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农村小学音乐课堂合唱教学有效性的策略探讨
2020-05-26张国霞
张国霞
摘 要:农村小学在进行音乐合唱教学时,由于受自身教育条件薄弱影响,导致在实际教学时仍存在一些误区,对于合唱教学质量提升带来一定不利影响,因此有必要对农村小學音乐合唱教学误区及教学对策进行研究分析,文章先简单介绍了小学班级音乐合唱的特点,随后分析了农村小学音乐合唱教学误区,最后提出了一些针对性教学对策。
关键词:农村小学;音乐合唱教学;误区
相较于城市而言,农村基础教育条件相对较为落后,尤其在音乐教育条件方面体现得更加明显,决定了农村小学生音乐基础普遍较为薄弱,在一定程度上增大了农村小学音乐合唱教学的难度,同时也为教学带来一些问题,因此有必要对这些问题进行分析探讨,并提出一些针对性教学对策,这对于推动农村音乐教学质量水平提升而言有着重要的意义。
一、小学班级音乐合唱的特点分析
班级音乐合唱简单来说就是由全体学生共同参与,通过集体合唱共同完成一首音乐作品的一种艺术表现形式。相较于个人独唱而言,合唱有效结合了不同的音色,通过不同的声音进行彼此协调配合,有效提升了音乐作品整体的表现力与张力,更能充分展现出音乐作品的情感,带给听众更为强烈的感受,以此引发共鸣。总体而言,小学班级音乐合唱具有以下特点:
第一,班级音乐合唱有着较为广阔的音域。小学班级音乐合唱教学面向班级所有学生,音域方面更为宽广,通常为从女高音到男低音的总和。小学生尚未到变声期,声音没有真正“固定”下来,因此自身音域也更加宽广,在实际合唱时,低音能够达到小字组 A,而高音能够达到小字二组 F。这一特点使得班级音乐合唱的歌曲旋律发展有着更加宽广的可能性,和声也更加丰富。
第二,班级音乐合唱有着较大的变化力度。在独唱时,演唱者音量有限,而在班级合唱时,由于不同声音交织在一起,因此整体变化力度更大。在实际合唱时,能够结合歌曲的实际需求,声音力度从 ppp 到 fff 都能够有效呈现,从而能够带给听众更加震撼的听觉感受。
第三,班级音乐合唱有着较为丰富的听觉变化。在独唱时,演唱者音色比较单一。而在小学班级合唱时,由于合唱团内包含男声、女声等,因此实际音色非常丰富,不同声部、音域、和声等带给人的听觉感受也各不相同,因此会产生不同的听觉层次,听觉变化也非常丰富。
二、农村小学音乐合唱教学有效性
(一)根据小学生的音乐学习情况对教学方法加以创新
创新是发展的动力,是做好有效教学的重要前提,也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在合唱学习中要根据学生的音准、音色采用创新的手段,丰富演唱方法。比如,根据小学生的年龄较小、肌肉发育尚未完全、思维方式简单等特点,我们可以了解到小学生的实际动手操作记忆比主观观察记忆要好得多。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通过拍手、舞蹈、语言等方式提高小学生参与活动的有效性,培养小学生对音乐的主观认识和深入理解,让小学生在表演中真正做到与音乐对话。这样一来,学生可以更高更快速地融入课堂,对音乐合唱学习产生学习的热情,教学方法也会变得更为灵活。
(二)教师对合唱学习加以科学训练
科学有效的训练是保证合唱教学高效完成的重要保障,也是取得较好教学成果的前提和基础。小学生音色、音域都有较大的不同,唯采取有效针对性的方法来教学和训练,才能够保证学生合唱表演协调统一。对此,教师要尽可能地了解每名学生的演唱情况,对其音准、音色以及适合的演唱区域有一个大致的认识,在训练过程中提高针对性,带着学生熟悉歌曲要表达的思想情感,耐心地给予指导。
(三)激发学生合唱学习的兴趣
以兴趣为切入点,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热情,是建立高效课堂,更高质量完成教学的一种重要方法。一旦小学生对音乐合唱有了一定的热情,就会更主动地投入到表演之中,提升合唱演绎的配合度。当然,要实现这一目标,教师也要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丰富课堂教学的方式和手段,营造良好的教学环境。在合唱教学中加入舞蹈、对唱练习等内容,对单一的教学方法进行补充,鼓励学生更广泛地参与其中。
(四)丰富合唱训练方法
在小学音乐合唱教学中,教师要及时转变传统、落后的合唱训练教学模式,做到紧跟时代发展潮流,丰富合唱训练方式,增强教学效果,提高学生的合唱水平。同时,教师要采用现代多媒体技术,为学生播放合唱的视频资料,让学生体会到合唱的乐趣,并参考视频中的合唱方式,借鉴他人的优势,改善自身的不足。教师还可以利用模仿训练的方法,鼓励学生模仿优秀合唱队伍的作品,充实音乐教学内容。另外,教师还应按照学生的个性特点,对学生提出不同的音乐学习要求,提高学生的合唱能力。
(五)合唱训练引导
随着学生合唱意识不断增强,音乐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开展合唱训练。由于小学生的音乐知识储备与思维能力有限,无法很好地完成无伴奏阿卡贝拉的合唱表演,音乐教师需利用乐器进行伴奏引导,保证学生在合唱过程中,可以不断提高彼此之间的协同能力,提高学生合唱的整体艺术表达能力与感染力。如,对《有一个美丽的地方》这首曲目进行合唱时,音乐教师利用葫芦丝进行曲目伴奏,为学生的合唱营造良好氛围。为提高学生整体合唱效果,音乐教师可指导学生进行长音与颤音的练习。通过葫芦丝的音符与颤音、长音的结合,可以将歌曲优美婉转的曲意表现出来[4]。部分学生学习掌握了葫芦丝的演奏技巧,音乐教师可以让他们为合唱伴奏。音乐教师通过手势,对学生的合唱节奏进行引导,以提升学生的情感表现力与音域穿透力。在师生协同合作的合唱训练下,小学生合唱技巧显著提高,促进了学生音乐基础素养提升。
总而言之,小学音乐作为教育教学的必修课,也是有关学生音乐素养教学的主要课程,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起到不可取代的作用。要想建立高效课堂,完成教学目标,教师必须转变思想,明确认识合唱学习的意义,在开展合唱教学的过程中必须要选择科学的教学方法,尽可能地激发学生对合唱的兴趣。让学生通过对音乐的学习提高自身的创造力和审美能力,能够对事物间的联系有全面的认识。唯有如此,才能创设高效课堂,才能营造出良好的教学环境,切实提升教学的水平。
参考文献:
[1]张宏纲.浅谈如何提高小学音乐教学的有效性[J].北方音乐,2018,38(19):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