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云变幻的全球发展轨迹
2020-05-26许小燕
许小燕
纵观历史,其实新能源汽车不是第一次登上全球舞台。早在19世纪,新能源汽车就曾大获成功。可由于后来大油田的发现以及内燃机的技术进展,汽油车成为新的宠儿。直到20世纪末期,石油资源枯竭、全球气候变暖,市场再一次将目光投向了新能源汽车。这一次,新能源汽车将不再是“昙花一现”的历史,而是时代造就的趋势。全球各国纷纷加快推动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势必要在新一轮的汽车革命中抢占先机。
据前瞻产业研究院统计整理,2019年,全球共销售2209831辆新能源乘用车,同比增长9.5%,增速较上一年大幅回落。其中,纯电动汽车占到了74%,同比增长了5%。中国新能源汽车销量为120万辆,在全球销量占比达54%。欧洲迎来史上最严碳排放标准,新能源汽车销售猛增。BNEF(彭博新能源财经)研究机构预计,欧洲新能源汽车销量增长将达50%,并超过80万辆;美国新能源汽车销量将保持不变,北美新能源汽车销量预计仅38万辆,与中国和欧洲销量逐渐拉开差距。
欧洲:紧箍咒倒逼车企快速新能源化
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加剧,欧洲各国将控制碳排放提到了重要的议事日程。2019年12月11日,欧盟委员会在布鲁塞尔公布了应对气候变化的“欧洲绿色协议”,提出到2050年欧洲在全球范围内率先实现“碳中和”(二氧化碳净排放量降为零)。这不是欧洲应对气候变化的唯一政策。从1998年开始,欧盟第一次提出碳排放目标,经过20多年的发展,欧盟在2019年4月25日再次发布了最新版碳排法案,《2019/631文件》中规定2025、2030年欧盟新登记乘用车CO2排放量分别达到81g/km和59g/ km,在2021年95g/km的基础上减15%和37.5%。新政策与之前的标准相比,目标值降幅大、缓冲期更短、测试标准更严、罚款力度更重,倒逼欧盟电动化快速发展。
在政策重压和政府一系列补贴之下,欧盟旗下大眾、宝马、奔驰等汽车制造商纷纷重拳出击。德国汽车制造商大众汽车集团5月29日宣布,将投资10亿欧元(约80亿元人民币),获得安徽江淮汽车集团控股有限公司50%的股份,同时增持电动汽车合资企业江淮大众股份至75%,获得合资公司管理权。同一天,大众汽车集团公布,通过签署股东协议,大众汽车(中国)投资有限公司将投资11亿欧元(约88亿元人民币),获得国轩高科26%的股份,并成为其最大股东。大众汽车集团也由此成为首家直接投资中国电池生产企业的外资汽车公司。这一系列的举动,足以看出大众汽车集团对中国市场的信心,更表达了其对新能源汽车发展的决心。
除大众之外,德系车企宝马也早已布局。目前宝马集团在全球市场提供12款新能源车型,BMWiX3将于年内在中国沈阳投产,2021年BMWiNEXT和BMWi4将在宝马集团大本营德国的工厂进行投产,预计2021年底在全球交付量增至100万辆。按照规划,到2023年其新能源产品线计划拓展至25款,其中一半为纯电动车型;到2025年,计划在新技术研发方面投入超过300亿欧元。
严令之下出成绩,2019年欧洲地区新能源汽车销量为56.4万辆,增速达44%,增速远远领先其他国家。今年5月新能源汽车销量出炉,欧洲环比改善明显。2020年第一阶段欧洲新能源汽车市场整体呈现高速增长态势,德英法等在内的主要市场销量同比增速均高于100%,新能源汽车市场占有率不断迈向新台阶。
美国:绝对巨头能否拉动全域发展?
一直以来,美国注重对新能源汽车的技术研究和产业投入,电池、电机和电控上游产业链整体技术水平较高。特斯拉、通用、福特等代表美国新能源车企征战海内外市场。2019年美国新能源车总销量为32.5万辆。在环保和节省燃料方面,美国计划在2040年前全面淘汰燃油车,并计划投入623.92亿美元(约4300亿元人民币)促进本国新能源汽车的生产和消费。日前,美国推广新能源汽车政策主要包括税收减免、CAFE(企业平均燃料经济性)标准、GHG(温室效应气体排放)标准、先进车辆贷款支持项目、ZEV(零排放汽车)法案共5个。从需求侧来看,税收减免与电池容量挂钩,车企累计电动车销量超过20万后,每半年减半。从供给侧来看,多重积分制度驱动车企电动化转型。
作为新能源汽车巨头企业,特斯拉近来销量一骑绝尘。6月10晚,特斯拉股价突破1000美元大关,超过丰田汽车成为全球市场价值最高的汽车公司,其收涨近9%,市值达到1901亿美元(约13456亿元人民币)。在全球车企1-4月新能源乘用车累计销量TOP10统计中,特斯拉以103193量位列榜首,累销市场份额占比18.08%。特斯拉CEO马斯克称,现在是时候启动电动卡车Semi量产了,电池和动力系统的生产将在美国内华达州工厂进行,其他部分的生产可能在其他州进行。来势汹汹的特斯拉对全球各国市场的冲击,都产生了相应的“鲶鱼效应”。其在纯电动汽车领域的霸主地位,短时间内或很难撼动。无论哪家汽车品牌,想要在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可能都会被拿来和它进行比较。全面进击的特斯拉,正加速全球化。
今年3月份,通用汽车在位于美国密歇根的沃伦技术中心,首次向外界展示了公司电气化战略的核心——模块化的驱动系统以及搭载Ultium专属电池的第三代全球电动车平台。该平台将全面覆盖包含皮卡及性能车等在内的各级别车型,具有高度的灵活性,续航里程最高达640km。在3月4日的电动汽车日活动上,通用汽车CEOMaryBarra公布了通用最新的电动计划,她表示通用将在2025年前投入超过200亿美元(约1385亿元人民币)用以开发电动汽车和自动驾驶汽车,还将在2023年前推出20款电动汽车。
日本:核心技术奠定全球地位
日本既是电动车生产大国,也是电动车重要的销售市场。日本掌握着电动车电池和电机的核心技术,从而在国际新能源汽车领域拥有不可忽视的地位。丰田、本田、三菱等日系品牌享誉全球。2019年,日本新能源汽车销量为4.4万辆。日本针对新能源车的政策主要集中在战略规划、财政补贴、税收减免三个方面。在战略规划方面,2030年新能源汽车占比20%-30%。在财政补贴方面,电动车CEV补贴与纯电续航里程挂钩。在税收减免方面,新能源汽车一律免征购置税和车重税。
作为全球车企老大哥,丰田长期的技术积累为新能源汽车快速推进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为更好开拓中国市场,丰田十分重视新能源汽车的本土化。6月5日,丰田汽车与中国一汽、东风、广汽集团、北汽集团、北京亿华通等5家企业在北京举行发布会并签署合营合同,计划成立“联合燃料电池系统研发(北京)有限公司”。未来,这6家公司将发挥各自优势,推进氢燃料电池车在华研发、落地和普及。联合公司投资总额约50.19亿日元(约3.26亿元人民币),丰田占股65%。按照规划,丰田到2025年将在中国推出10款纯电动车型,而率先推出的丰田C-HREV/奕泽E进擎和雷克萨斯UX300e则成为丰田打开中国纯电动车市场的第一块敲门砖。
中国:销量大国能否成为品牌强国?
回到中国市场,从2015年开始,我国便成为全球新能源汽车的第一大市场。这也成为海外国家汽车品牌争相进驻我国的重要原因。而我国的比亚迪、北汽、上汽的实力也不容小觑。目前我国正通过完善法律法规、促进关键技术创新、推动产业深度融合、加快基础设施建设等措施,多管齐下推动新能源汽车发展。2019年全球主要新能源市场中,中国新能源汽车销量为120万辆,在全球销量占比达54%,占下全球市场的半壁江山。在全球车企1-4月累计销量TOP10统计中,比亚迪和上汽集团成为两家上榜的中国品牌。一直以来,比亚迪都是我国新能源车全球销量名列前茅的车企,上汽集团则拥有荣威和名爵多个品牌,推出的电动汽车也颇具竞争力,它们在海外市场的亮眼表现,或许能成为国内品牌的学习案例。
于6月中旬在欧洲正式上市的上汽MAXUSeDELIVER3车型(纯电动智能物流车EV30海外版本)“未发先火”,自挪威率先开启预售后就迎来了1146单订单。6月7日,首批328台上汽MAXUSEV30订单车辆于上海海通国际汽车码头正式起航发运挪威。这似乎也预示着“中国汽车工业”正加速与海外市场融合接轨,“中国制造”正以傲人的姿态,得到海内外市场的肯定和支持。
剖析该产品成功的原因,自然离不开上汽集团的精心耕耘。充分考虑当地温度变化巨大的强适应性电池、极佳的续航能力和克服山路繁多地形特点的动力等,都是市场趋之若鹜的“有力武器”。截止到今年4月,上汽MAXUS海外累计销量超过6.7万台。上汽集团以领先技术和本土化产品打开了欧洲这个全球第二大新能源汽车市场,并赢得全球电动车市场份额占比最高的国家挪威的认可。这无疑给国产汽车品牌推动全球化发展注入了一剂强心针。
纵观全球新能源汽车市场,每一个国家或地区都出台相应政策,同时也施加相应压力,助推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新能源汽车整体发展趋势积极向好,作为过渡产品的插电混动车型还将存在一段时间、纯电动汽车将会成为未来的大众选择,各个国家都非常注重对新能源汽车的核心部件电池、电机等的投入和发展。
据统计,奥迪、宝马、戴姆勒、菲亚特、福特、凯迪拉克、现代、梅赛德斯、丰田和大众合计宣布在2030年前将推出约700款电动车,同时,已有多家车企计划在2025年新能源车销量占比超过10%。每一个汽车制造商不仅强化本土化推广,也扩大全球化布局;而每一个国家的市场的企业不仅要接受国内同行的压力,还要面临国外竞争者的挑战。在疫情的影響下,到底谁能经受住重重考验,成为新能源汽车赛道的冠军,或许只有市场能给我们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