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生态环境生产力论的主要内涵

2020-05-26张白看谭文华

青年生活 2020年10期
关键词:生产力生态环境习近平

张白看 谭文华

摘要:习总书记有关于生态环境生产力论的内涵十分丰富,习总书记在生态环境生产力的论述中强调生态资源、生态环境、生态保护并重,将保护生态环境作为潜在驱动要素和一种内生驱动变量进入社会生产力系统的内核,并明确提出保护与改善我国生态环境并举,认为生态环境是生产力系统的核心组成部分,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就是保护和发展生产力,满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态环境需要是生产力的价值旨归。

关键词:习近平;生态环境;生产力

中图分类号:G120      文献标识码:A

改革开放四十年以来,我国的经济水平得到了大幅度的提升,经济水平得到发展的同时,生态环境问题也随之而来。造成生态环境问题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其中,人们对生产力概念的错误界定和理解是重要的思想根源。习总书记提出的生态环境生产力论彻底颠覆了对生产力的传统理解,并恢复了生态环境在生产力系统中的地位,为我们解决当前遭遇的生态环境问题、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宝贵启示。

一、生态环境生产力论的主要内涵

在习总书记的系列讲话中,他多次指出:“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 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1]这一论述我们称之为“生态环境生产力论”,它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涵。

1.生态环境是生产力系统的核心组成部分

生产力包括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等要素,其中的劳动对象包含自然资源和自然条件,而自然条件又包含了生态环境。马克思在《资本论》中写道:“劳动生产力是由多种情况决定的,其中包括:工人的平均熟练程度……以及自然条件。”[2]可见,马克思已经将自然条件纳入到生产力系统之中。但在对生产力的传统的界定当中,人们认为人类与自然之间是改造和被改造、征服和被征服的关系,而且在对生产力的传统的认知中,生产力中的劳动对象仅仅被理解为“自然资源”,并没有考虑自然环境的重要性,可以说对生产力的传统的认知中是忽视了自然条件尤其是生态环境的存在。这种片面时甚至是错误的界定和认知,对当时的发展造成严重的影响,当时社会出现一种现象:生产力越是得到快速的“发展”,人类对自然资源的开发就越疯狂,人类为此付出的生态环境代价也就越大。正如恩格斯所指出:“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报复了我们。”[3]

基于对生态环境与生产力之间关系的清晰认识,习总书记指出:“正确处理好经济发展同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牢固树立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 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的理念。”[4]这一论述打破了对生产力传统认知的框架束缚,恢复并进一步凸显了生态环境在生产力中的重要地位,使生态环境作为生产力的要素进入生产力系统的内核,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5]

2.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就是保护和发展生产力

其一,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生态环境作为生产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状况优劣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生产力的水平和进一步发展。然而,长期以来,人们都忽视了自然环境对人类生产力发展的重要性,认为自然环境是无限的公共产品,进而无节制地破坏和污染,随着生态危机的爆发,人们才逐渐地认识到,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换取经济的发展,最终会受到大自然的无情“报复”。大自然无情的报复让我们清醒地认识到,良好的生态环境不仅能够给人们提供宜居的生活条件,而且能够促进当地的经济发展,从这个层面上看,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近年来生态旅游业的迅猛发展就是最为典型的例子。习总书记提出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也深刻地表明了这一点。

其二,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生态环境是生产力的重要组成要素,那么对生态环境的改善就意味着是对生产力的发展。所以,要推动生产力的发展,我们不仅要对尚未遭破坏的生态环境进行保护,而且要对已经遭破坏的生态环境进行修复和改善。正如习总书记所多次强调的那样,我们要“让绿水青山充分发挥经济社会效益,不是要把它破坏了,而是要把它保护得更好。”[6]一个地方的生态环境得到了改善,从长远来看,必然会带动其生产力和经济的发展。正如习总书记所言:“如果其他各方面条件都具备,谁不愿意到绿水青山的地方来投资、来发展、来工作、来生活、来旅游?从这一意义上说,绿水青山既是自然财富,又是社会财富、经济财富。”[7]

3.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态环境需要是生产力的价值旨归

生产力的发展应当坚持“以人为本”为出发点和归宿。生产力的发展不仅要满足人们对物质产品的需求,也要满足人们对精神产品的需求,而美好的生态环境就是一种精神产品,它能够带给人们精神上的愉悦和享受。相反,当生态环境遭到破环时,不仅人类的物质生活得不到保证,而且精神生活也得不到保障。所以,为人们提供美好的生态环境是生产力发展的目的之一。就像习总书记所强调的那样:“绿色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根本目的是改善人民生存环境和生活水平,推动人的全面发展。”[8]在习总书记看来,发展生产力、建设生态文明建设是一件与国家经济发展、人民幸福紧密联系相连的大事,是伟大中国梦的重要组成部分。

随着我国社会基本矛盾的转变为,人民的需求已经由原来的“求温饱”、“求生存”到了现在的“盼环保”、“求生态”。“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9]美好的生态环境在人们的生活中占有越来越大的分量,为人民提供美好的生态环境也成为我们党和政府发展生产力的目标之一,也是习总书记生态环境生产力论的题中应有之义。

参考文献:

[1][6][7][9] 习近平关于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论述摘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7.4,23,23,8.

[2]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二十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53.

[3]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998.

[4] 习近平关于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论述摘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7.20.

[5] 谭文华.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基本内涵及时代价值[J].社会主义研究,2019(5).

[8] 习近平.携手推进亚洲绿色发展和可持续发展[N].人民日报,2010-04-11.

作者简介:

张白看(1993-),女,河南周口人,福建农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专业。

第二作者:谭文华(1967—),男,湖南茶陵人,福建农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思想与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研究。

基金项目:

2016年度福建省社会科学研究基地重大项目“习近平总书记生态文明思想与福建实践研究”(2016JDZ043)。

猜你喜欢

生产力生态环境习近平
来不及生产力
习近平的外交足迹
应投资于教育以提升生产力
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评价体系研究
对媒体融合生态环境中出版教育的思考
我国对外贸易促进经济发展的研究
如何强化我国生态环境监察工作
标题党
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与反腐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