改编成剧本的基础。

三、特质二:是情节曲折的

故事

与小说相比,“小说注重细节,故事讲究情节”。一个故事的情节越曲折,就越能牢牢地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怎样才能形成曲折的情节呢?

我们可以尝试从剧本来考量。剧本有三大要素:舞台说明、戏剧冲突、人物台词。其中,戏剧冲突是剧本的生命,是戏剧文学样式最本质的特点。在戏剧故事中,戏剧冲突的展开就形成了情节。所谓戏剧冲突,就是指矛盾冲突,主要表现在剧中人与人之间的矛盾冲突以及人物性格自身的内在冲突。人物之间的矛盾越错综复杂,冲突越尖锐,情节就越曲折。所以,在故事阅读中,我们只要梳理出人物之间的关系,就能迅速把握情节的矛盾冲突。

在《西门豹治邺》中,有西门豹、老大爷、巫婆、官绅头子、新娘这几个关键人物,还有若干给河神娶亲的参与者(巫婆的十来个女徒弟、其他的官绅、围观的老百姓)以及西门豹的卫士们。这些阶层分明、目的各异的人物是怎样交集在一起的呢?对,因为一件事,即“河神娶媳妇”这件事。围绕“河神娶媳妇”,各种矛盾冲突次第展开。

1.主要冲突形成情节

文中的主要冲突由中心人物西门豹展开。故事开头就写西门豹初到邺县,未洗风尘便向老大爷了解该地民生凋敝的原因。可是,当老大爷介绍完毕,“西门豹说:‘这样说来,河神还真灵啊。下一回他娶媳妇,请告诉我声,我也去送送新娘。”行文中没有我们想象中新官上任大刀阔斧地惩奸除恶,作者甚至连“说”的语气表情都没有提及。這不禁使我们疑问,难道西门豹知难而退了?或者这西门豹也是装模作样的“作秀官员”,表面关心民生,背地却要和当地官绅巫婆沆瀣一气?

明知道“河神娶媳妇”是官绅巫婆谋财害命的手段,到了河神娶亲那天,“西门豹带着卫士,真的来了”,一句“真的来了”,令我们不由得又要问:他真的要为虎作伥吗?接着,他对巫婆说所嫁新娘不漂亮,自己要重选个漂亮的,过几天给河神送去,让巫婆亲自去跟河神说一声他的决定,还让官绅头子也去催一催。一个邺地的主政长官,对于“河神娶媳妇”这件迷信害人的事,竟然表现得比谁都相信和虔敬,这正常吗?直至读到“官绅们一个个吓得面如土色,跪下来磕头求饶,把头都磕破了,直淌血”,我们才如梦方醒,原来这是西门豹借河神打掩护而导演的一场除恶棍革陋习的好戏。

他先是以大智若愚、大巧如拙的面貌迷惑住大家,然后以事先想好的理由,接连把巫婆和官绅头子投入江中,突然给邺地的恶势力沉重一击。在连沉两人之后,他还“面对漳河站了很久”,这一站,表现出的是一副静候河神回音的样子,实则是在向恶势力施展心理战术,让他们认清眼前的处境。特别有意思的是他看着官绅们说:“怎么还不回来,请你们去催催吧!”这里用“你们”,而不直接点名谁去催,给每个官绅都施以致命的压力。在这种心理压力下,官绅们的心理防线终于崩溃,主动下跪求饶。而他却继续假戏真做,仍以河神为幌子,说:“起来吧。看样子是河神把他们留下了,你们都回去吧。”整出戏中,西门豹自身、西门豹与巫婆官绅们的冲突不断,故事情节也随之起起伏伏,高潮迭起,读者也随之体会到曲曲折折的审美快感。

2.次要冲突丰满情节

文中的次要冲突由其他人物展开。老大爷回答西门豹的话中有两个“闹”字:“都是河神娶媳妇给闹的”“每闹一次,他们要收几百万钱……”老大爷为什么要连说两个“闹”字?为什么不说“都是河神娶媳妇造成的”,不说“每娶一次”?这样一思考,我们就发现,在以老大爷为代表的百姓心中,他们是很反感河神娶媳妇的,认为是在胡闹、害人。但因为巫婆说“要不给他送去,漳河就要发大水,把田地全淹了”,在农业社会,这样的天灾会让更多的家庭流离失所。所以,他们宁愿忍受每年的人祸;所以,才会有人烟稀少的邺地。到了河神娶媳妇那天,漳河边上站满了老百姓,本是受害者的老百姓却自发地成了巫婆官绅的帮凶。

老百姓自身、老百姓和巫婆官绅之间,形成了多么愤懑而又无奈的矛盾,这些矛盾让故事中的人性变得更加真实可感,也有效地补充和丰满了情节,使西门豹选择“假戏真做”的迂回策略成了必然,因为他的对立面不仅有巫婆官绅,还有迷信的老百姓。

这些主要冲突、次要冲突不断地产生并交织在一起,形成了曲折的故事情节,给人以震撼,同时,也满足了剧本改编过程中对“戏剧冲突”这一元素的需要。

四、特质三:是话中有戏的

故事

以对话推进故事内容的发展,是本文最突出的写作特色。初到邺地,西门豹与老大爷四问四答,完成了对田荒人少原因的调查了解;送新娘那天,以对话不露声色地同巫婆官绅作斗争。此外,文中西门豹的话语虽然简洁,但却在一本正经的语气之下饱含言外之意,戏味十足,值得读者揣摩玩味。

在了解田荒人少的原因后,他顺着老大爷的话说:“这样说来,河神还真灵啊。下一回他娶媳妇,请告诉我一声,我也去送送新娘。”表面上看,他似乎相信了河神的神力并大加赞赏,实际上心中早已定下借送新娘惩奸除恶的办法,然而他却故意说反话,让大家以为他也要和恶势力同流合污。这样避免了打草惊蛇,体现出他的机巧与智慧。

在送新娘的现场,他回过头来对巫婆说:“不行,这个姑娘不漂亮,河神不会满意的。麻烦你去跟河神说一声,说我要选个漂亮的,过几天就送过去。”又对官绅头子说:“巫婆怎么还不回来,麻烦你去催一催。”“过几天送个漂亮的姑娘给河神”,听上去对河神虔敬恭顺,实则堵住了在场的悠悠众口,让他们说不出反对的理由,轻松救下即将赴死的姑娘。“麻烦你去跟河神说一声”“麻烦你去催一催”,话说得客客气气,风轻云淡,却一下子除掉了两个首恶的性命。之后,他又以“请你们也去催催吧”的话震慑住其他提心吊胆的官绅,同时也让百姓认识到自己之前迷信行为的荒谬,从此,给河神娶媳妇的陋习不禁自止。这一句句如珠妙语,既体现了西门豹的深藏不露、玩强敌于股掌之上的政治智慧,也使故事在严肃的氛围中,上演着一幕幕令人拍手称绝的幽默剧。

话中有戏,这样的写法恰到好处地吻合了剧本台词的特点。因为“剧本主要依靠人物对话来推动情节,刻画人物”,因为“有经验的剧作者总是努力选择精炼、富有潜台词的语言,去推动情节的发展和揭示人物复杂的内心世界”。

综上所述,《西门豹治邺》的确不失为一个值得改编的好故事。情节曲折,话中有戏,选择类似这样的好故事来改编表演,定会是一出出扣人心弦的好剧。我以为,这也是编者在这篇课文后面链接剧本阅读的用意之一。

(作者单位:广东东莞市东城第三小学)

责任编辑 田 晟

猜你喜欢

河神西门豹巫婆
河神与海神
金斧头
河的第三条岸
四上《26西门豹治邺》教学设计
机智的西门豹
巫婆村趣事多
西门豹治邺
禄命
西门豹的办法妙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