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存在于当代的农村葬礼

2020-05-26叶斌斌

世界家苑 2020年3期
关键词:孝子棺材葬礼

摘要:时代变迁,岁月更迭,人的一生都會历经着生老病死的过程,死亡二字颇为沉重。事实上沉重是留给活着的人,脱离了肉体的躯壳,变成了不可捉摸的灵魂,应该也就无意识罢。而葬礼就是后代专门纪念先人,表达敬意的庄重仪式。从古至今葬礼过程,有了很大的变化,当代的农村葬礼演变至今,仍在传承,我们年轻的一代有必要有一定的了解。

关键词:当代农村;葬礼仪式

我打小生长在农村,红事参加过不少,但白事很少接触,因为在农村地区白事是不吉利的,害怕不谨慎的行事带来一些霉运。而随着年龄增长,在外读书,更少有机会去了解各类农村仪式的详细过程,一直觉得遗憾,毕竟弄清葬礼这一特殊的仪式,记录下来,让我们这年轻的一辈,对于当代的农村葬礼有所了解,也是一种文化的传承。

葬礼的具体过程如下:

葬礼前的准备

报丧

人去世以后,办丧礼时,要想办法通知死者的各房亲戚,过去,山高路远,交通不便,就需要专门请一位报丧者。报丧者按照主家的要求,依据列好的需要通知的亲戚的名单和住址,连夜赶路去通知,即使天气恶劣,大雨或者曝晒也得快走着去,到了给亲戚道个哀,说明情况,以及下葬时间。被通知的人家看报丧的人旅途辛苦,会煮上一碗面,卧上几个荷包蛋,让吃过恢复体力再走。手机的出现,就省去了这个步骤,不过没有联系方式,也得想办法通知。短信,电话的言辞都得反复斟酌,白事不同于红事,是不吉利的,所以一定要注意不能触了别人的霉头。

收敛

收敛,是让死者干干净净,体体面面的离开。村子里头会有几个常年给死人收敛的人,一般年纪偏大,懂这个,也没有太多的禁忌。男和女是有区别,男性收敛的叫抹(ma)澡,女性的收敛叫梳头。以女性为例,一般是请三位五六十岁的妇女,胆子大,力气大,手脚麻利。普通自然去世的人,儿女有准备,会提前收拾干净,这也只是个过场,但意外骤然去世的人,身上有污迹,这个过程就不能避免了。然后换上准备好的寿衣,寿衣也是有讲究的上衣四件,下衣三件,只能是单数,材料一般为雪纺,不能是锻,因其谐音“断”,最好了是绵,取其绵绵不绝之意,是对子孙后代的荫庇。最后把头发梳理妥帖,就收拾的差不多了。

设置灵堂

棺材也是早早准备好的,农村人在六十多岁时,会请专门的师傅做好,放置在家里偏僻不显眼的场所。呈长方体,窄长的,可打开,上有盖,古话说:棺材六尺八寸半睡尽天下男子汉,这就是棺材的长,宽二尺八寸半,高最多是三尺五寸半。普通人家材料多用沙树也叫子孙树,也有采用柏树也称飞子树,寓意飞子成林。有钱人家则用檀木,“檀木的棺材,梨木的桌,不是官家买不着”材质坚硬,不易腐败,价格不菲。棺材会涂上黑色的漆,等晾干以后,包上旧衣服被子,停放妥当,等使用的时候,不必惊慌。用农村的话来说“这个东西一定要做的好”,平时也不能随意的说,要隐晦。

安置死者的棺材会放在堂屋,前面一张八仙桌,高高大大,有雕花,刷着精漆,上面放着香盒,点着两只蜡。棺材上有大红色的棺罩,上面绣有花纹,四周垂挂处还有各色的小彩灯,可点亮。堂屋外面是道场,面积很是宽广,用油布搭成一个临时的棚子,能遮风避雨,又在里面摆上许多椅子桌子。开席时,就在这里摆上五六桌,按批次的吃饭。

请乡邻帮忙

一场丧事,前前后后要请十来人帮忙操办,这个时候就要倚仗周边乡邻。孝子,身披麻布服,头上带白,去要请的人家面前一跪,说声:“麻烦您了”。人家自是心知肚明,一般农村人家考虑到自家也有老人,迟早也会请到别人家,都不会拒绝,连忙走上前去,扶起孝子,说上一句:“节哀”。一并问清具体做什么,什么时候去。

请的十多个人分别为:主事,又叫督管,这个人物关系着白事做的成与败。常常会听到”来了客,小盘子拿茶来。新来了客,小盘子拿茶来。”这样的吆喝,表明来了新客人赶快上茶或者告诉客人刚刚开席。厨房帮忙的妇女,负责,切菜,煮米,炒菜。大盘子,即用托盘一下子放六盘菜,上到各个宴席桌上,这个活儿要臂力,是中年男性担任。三个小盘子,即从托盘中接菜到桌上,这是女性的活儿,做事要细致,不能泼洒,弄到客人。装烟筛茶各一人,站在门口给来往的客人端茶,递烟,活儿轻松,但嘴巴要甜,亲热,会招呼,并且瞧得到眼色,随时给人家补茶水。一个烧开水的,在角落里看火,给开水瓶灌水,送到厨房和筛茶处,那都是老年人,得负责,耐得住。最后就是挖井和抬人上山的八大金刚,那都是些壮实有力气的人。

葬礼进行中

祭拜

农村,特别是土家族区域,常常把丧事当作喜事来办,“热热闹闹的送亡人,欢欢喜喜的办丧事”,谁家有老人家去世,会请班子打丧鼓。五六个人,年岁较大,身穿蓝色服饰,带头巾,扎腰带,都是吹吹打打几十年的经验,包括了:唢呐,小鼓,钵等,站在堂屋棺材两旁,声音高亢嘹亮,节奏壮丽悲怆,亲人一进灵堂,听到这个声音,也便了了,这意味着阴阳两隔,不由悲从中来,眼泪簌簌。附近隔几个山头都能听清,丧鼓一响,一目了然,纷纷赶来奔丧。

亲人进入灵堂,主人家的孝男孝女马上跪下行礼,以表感谢,奔丧的人立马搀扶起来,鞠躬表示节哀。然后在棺材前,为亡人点香烧纸,行磕头的大礼九次,周围等待的孝子也要按照同等的礼数回敬。

宴席

早中晚三餐,主人家都会开席,由主事者吆喝一嗓子,人们便有序的上座,十人一桌。开席前,在座的每人一条毛巾,丧礼回送毛巾可追溯到明清时期的“孝帕”,主人家分发白色布条给奔丧的亲友们,谓之“散孝”。到了近现代就转变为赠送白色毛巾。毛巾作为洗涤之物,有涤荡晦气的寓意,也可用来给帮忙的邻里擦汗用,也是预备给送葬路上悲痛流泪的至亲拭泪。席上的菜,根据主人家的条件和安排来定,并没有统一的要求,10-12个炒菜再加汤锅,长阳是土家族,少不了有腊肉火锅,合渣,梅菜扣肉,肉糕,粉蒸排骨等。

上梁

有在吃宴席的时候进行的,也有在宴席过后,深夜十一二点进行的。吹打的班子,坐在灵堂两旁,曲子燥起来,由八大金刚在丧乐中将棺罩盖上寿木上,外面鞭炮声连连,上梁这个环节主要是去世老人的女儿们准备的,大致是为表达对去世父母亲的养育之恩的感激。同时,女儿家们要为上梁的人,准备好烟酒糖茶,也要给八大金刚,管事,帮忙的人,在场参加葬礼的一一磕头,这个过程一般会持续三四十分钟,增添了几分沉重,哀悼的情感。

守灵

守靈,也称守夜,即孝子彻夜的守在棺材旁,点上蜡,让它一直燃着不能熄灭。前面的火盆里不时地添一点火纸烧,听老人们说,是因为人去世后,灵魂尚在人间游荡,在去往阴间之前,会再回到熟悉的家里看一看,害怕灵魂会迷路找不到家,就点上一盏灯,用作指路。另外,早先年代,鼠类凶悍猖狂,死者的尸首偌无人看管,它们似乎能看出人失去了生气,会大胆跳上灵床啃食人的肉,场面血腥。老人们也说,按照以前的规矩必须守上三夜,现在人们逐渐简化,只守下葬前的那晚。

上山

实则就是下葬的意思,我猜是由于该地地势多山坡和丘陵再加之风水的原因,多埋在高处,所以叫上山。会请道士或者懂得人选一块墓地,有时候也是老人家去世前自己相中的,墓地要求靠山,面前开阔能望出去,这样的地方是风水极好的,能够延福子孙后代。在天亮前,由年轻力壮的男性,在指定好的地方,打好墓井。当地人认为,棺材下置可前后挪动,但不能取出二次下葬,否则会有不辛发生。挖好后,孝子守在这里直到天亮。

天亮后,子女即在场的奔丧的亲友送葬,抬丧出门前,孝子孝女给参加丧礼的亲友即帮忙理事的乡邻一一磕头,然后锣鼓唢呐响起,盖棺前,亲人们再看死者最后一眼,在一片悲怆的哭喊声中就送出了门,沿路上要丢买路钱,每到岔路口孝男孝女要下跪磕头。一路上热热闹闹,锣鼓不断,队伍中有观丧的乡邻,队尾有有扛花花绿绿的花圈的,几步便放一挂鞭炮。在路上棺木不能随意停放在人家门前的,只有坏心眼的人才会这么做,路过人家的门口得放鞭炮,去去晦气,讲究的人家会回放一挂鞭炮。到墓井前,八大金刚将灵柩放置进井里,由孝子跪在棺材上挖三锄头泥下井,然后八大金刚开始堆土敲石砌好,快好的时候,孝子用衣服兜一堆黄土,由两人一边一个搀扶着,将土撒在坟堆上。再在四周放置好儿女们准备的纸扎的花圈,最后在坟前,磕头烧纸,放上一会子鞭炮,就算是安葬完成了。

葬礼过后事项

人去世以后,紧接着还有头七,二七,三七,四七,五七,周年,三周年,五周年等一些与逝者相关的重要节日,以及特殊节日的祭拜,其中也有一些禁忌和说法,这里就不一一道来了。

总得我们总结出当代农村葬礼的一些特征:

(1)日趋简化,相较于传统的葬礼,从规格上,时间投入,步骤和禁忌上来看,都大大简化了。

(2)格式化,各地区的葬礼具体步骤基本都是这样一套流程,一些具有地区特色的习俗,在流失。

(3)伦理关系的淡薄,严苛的葬礼规矩,葬礼等级制度都转为日常化,以生者的便利为主。

这样的趋势,有利有弊,弊如民俗特色没了,人们传统的记忆流失了,传统的理教作用的淡漠。利如铺张浪费的制止,减少人身体和精神上的折磨,对于自然环境减少了污染。葬礼在今后漫漫的岁月里如何延续下去,还是需要科学的指导,让人情,民俗特色这一块保存下去,让我们的后代知道详细的发展过程,处于该场合如何去做。我想这些就是记录丧葬礼的意义所在。

作者简介:姓名:叶斌斌,女,湖北宜昌人,硕士,研究方向:人类学。

(作者单位:青海师范大学)

猜你喜欢

孝子棺材葬礼
为冰川举行“葬礼”
这是在葬礼上听过最多的一句话
是棺材,也是艺术品
“官财”的故事
孝顺的定义
孝顺的定义
货比货
自己的“葬礼”
久病床前无“孝子”
Passage Si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