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有效利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小组合作学习提升思维能力

2020-05-26王杰

学习周报·教与学 2020年16期
关键词:语言表达思维能力思维

王杰

摘 要:小组讨论是课堂中常用的一种方式。语言是思维的外壳,语言表达是锻炼思维的重要措施之一,但是人人都发言,一节课的时间很难做到。应把学生分成小组,在小组里进行讨论,这样每位学生就都有发言表现的机会。本文主要论述了如何有效利用小组合作学习提升数学思维及合作学习中应注意的问题,形成高效有序的课堂,促进知识的有效掌握。

关键字:合作学习;提升数学思维;注意的问题

一位哲人说过:“你给我一个苹果,我也给你一个苹果,那么我们手头还是各只有一个苹果;假如你给我一种思想,我也给你一种思想,那么,我们就各自拥有了两种不同的思想。”在合作中交流不但能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更能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

一、小组合作学习的概念

小组合作学习是根据一定的情况,将学生分成一定形式的小组,教师根据各小组的共同特点,分别与各小组接触,进行教学或布置学生共同完成某项学习任务。学生们知道他们不仅要为自己的学习负责,而且要为他们所在小组中其他同学的学习负责;小组成绩取决于小组总的任务的完成情况,小组成绩将影响个人成绩记录;学生们有机会相互解释所学的东西,有机会相互帮助、理解和完成作业。

二、小组合作学习中如何有效提升数学思维

(一)合作学习中注重数学表达,提升数学思维

提高学生的数学语言素养,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是数学教学的最终目的。孩子积累了丰富而准确的数学语言,既能节约课堂时间还能提高课堂效率。所以要结合具体的数学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数学语言表达训练,让学生通过“说数学”来理清思路,通过“讲数学”提高数学语言表达能力,从而提高数学思维能力,真正做到思维能力发展语言表达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促进思维的发展。

例如:在教学“圆的面积”一课时,学生动手沿直径把圆平均分成了8等分,16等分,32等分,所拼成的图形逐渐接近长方形。长方形的面积=长×宽,而长方形的长相当于圆的周长的一半,宽相当于圆的半径,那么圆的面积也就是圆的周长的一半乘圆的半径了,最终得出S=πr2。经过这样的叙述,加深了学生对圆的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的理解。所以重视让学生参与公式的推导过程,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口述公式的推导过程,把知识的获取与发展数学语言有机结合起来,激发了学生对空间的探索欲望,发展了说的能力,提高了分析问题的能力,掌握了分析方法。

(二)小组合作学习中注重动手实践提升数学思维

“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是当前基础教育改革的重点,也是跨世纪教育改革的根本任务之一。经历、体验和探索是义务教育阶段国家数学课程标准过程性目标的三個层次。数学教学过程更应该是充满着探索和创造的过程。

运用动手实践操作,将凝结于数学知识及其体系中的活动过程展开,将静态的知识结论变为动态的探索过程,为学生提供“再创造”的机会,让学生自己通过有目的地操作、观察、比较、分析、讨论,从直观到抽象,从感知到内化,主动构建自己的认知和经验,在动手实践探索中付出与前人发现这些结论时所曾付出的大体相同的智力代价,从而有效地实现知识训练智力的价值,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提升数学思维能力。

(三)小组合作学习中加强数学体验提升数学思维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要体现生活性,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教师要创设条件,重视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学习和理解数学;要善于引导学生把课堂中所学的数学知识和方法应用于生活实际,既可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又能让学生切实体验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体验到数学的价值。例如学习“圆的认识”后设计游戏:学生站成一排横队,距队伍2米处放一泥人,大家套圈。学生体会到不公平,应站成一圆圈或站成纵队才公平,更好地体会“在同一个圆内半径都相等”。

体验学习需要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全过程,在体验中思考,锻炼思维,在思考中创造,培养、发展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当然,创设一个愉悦的学习氛围相当重要,可以减少学生对数学的畏惧感和枯燥感。让学生亲身体验,课堂上思路畅通,热情高涨,充满生机和活力;让学生体验成功,会激起强烈的求知欲望。同时,教师应该深入到学生的心里去,和他们一起经历知识获取的过程,经历企盼、等待、焦虑、兴奋等心理体验,与学生共同分享获得知识的快乐,与孩子们共同体验学习。

(四)小组合作探究练习中提升数学思维

练习是数学课堂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练习设计应在教学前,我们要充分挖掘教材,抓住教学内容重点,立足教材中的练习,与教材中的练习对话,领会编者的意图。同时,认真总结学生在学习中较难理解掌握、易产生混淆的地方以及与上下知识点联系较强的内容。老师应有意识地针对这些练习进行精心设计和安排,帮助学生领会知识的实质,让学生用最短的时间小组合作探究学到最必需的数学,这样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通过不同形式、不同层次的练习可以使学生打好扎实的知识基础,帮助学生真正消化、理解和掌握所学的知识。探究练习的设计,除注意从实效出发,对练习的层次、练习的方式等做科学安排外,还要利用小学生好奇爱动、争强乐胜的心理,适时安排一些游戏性的练习。

三、小组合作学习应注意的问题

小组合作交流成员的搭配应据学生的学习能力、性别、兴趣爱好,尽量保证一个小组内的学生各具特色,能够相互取长补短,使组内成员之间具有一定的差异性和互补性,保证小组竞争的公平性,形成互补,从而使小组活动有更多、更丰富的信息输入、输出,可以激发更多的观点。组建好的合作交流学习小组要力求均衡,无明显差异,便于公平竞争,体现“组间同质”的原则。

参考文献:

[1]王坦.合作学习:一种值得借鉴的教学理论[J].普教研究,1994,8(1):5-8

[2]盛群力.小组合作互助合作学习革新评述[J] .外国教育资料,1992,21(1):1-7

[3]S.沙伦著,王坦、高艳译.合作学习论[J].山东教育科研,1996,10(5):16-18

[4]Winzer,M.Educational Psychology in the Canadian Classroom[M]. New Jersey:Prentice Hall,1995:36-48

猜你喜欢

语言表达思维能力思维
数学课堂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与研究
编写剧本台词 提升语言表达能力
语言表达综合训练
思维总动员(二十五)
思维总动员
善问让思维走向深刻
小小主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