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初中数学学困生“乐学”课堂的策略研究
2020-05-26赵训齐
赵训齐
摘 要:数学是一个枯燥而模糊的学科。许多中学生在学习数学时面临很多问题需要解决。此外,当中学阶段的学习压力增加时,许多学生将无法努力学习数学,这导致学习困难的学生人数增加。因此,如何激发学习数学有困难的学生的热情,提高其学习的主动性就是当前老师亟需所要解决和考虑的问题,在具体的教学中,需调整教学策略,创建宽松、愉快的课堂氛围是很有必要且非常重要的措施。
关键字:初中数学;学困生;课堂的策略
引言
造成学习困难的原因多种多样,包括家庭和社会、先天性和后天性,但是大多数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总体呈现的现象是缺乏独立性、主动性、自信心。由于缺乏学习主动性,在遇到难题的时候或者是错题太多的时候,学生内心就会产生自卑的心理。针对当前的发展状况,给予适当的分析和探讨。
一、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学习的主动性
興趣是学生主动学习的先决条件,只要有了浓厚的学习兴趣,其成绩自然而然就会提高,在兴趣的驱使下,学生愿意主动去解决问题,就算遇到不会解的难题,也愿意主动去问老师或者是同学,在周围人的帮助下,逐步解决难题,找到解题的技巧。此外,学习可以使大脑处于最活跃的状态,有助于提高注意力、记忆力和思考能力。当然,兴趣并不是一时间就能够培养的,需要长时间的引导和培养,在潜移默化中逐步产生学习的欲望[1]。
二、创建良好的学习环境
良好的学习环境能够为学生的主动性创造一个良好的氛围,在这个过程中,就需要老师有效的帮助,在课堂上不要给学生过多的压力和训斥,导致其自信心受到损害,一些老师在上课的时候,由于学生解题速度太慢或者是对于基本的知识点的概念不清楚、回答不上来的情形下,老师就会对学生恶言相向或者是嘲讽等行为发生,殊不知,在这种情况下,不仅不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该知识点的运用,而且还会伤害到学生学习的自信心,久而久之厌烦数学。比如,在讲解分解因式的时候,部分学生由于基础有限,在实际的解题过程中就会不明白什么是提公因式,怎么提,害怕老师不敢提问等现象,这个时候老师就可以创建小组学习的形式进行探究,在一些成绩较为优异的学生带动下,慢慢讨论、逐步解决,最终明确解题思路,掌握其解题技巧。
三、着重培养学生的学习意图和学习动机
在教学中,应给予学生独立学习和克服困难的机会,教师应启发和鼓励学生探索克服困难的方式方法。同时,要注意培养学生的控制能力。由于某些因素的干扰很容易转移注意力。因此,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尝试练习,如果发现问题,将及时进行补充说明,如果老师再次发现问题,则可以让学生自己来寻找或者是找别的同学进行查看,这样不仅可以集中学生们的注意力,而且可以有效地解决学生的解题能力、观察能力,极大地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面对新时代充满活力、真诚和更多可塑性的中学生,教师不应以教学知识为目的,从而应取代了主体。作为教学老师,必须重视教学策略,改变不适合现代教学规则的旧方法。合理使用有效的解决问题的教学方法和生动活泼的模式来吸引有学习困难的学生,积极而勇敢地运用自己的大脑,品尝成功的喜悦。对于学生在实际的思索过程中一些基本的知识点,老师更要耐心讲授、一一解答,给予适当的启发和讲解,逐步引导或者建立正确的思维方式[2]。
四、融洽师生关系
一些学生本身就对数学感兴趣,也愿意主动去学习,但是因为在实际的解题过程中缺乏解题技巧,没有正确的思维模式,在询问老师的时候又因为老师的不耐烦等因素导致自信心受损,因此,最终的成绩不理想,有的时候甚至以见老师为耻。因此,老师应注意并了解有学习困难的学生,愿意与其结交朋友,为其传达善意的信息。通过言语和动作表现来解决学生的实际困难,比如,在解题的时候,可适当的鼓励和表扬,赋予学生学习中缺乏的精神力量。在教学中,对于学困生提出的问题应该优先考虑解答,做到学习和检查优先。耐心和细致的讲解直到真正领会解题思路,这样,有学习困难的学生就可以敞开学习并为成功而奋斗。有调查研究发现,人的潜能是无限的,在有意识地进行学习和激发后能够充分发挥其优势,激发学习潜力,但是如果学习总是失败,就会失去信心,从而产生失败感。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创造机会提出问题,进行讨论并测试适当的难度,以便尝试解决独立思考中的问题,增强自信心,只有这样,在后期的学习阶段就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并通过自身的不断努力享受到成功的喜悦,从而取得好成绩。
五、结束语
学生之所以学习困难的原因是一方面缺乏一些基本的数学概念知识的掌握,另一方面是因为周围环境的影响导致信心的缺失。长此以往,不仅不愿意学习而且还会对数学知识产生厌烦的情绪,初中阶段又是学生自主能力的关键阶段,对于周遭的诱惑没有很好的判断力,很容易受到影响,进而耽误学习。为此,教师需从学生说的角度出发,优化教学方式,营造浓厚的教学氛围,从根本上解决学困生的实际难题。
参考文献:
[1]王燕翔.浅谈转化初中数学学困生的教学策略[J].中国校外教育(中旬刊),2016,(3):32-32.
[2]杨振华.试析农村中学数学学困生的转化策略[J].未来英才,2016(7):102-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