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齐鲁舞蹈文化对渔灯秧歌的影响

2020-05-26杨岐荣

大众科学·中旬 2020年3期
关键词:文化

杨岐荣

摘 要:据史料记载渔灯秧歌是由天津传入,当时的齐鲁人主要是通过运河来进行商业活动交流,连通着天津、齐鲁、河北一带的最著名的运河当属于京杭大运河,该运河将天津和山东一带的商路连接的非常畅通,沿河路段的商运非常繁华,其中不乏有很多戏曲艺术家来到齐鲁一带,将著名的渔灯秧歌带入齐鲁地区。同时由于齐鲁当地就有自己的舞蹈文化,因此渔灯秧歌在这种文化背景的影响下也得到了很大的发展,本次研究主要探索齐鲁文化对渔灯秧歌的影响。

关键词:齐鲁舞蹈;渔灯秧歌;文化

渔灯秧歌象征着年年有余,五谷丰登,该艺术属于汉文化,在天津一带一直蓬勃有力的发展着,随着人与人之间交往频繁,沟通密切,让艺术也成为信息文化交流的方式。当渔灯秧歌走进齐鲁一带时,齐鲁地区和天津地区文化差异大,文化要相互融合相互适应这样才可以很好的发展起来[1]。特別是齐鲁舞蹈文化对渔灯秧歌的影响更加严重,特别是在表演形式、衣着、化妆、剧本内容等方面有比较深入的转变。

一、齐鲁舞蹈风俗文化对渔灯秧歌的影响

齐鲁是山东地带其中最为著名的文化当属于儒家文化,当地人崇尚儒学,以仁义为先,孝悌为思想与人交往相处。随后又有着大运河给齐鲁人民带来丰富的经济来源,和一片繁华的勃勃生机景象,最终齐鲁形成了和谐、温馨的齐鲁舞蹈文化[2]。渔灯秧歌也是天津地区人民表现自己生活的一种艺术形式,当渔灯秧歌融入齐鲁人民生活中后也演变出各种各样的角色,例如:渔婆、打渔人民等等。其中很直白的表现出齐鲁渔民风趣幽默、豪放直白的性格。方言也是齐鲁风俗文化中独特的一种,融合舞蹈形成了齐鲁舞蹈风俗文化,渔灯秧歌进入齐鲁地区后,在秧歌表演过程中不同的人物角色会进行交流,因此齐鲁演员们就会通过方言交流的方式来表达对生活的热爱,比如当抒发不愿意、难受的情感时演员会说:挣了,实际上就是代表碎了、破了的意思。“上锅”就是表示厨师的意思。

二、齐鲁民间舞蹈文化对渔灯秧歌的影响

齐鲁民间文化是齐鲁人民在日常生活中不断积累下来的,凝聚力齐鲁人的创造、思维和想象能力,特别是齐鲁民间舞蹈更是以丰厚的文化底蕴,和淳朴的民间风情深得人们的自爱,从而才使得齐鲁民间文化能够广为流传下去。据文献资料显示齐鲁地区的舞蹈有将近两百余种,其中最为人们所知的就是秧歌舞,秧歌又分为三种其中两类是以地方来命名的分别是:胶州和海阳秧歌,按表演的特点和方式来命名中最为有名的是鼓子秧歌。山东人民虽然一直有着自己的生活方式和文化习俗,但是他们在做事的过程中也有自己的信仰和理念,其中最为代表的就是儒家文化思想。因此齐鲁舞蹈歌既能够普遍反映山东人的性格特点和生活习俗,同时又能够再现出独有的文化特点,渔灯秧歌进入齐鲁地区后也融合了齐鲁舞蹈文化特点,最主要的表现就是文武二者的结合,齐鲁的渔灯秧歌上半场主要通过武来进行演示,比如表现丰收季节农民收获时的情境,通过播种、插秧、收割等简单动作来表示,从整体上来看一段完整的秧歌舞蹈包括:踩街、上场和下场,以及最后的大场等等。下半场主要体现文的特点包括:音乐曲谱的编制、舞蹈动作的设定、图画展示等等。渔灯秧歌在齐鲁地区传承的方式主要是通过齐鲁人之间的沟通交流,结合节日和季节的需要齐鲁人通过秧歌舞进行交流,从而让渔灯秧歌传承下去。

三、齐鲁特色的鼓子秧歌舞

具有齐鲁特点的鼓子秧歌舞最能够体现齐鲁文化特色,鼓子秧歌主要表现方式有三种包括:①歌:主要以唱秧歌的方式来表达自己对生活的热爱,展现自己最真挚的性格;②舞:以最热烈最真挚的舞蹈来表现内心情感,鼓舞是整个舞蹈的中心部分,后面的领舞者是伞头,通过领舞者带领后面的舞蹈者来改变各种动作和舞蹈的线路,最终展现出不同的图案。③丑:在舞蹈中融入幽默风趣的元素,增添舞蹈的乐趣。随着齐鲁文化和鼓子舞的融合,鼓子秧歌舞又分为四大类分别是:祭祀类、跑街类、跑场类、歌唱类,四类鼓子秧歌舞分别代表着,不同时候不同时间和季节的齐鲁人生活。例如祭祀类的鼓子秧歌舞主要包括:散路者,这是秧歌舞中最前面的舞者,一般是由当地最具有声望的人民来担任,负责将松子膜等祭祀类用品散在路边,后面跟着击锣人,负责通过敲锣来演奏秧歌舞所需要的音乐,还有散米者和舞者,他们主要负责通过扭秧歌的形式跟随者队伍到达目的地。到达目的地第一天完成各种祭祀工作,第二天再开始进行秧歌表演。可以看出鼓子秧歌舞已经完完全全地融入到齐鲁人的生活之中,在齐鲁地区得到了非常好的推广。

四、结语

秧歌舞是我国最富有代表性的歌舞文化,在我国有很多种秧歌舞形式,渔灯秧歌舞是我国最具有代表性的秧歌舞,融合齐鲁文化后的秧歌舞可以看出秧歌舞文化的博大精深,也可以展现出人们对生活的热爱,作为秧歌舞的研究者,我们应该努力结合各地文化将秧歌舞发扬光大。

参考文献

[1]扈松松.齐鲁舞蹈文化对渔灯秧歌的影响[J].人文天下,2016(18):49-50.

[2]渡茳,一苇.古城曲艺的流年芳韵[J].中华民居,2012(03):56.

猜你喜欢

文化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谁远谁近?
文化镜头
文化生活更丰富了
传统文化
传承 民族 文化
什么是文化
文化摄影
融入文化教“犹豫”等
文化之间的摇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