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行街改造,城市魅力升级
2020-05-26聂渝
聂渝
在城市里漫游,步行街是不容错过的景致,几乎每一座城市都会有一条或几条代表性的步行街,让本地人和外地游客都流连忘返、心心念念。从城市文化与经济的角度来看,步行街是所在城市文脉承袭的重要载体,也是城市消费变化的见证者。将步行街的兴衰与城市综合实力划等号太过牵强,但其确实是彰显城市魅力的重要场景。步行街改造势在必行,其文化需要传承与保留,但对于传统和创新则需寻找恰当的结合点。
国字号的模样
近来得到商务部认证的“全国示范步行街”引发热议,南京夫子庙、杭州湖滨、重庆解放碑、成都宽窄巷子和西安大唐不夜城这5条“国字号”步行街称得上是实至名归,它们都是依托所在城市的某一个或多个知名古建筑,在融文化、休闲、旅游、购物于一体的基础上,逐渐形成了符合市民消费、娱乐习惯且具有代表性的核心商业区域和特色街区。而青岛台东路、哈尔滨中央大街等12条将开展改造提升试点的步行街也都有近似的底蕴,让人心生期待。在这个电商狂飙、消费升级的时代,逐步褪去往日光环的步行街再度跃上商业舞台的正中央,成为城市的“流量担当”,颇具意味。“改造提升步行街”是实施扩大内需战略、推动消费回升的重要抓手之一,将为各地繁荣商业、变革业态腾出想象空间。
据商务部相关负责人透露,将用3年左右时间,在全国培育30条至50条环境优美、商业繁华、文化浓厚、管理规范的全国示范步行街,满足民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商务部副部长王炳南表示,“步行街客流量大、需求多元,改造提升步行街就是要发挥消费引领生产的作用,要推广中国制造、中国服务,发展新业态、新模式,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消费升级带动产业升级。”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服贸所研究员高宝华指出,“步行街是拉动消费的切入点。步行街的包容性很强,上可接全球首店和国内知名品牌,下可接各类小店,可以满足消费者多层次、多样化的消费需求。步行街有很强的窗口作用。首店经济和名品经济的效应会在步行街得到很好的展示。在当前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背景之下,步行街所具有的开放性和国际化的特点是应该关注的。”
街区环境、商业质量、文化特色、智慧街区、体制机制是“国字号”步行街的标配,特色与特点则被公认为是步行街的生命线,商务部在推进步行街建设时强调,“要对标国际、突出当地特色,要把步行街建设提升工作与服务业、服务贸易的各个领域、各个行业和各种业态结合起来,历史、文化、体育娱乐等方面,力争把12大类服务贸易都结合起来。”此外,四川省连锁商业协会会长冉立春认为,全国各地提倡发展夜间经济为以步行街为代表的街区商业发展提供了思路保证。
细数升级攻略
中国城市和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首席经济学家李铁指出,“商业街的形成源于在城市最方便的交易地点产生了商户聚集,且大多商户在商业街初始形成时就有了自己的店铺。”这便是各条步行街形成及发展的因由。可以说,步行街自诞生,就和所在区域、城市的发展息息相关,但极易受到业态更迭、消费群体变化、城市区域改造等因素的影响。据戴德梁行发布的《2020商业步行街改造提升白皮书》统计,全国经营面积在2万平方米以上的步行街超2100条,总经营面积超过1亿平方米;但这些看似光鲜的步行街“普遍存在文化内核缺失、功能定位混乱、业态内容同质化、建筑规划不合理等多重问题,改造提升迫在眉睫。”曾经的步行街,充斥着当地小吃和美特斯·邦威、班尼路、佐丹奴之类“步行街品牌”,但本地消费者的比重却逐年下跌嚴重。
步行街是城市商业的发源地,是各种商业资源的集聚区,是本地居民消费的重要场所,也是来往游人的光顾热点。在现代城市中,步行街对城市经济的促进作用并未降低,如引导得当,其仍是促进居民消费的重要平台和城市经济高质量拓展的重要载体。为推进步行街的改造提升,商务部提出“坚持政府引导、社会参与;坚持立足存量、改造提升;坚持规划引领、一街一策;坚持狠抓落实、定期评估”的四个原则;另有信息说,相关部门将鼓励在国内步行街设立市内免税店,支持步行街商户申请备案为离境退税点,从而丰富步行街的业态。
有人说,如今步行街的流量和互联网泡沫很是类似,数据十分漂亮但实际消费力不佳,这让商家和品牌都颇感无奈。电商兴起之后,步行街渐现疲态,各大城市风光无限的步行街多陷入本地人爱说不爱去,外地人去了一次之后不再去的尴尬境遇。今年年初发布的《2019阿里巴巴步行街经济报告》在指出知名步行街纷纷陷入路客单价增长乏力甚至跌落的窘境后也认为,“通过完善数字商业基础设施提升消费体验,以数字化解决方案促进商业效能提升,将成为更多‘老街新生的未来路径。”
步行街的改造攻略是从标配到刚需的全面商业升级,或许也可以适度借鉴日本的步行街打造经验,日本都市圈的步行街之所以保持盛况,得益于“从商品制造业到终端销售形式,从商业经营场所的精心设计到商业服务的细致周全,全部都是紧紧围绕满足消费者的多维需求而发展变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