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自建住宅连片区域消防安全隐患及对策
2020-05-26袁小伟
袁小伟
摘要:近年来城市快速发展,居民自建住宅连片出现,区域内建筑密集,没有预留消防车道,建筑自身消防设施不达标,未建立消防安全管理组织等,使自建住宅区日益成为火灾高危区。本文从一起典型居民火灾引入,分析了城市自建住宅连片区域消防安全现状、隐患成因及防治对策。
关键词:城市;自建住宅连片区域;消防;隐患
1引言
2000年前后,随着城镇化迅速发展,农村人口大量涌入城市,城市部分原住居民、早期外来人口利用自有宅基地、公共空地,大量建设住宅楼,除改善自家居住条件外,多余部分以出租和私下买卖等形式供给外来人口居住,形成了城市自建住宅连片区域。以笔者曾经工作地河南省淮阳县为例,中心城区人口超过15万人,2017年居民小区消防安全大排查显示:有物业管理单位的住宅小区15个,入住人口不足5万人,中心城区其余10万人居住区大多在城市自建住宅。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用电、用气量骤增,住宅内部装修、插层等改造增多,对自建住宅老旧的电气线路、电表、建筑防火构造等造成了极大压力,导致自建住宅连片区域火灾多发,“小火亡人”时有发生,已经成为火灾高危区域。为吸取火灾事故教训,笔者曾经对淮阳县中心城区较为典型的自建住宅连片区域进行了调查走访,发现当前自建住宅连片区域消防安全状况不容乐观,亟待党委政府和社会高度重视,通过采取切实措施逐步消除火灾高危态势。
2城市连片自建住宅区域典型火灾分析
2018年夏季,淮阳县新华大街中段一民房发生火灾,起火建筑共1层,房顶为木梁结构,过火面积约15m2,火灾烧毁住房1间及大量纺织品,通过调查认定起火原因为不排除遗留火种引发火灾。消防救援队伍到场后,及时控制火势蔓延,成功保护间距不足0.5m的毗邻木质房梁建筑,防止了火烧连营。通过对接处警和火灾成因调查分析,我们发现该起火灾有以下4个特点:
2.1未设置消防车道,严重影响灭火救援效率
火灾发生地距离消防站车程仅5分钟,但着火建筑位于淮阳县老城墙区域(长约1500m),东西走向,宽度约20m,住户房屋密集,仅在中间留有宽约1.5m步行道,南北两侧为湖区水域,车辆无法通行。着火房屋位于老城墙区域中部,距离最近东侧出口500m左右,救援队伍快速到达东侧入口处,车辆无法进入,消防员只能徒步前往,加之现场无有效消防水源,只能利用脸盆、水桶等简易工具取湖水灭火。
2.2房屋耐火等级低
着火区域大部分为20世纪90年代建筑,大量采用木质房梁等可燃构件,火势发展较快,火灾发生后屋顶迅速坍塌。加之户与户之间未采取防火分隔措施,极易导致火灾快速蔓延。
2.3消防安全意识淡薄、火灾防范水平不高
着火房屋为出租屋,租戶为附近商户,屋内堆放大量易燃纺织物,现场随处可见烟头、打火机,加之租户变动快,在老旧电器线路基础上经常私自扯拉,各类线路负荷大小不一,种种隐患造成火灾易发。
2.4消防安全管理存在盲区
据了解,该区域为“上山下乡”青年回城后无住房人员聚集所建,历史遗留问题多,政府管理有难度,自我管理无组织。
3其他自建住宅连片区域消防安全状况
除上述发生火灾的较为特殊的区域外,笔者对淮阳县中心城区自建住宅连片区域进行了实地调研,该区域较之城中村有3点区别:一是临街建筑多,楼下对外经营,楼上为商户住宿、仓储区,火灾负荷大;二是学校周边多,住宅改为商用,用于出租给校外培训机构,或者房主自家改为午托班、周托班,学生密集;三是产权关系复杂,自建住宅私下交易,产权不明确,人员类别复杂,社区(行政村)无法开展日常监管。在消防安全状况上,自建住宅连片区域更加令人担忧:
3.1消防车道不畅
绝大部分区域消防车道宽度未达到4m标准,且没有公共停车场、停车位,私家车主大多将车辆停放在狭窄道路两旁,使原本就不宽敞的道路仅能容行人通行,一旦发生火灾,消防车难以通过,影响救援。
3.2消防设施不达标
大部分自建住宅在6层以下,但连片区域市政消防设施缺乏,楼梯、走道缺少灭火器、应急照明灯等基本消防设施;小部分自建住宅层数在10层以上,无任何建筑消防设施和器材,火灾隐患更为严重。
3.3电气线路混乱
室外线路长期风吹日晒,居民家中的电线与房同龄,往往都是老化严重;现代化家电大量使用,室内线路接口不够,电容量低无法满足需求,部分住户私自接线,无穿管保护,容易引发火灾。
3.4违法行为屡禁不止
电动自行车长期在楼梯间停放、充电,垃圾杂物乱堆,火灾风险高;一些住户乱搭乱建,耐火极限差,电气线路多为临时拉接,往往是发生火灾的重灾区;有的临街建筑门面商店直接将仓库搭到居民门口,破坏了应有的防火间距,一旦发生火灾极易蔓延扩散。
3.5开放式无序管理
一些自建住宅几易房主,产权人与使用人分离,无论是业主还是承租人都对消防安全不够重视,连片区域无法聘请物业管理单位进行统一规范管理。
4隐患成因分析
4.1先天隐患整改难
自建住宅连片区域普遍建成于2000年左右,一些特殊区域甚至更早。由于没有规划、没有设计,这些区域无论是建筑消防设施还是消防车道、燃气管道、防火间距、防火分隔等,存在问题已经无法完全整改到位。
4.2产权不明管理难
自建住宅产权均为个人,在建设、使用过程中,买卖关系复杂,这些产权的不明晰,导致自建住宅普遍依靠居民自觉管理,政府介入难度大。
4.3投入巨大推动难
由于这些建筑普遍位于城区中心地带,牵涉住户众多,投入和产出倒挂,往往对开发商们的吸引力不大,而仅靠政府财政投入支持,往往使得改造计划一拖再拖。
4.4意识不高防范难
部分群众平时不注重消防知识学习,缺失基本的防火自救常识;部分建筑住户为老年人、小学生,逃生自救能力较弱。
4.5消防监管执法难
解决问题涉及规划、住建、城管等多个部门,联合执法机制不健全,消防隐患整改和日常消防管理效果不明显。
5隐患防治对策
在自建住宅连片区域火灾隐患整改中,拆迁重建是最根本、最彻底的解决办法。但在这一决策落地前的相当长时期内,必须采取有效防控措施减少火灾发生和火灾亡人率。笔者根据调查,建议必须实行政府托底式管理,成立政府牵头的自建住宅连片区域联防组织,实施严格消防安全管理。
5.1建立完善区域联防制度
自建住宅连片区域属地街道(乡镇)牵头,以社区(行政村)为基本单位,成立消防安全联防组织,借鉴司、政、后、防工作模式,明确组织领导和职责分工,完善会议制度,定期分析区域消防安全形势,通报消防安全巡查、检查发现情况,开展考核评比,实施奖惩。
5.2建立楼长、院长管理制度
自建住宅独立建设的,每栋楼需明确1名楼长,自建住宅若干户合建形成小院的,每个小院明确1名院长,兼职负责公共区域消防检查宣传工作。
5.2加强联防队伍培训
定期对联防队员、楼长(院长)开展集中组训,做到会接警出动、会操作器材、会实施扑救、会开展检查、会组织宣传等各项工作。
5.3提升联动响应能力
建立微型消防站,区域联防队员要在重大节日、重大活动及火灾高发季节期间落实24小时值守。日常遇到火灾第一时间到场处置。同时,消防部门将其纳入调派体系。
5.4加强经费保障、政策支持
各级财政拿出专门资金,配齐装备器材,落实办公经费,保障人员经费;有关部门对区域联防组织提出的帮扶执法,要在法律允许范围内最大限度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