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中微课的应用探讨
2020-05-26芦雪浓
芦雪浓
摘 要:现代教育提倡以学生为中心,让学生快乐、主动地学习。然而,在板书加口语讲解的教学模式下,学生基本都是被动学习,很少有自主思考与学习的空间,自身的主体性难以体现,因而难以达到快乐、主动的学习目标。微课的出现,为小学数学教学提供了一个新方向,助推了教学模式改革,提高了课堂活跃性,很好地满足了学生快乐、主动学习的需求。微课是一种新型的教学资源,其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能够丰富教学内容,拓展教学渠道,为数学教学带来积极变化。基于此,笔者结合大量教学实践,分析了微课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价值。同时,从课前预习、课堂导入、难题教学、课堂练习、课后复习等方面简要分析了微课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具体应用情况。
关键词:小学数学;微课;应用
一、微课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价值
“微课”的核心组成内容是课堂教学视频(课例片段),同时还包含与该教学主题相关的教学设计、素材课件、教学反思、练习测试及学生反馈、教师点评等辅助性教学资源,它们以一定的组织关系和呈现方式共同“营造”了一个半结构化、主题式的资源单元应用“小环境”。“微课”以其潜在的优势在学生的学习生活中发挥了积极作用。
二、微课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一)课前预习
新课教学前,教师都会让学生课前预习,了解课堂教学内容,为后续课堂听讲奠定良好基础。为提高学生课前预习的效果,教师应把微课融入课前预习环节,为学生搭建自主学习的平台。具体来说,教师要结合教学重点、难点、疑点、考点等设计预习任务,把任务制作成微课,使学生明确学习方向,减少学生课前预习的盲目性,并引导学生有效地进行课前预习。除了教师精心准备的微课视频外,学生利用微课自主学习的过程也十分重要。首先,学生通过智能设备下载微课视频,在家长陪同下自主预习。遇到问题时,在线与教师、其他学生交流,共同探讨疑问。其次,学生完成预习任务后,在线提交任务,把预习情况及时反馈给教师,能够使教师对学生的预习情况有一个全面了解。
(二)课堂导入
课堂导入是课堂教学的第一个环节,成功与否,直接决定着学生参与课堂积极性与主动性的高低,影响着教学活动展开的实施效果。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为提高课堂导入效果,利用微课创设有趣的教学情境,使学生短时间内被微课内容所吸引,体会到数学学习的乐趣,以成功完成课堂导入。具体而言,教师应把日常生活中与数学相关的常见现象制作成微课,借助学生感兴趣的事物导入数学知识,创设问题情境,吸引学生进入一个热情高涨的学习状态,提高学生在课堂上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例如,讲“乘法的初步认识”一课时,笔者通过微课展示了一个学生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分水果情境,然后设置问题,激起学生思考,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学习,并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教学活动,进而顺利完成课堂导入。
(三)难题教学
难题教学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点,教学效果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学生的解题能力。课堂上,教师把一些难题的解题思路、解题方法以思维导图的方式进行呈现,然后把思维导图制作成微课,把无形的数学知识转换为有形的数学视频,让学生看得见,以加强学生的理解记忆,提高学生的难题解决能力。
例如,讲“行程”问题时,学生经常出现思路不清、计算不准确等情况。对此,笔者精心设计了微课内容,形象化地利用思维导图的方式呈现行程计算的思路,使学生厘清解题思维。即先搞清楚速度、路程、时间、方向、速度、速度差等问题,梳理好它们之间的关系,再结合解题规律进行行程计算。
(四)课堂练习
课堂练习的目的是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这是学生掌握知识的关键。黑板空间有限,很难涵盖所有的习题类型。而微课以信息技术为基础,可以容纳大量信息。为此,教师应把习题制作成微课课件,以视频方式呈现,让学生接触到更多类型的习题,在大量练习中巩固所学知识。
例如,讲“长方形周长”时,笔者精心制作了微课视频,把与此相关的习题类型囊括其中,供课上练习所用。微课中,长方形周长习题类型包括长和宽成倍数关系的问题、图形拼接后周长变化的问题、长和宽同时扩大几倍后的周长问题等。经过教师微课习题教学后,学生掌握了各种类型的长方形周长计算问题,积累了练习量,也更好地掌握了长方形的计算公式。
(五)课后复习
课堂时间有限,为了遵循教学进度安排,教师不可能照顾到所有学生的学习程度,这样就导致有的学生或许不能完全掌握课上所学知识,同时课堂教学过程不可重复,学生无法再经历一遍教师的教学过程。基于此,微课教学秉持“重视引导,微处入手,快乐学习,资源共享”的教育理念,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进行课后复习。数学课后,教师可以把课上的重难点教学内容制作成微课,然后让学生课后利用微课自主学习,复习课上所学知识。这样一来,即使学生课上没有掌握知识,课后没有教师的讲解,也可以利用微课复习课上知识,加强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例如,在“圆柱的体积”这一节教学的课后环节,笔者把圆柱体积计算公式的转化过程制作成微课,发布到公共学习平台,供学生课后复习所用。微课中,教师先引导学生复述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计算方法,再演示圆柱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经过微课复习后,学生进一步理解、掌握了圆柱体积的计算公式,也夯实了知识记忆。
三、结束语
微课是传统课堂学习的一种重要补充和拓展,学生在這种真实的、具体的、典型案例化的教与学情景中可易于实现“隐性知识”、“默会知识”等高阶思维能力的学习并实现教学观念、技能、风格的模仿、迁移和提升。微课不仅成为教师和学生的重要教育资源,而且也构成了学校教育教学模式改革的基础。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加以应用,能够全面优化课堂教学效果,既满足学生对不同类型知识点的个性化学习需求,又为学生改变学习方式,发挥学习主动性,建构以人为本的教学活动提供了新的途径。
参考文献:
[1]郭小春.微课微而不“微”:也谈微课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考试周刊,2018(49):79.
[2]李春梅.微课在小学数学与实践活动课课前预习中的作用[J].新课程导学,2018(6):41.
[3]丁桂阳.如何利用微课优化小学数学教学模式[J].考试周刊,2018(84):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