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能级,成都会展产业“逆风启航”
2020-05-26苏亦文
苏亦文
3月31日,2020成都新经济新场景新产品首场发布会在世纪城会议中心成功召开;4月1日,会展经济产业生态圈建设工作推进会议(以下简称推进会)在中国西部国际博览城成功召开,成都市两大会展场馆正式开门迎宾,成都会展启动“恢复键”。这次推进会,以产业生态圈建设为主线,探索会展产业与新经济深度融合发展新模式,为加快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和区域带动性的会展经济产业生态圈绘制疫后发展“路线图”。
起势成型,活力再现
“成都市将会展经济产业生态圈列为全市14个产业生态圈之一,充分说明了会展经济在新兴服务业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成都市博览局相关负责人表示,目前全市会展经济产业生态圈已快速起势、逐步成型,“在一定区域内,产业生产要素、服务功能要素有机组合,通过自身配套、生产服务配套、生活配套以及基础设施配套,形成自行调节、资源有效聚集、科技人才交互、企业核心竞争力持续成长的多维生态系统即会展产业生态圈,将持续推进生产要素高度集聚、配套功能高质集成、优质资源高效集约,整体提升会展产业发展能级。”
据了解,成都会展经济产业生态圈已初步形成。天府总部商务区突出成都会展“主干”引领;安仁·中国文博产业功能区围绕博物馆核心IP,突出文博核心引擎;天府农博园以农博引领+乡村振兴,聚焦以乡村为场景的新经济产业,推动农商文旅体科融合发展;李冰文化创意旅游产业功能区以融创会议中心酒店群为支撑,加快国际会议和会奖旅游目的地打造;天府奥体公园打造文商旅跨界融合发展的新名片,谋划建设国际会都岛,依托体育赛事,形成国际交往中心和国际消费中心。
“5月底前,指导会展产业功能区编制完成战略规划与发展蓝皮书;在8月底前,市博览局将设立专班,完成会展产业生态圈战略规划与发展蓝皮书的编制……”推进会上,“成都会展产业生态圈的建设路径”也愈发清晰。
值得关注的是,此次会议明确了今年成都会展产业的年度目标,力争全市举办重大会展活动920个,展会总面积超过1280万平方米,会展业总收入1450亿元;全球展览业协会(UFI)认证展会项目达到13个,国际大会及会议协会(ICCA)标准国际会议达到15个;本土年营业收入过亿元的会展龙头企业达到8家,引进国内外知名会展企业总数达到12家,形成一批年收入超5000万元的会展企业梯队。
创新提能,深度融合
面对疫情,消费者和互联网之间的联系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甚至形成新的行为方式和需求习惯,会展活动要“逆风启航”也必然要“应需而变”。
“盡管疫情对会展行业打击沉重,但危中有机,疫情之后,必将涌现出新的需求,产生新的会展题材,会展企业可以据此筹划新的展会、打造新的会展品牌。”成都市博览局相关负责人认为,疫情的出现正在迫使整个会展行业加快数字化发展和跨界融合,也为会展业发展注入了新动能,“长期来看,会展业发展趋势依旧向好。”
会展行业对实体经济的价值毋庸置疑,所有受疫情影响而积压下来的企业参展观展需求,虽然“迟到”但绝不会“缺席”。而作为服务于企业的会展服务业,则需要苦炼内功,化压力为转型升级的动力,同时密切关注市场动向,关注同行和客户的动态,关注行业上下游产业链的风向。
成都新东方展览有限公司总经理蒋丹深有同感,在他看来,成都多年来深入推进创新创业,致力打造科技发展智慧平台,作为国内领先的会展前沿城市,已形成较为成熟的会展运营、管理和服务模式。成都在“会展+科技”的双基因优势下,提出构建以服务会展产业链为核心的会展新经济生态圈的设想,将参考全球会展领先国家,对标国内一线城市打造会展产业链,通过头部企业带动、资源有效聚集、产业协作共进,促进会展配套链、供应链、价值链、人才链、金融链、技术链紧密合作,交互增值,形成会展产业叠代提升、资源聚集、人才交互的多维生态系统。
内外联动,形成合力
区域合作是不容忽视的强劲市场,而会展国际化也是推动区域经济增长、努力抢占区域乃至全球会展经济发展制高点的重要抓手。
未来成都市博览局将紧紧围绕成渝会展经济区域合作,尽快把战略要求转化为战略行动,建立成渝合作工作机制,加强两地发展思路、重大项目布局、重大政策制定和专项规划对接,精心谋划一批引领性、带动性和标志性的展会项目,举办国际性大型展会,打造更多跨区域承载国家战略的实施载体;与德阳、眉山、资阳以及四川其他地市州贸促会或商务部门进一步加强联系,通过西博会、农博会、口腔展、欧洽会等重大活动组展办展,利用国际商会、重大展会活动,带动区域内相关企业走出去,拓展实体经济产业链和市场范围,提升会展经济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