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英汉语言文化差异
2020-05-26伊笑寒
伊笑寒
摘 要:语言是一个民族的文化载体,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对外交流日益频繁,现代社会语言交际中,跨文化言语交际出现的文化因素差异越来越引起人们注意。那么,充分的了解中外文化语言差异,帮助人们在语境中成功理解对方的表达诉求显得尤为重要。在学习语言的过程中,我们不能忽视语言交际中文化的重要因素,要适当的导入相关的文化背景和知识结构,提高自己的认知水平,从而提高自己跨文化言语交际水平。
关键词:文化差异;语境;语法
Abstract: Language is the cultural carrier of a nation.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economic globalization and the increasing frequency of foreign exchange, people pay more and more attention to the differences of cultural factors in the language communication of modern society. Therefore, it is particularly essential to fully understand the cultural and linguistic differences between China and foreign countries and help people to understand each other's expression demands in the context successfully. In the process of language learning, we cannot ignore the crucial factors of culture in language communication. Only by introducing the relevant cultural background and knowledge structure properly and improving our cognitive level can we strengthen our cross-cultural verbal communication level.
Keywords: Cultural Differences, Context, Grammar
記单词,背句子,练习听力,学语法,学习句子的组成方式,阅读做题,并能用英语进行文章的写作都是我们在日常学习英语的一些常规的方式。当我们掌握一定的词汇量,通过了考试,需要进行简单英语交流的时候,单词掌握了,能组合句子了,依然发现很多交流障碍。了解中英语言文化的差异的意义就在于此。英国是英语的发源地,也是母语非英语国家的学生学习英语的首选之地,每年超过60万人去英国留学学习英语,英式英语是英联邦国家官方语言,是其国家高贵优雅的文化象征,也是学生争相学习英式英语的原因。中英文语言文化的差异性很大,体现在很多方面。本文主要探讨英式英语和汉语语言文化的几点差异,来帮助我们更好地提高跨文化言语交际中的水平。
中文在语法表达上,大部分词语是以组词的方式来构成词语的。比喻“大”,人们就组词为大象。而在英语表达是很习惯的就会把英文单词直译组词。比如说中式英语(Chinglish)中,“The siren lies(汽笛撒谎了)”我们中国人很简单的理解到是“错误警报”的意思。但是有人在街头随即采访四位外国人,得到的答案分别是:“the woman lies(女人撒谎了)”,“there is no fire(没有着火)”,“the sound betrays(走漏风声)”。只有一个答对了“false alarm”,这就体现中英文语法词语习惯表达的不同。
另外,在简单的日常交流中,由于很多中国人说英语很中式的原因,也是因为中英文化的差异。中国人的文化思维方式是以肯定和否定对方的话来回答问题。比如说,问:“你还没吃饭吗?”答:“不,我吃了!”或“对,没吃!”而在英语中,对于别人的问话,要依据事实结果来肯定或者否定。比如说,“Youre not a mom,are you?”在英文中,就用“Yes,I am.”或“No,I am not.”当然,在聊天中,不仅要注意语言文化差异,谈话内容也要注意文化差异。英国人比较注重隐私,在寒暄中不能询问别人的收入,年龄,以及他们的私生活,但可以聊天气和爱好之类。了解中英语言文化差异,能帮助我们避免在与人沟通中产生误会。
中英文的语言结构差距和语境文化差异也很重要。在学术上,中文在语言结构中被称为“高语境文化”,而英文被称为“低语境文化”。中文在很多句子上面的表达比较含蓄。比如,“你帮我办成了这件事,我不会亏待你的。”中国人很好理解,但是,英文语言文化表达方式就要直接列举出什么好处,而不习惯你给他暗示或者猜想的语言表达。中文多用话中话,语境比较深,一语双关的句子,放在不同语境就有不同意思。英语语言文化的语境低,表现在英语单词中。表达每一种“消失”的情况,都有对应的词来表达。英文的语言表达用“vanish”来形容物体出人意料的凭空消失,用“extinguish”来形容抽象事物的消减。除此之外,一个单词在进行简单的加减法的组合后,运用转化法,缩略法,词缀法等,能变出无数个单词。比如,“disappeared”是已经消失,失踪的意思,“disappearing”是正在消失,逐渐消失的意思等。而中文是用组合的方式来表达的,是物体“突然的”消失了,还是物体“逐渐地”消失了。至于语言结构本身的区别,中文的句子大部分是按照时间顺序来描述的。而英文所属的日耳曼语言体系,也就是德语体系,语句中单词很多是正好颠倒的。因此,在阅读英文文章时,需要了解全文语言结构表达习惯,先通读全文才能理解文章意思。
在中英文语言文化中,句子的思維表达方式也不同。这通常我们在平时说话时就有一个直观的感受。汉语一句话要对应很多种意思,但是英语对应的意思就少了很多。比如汉语说,“我结婚了。”英语就有三种方式来更精确的表述:“I am married.(我处于已婚状态)”,“I got married(我过去结的婚)”,“I have been married.(我保持已婚的状态)”。在英语的语句中,很多句子比较注重结构。在句子的构成和表达时,只要语法和结构上没问题,就可以放在一个长句中表达。英语多用从句、代词、被动语态,凸显主语和谓语之间的逻辑关系。在语言习惯中,常用同义词或近义词进行转化。而英语句子比较难翻译主要也难在结构复杂和表达抽象上。而在汉语的语句中,比较重视句子的意境,经常用不同的短句来表达不同的意思。汉语多用名词和主动语态,习惯用同一个词,具体的词语来表达,避免误会。例如,我们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常常需要记住一些被动的语态及固定句式:“It must be pointed out that...(必须指出...)”因此在翻译成中文时,常常需要变成主动地表达。另外,英语在句子表达中常用“I think”,“I believe”,“I imagine”等多种变换方式来表达同一个意思,在翻译时直接用中文翻译成“我认为”就可以。
另外,在日常表达中,英国人经常用缩略语和口语化的表达方式,而汉语则常常用补充的方式来说明问题。这使我们在跟对方交流中很难理解对方短信、邮件或口语表达的意思。比如说,“DIY=Do It Yourself(自己动手做)”,“gtg=go to go(得走了)”,“i gtg”就是“I go to go(我得走了)”。相当于我们汉语里网络上常说的简略语,如“88”。类似的还有 “CU (see you)”,“UR (you are)”,“THS(thanks)”等。这些组合常常被用在口语表达中,因此我们要在日常中多积累这些词汇,并结合语言环境来理解对方的表达意思。
而在家庭称呼用语上,中国在古代就有宗谱这一说,认为长幼有别。因此较西方人来说,家庭观念较重,每一个人都有自己明确的身份表达词。比如,“姑妈”,“小姨”,“舅妈”,“婶婶”等,而英语里则全部用“aunt”这一个单词,甚至通过直呼名字来区分。
结语:我们在进行跨文化语言交流的时候,一定要尊重差异。语言文化是一个民族的象征之一,由于居住环境、价值观念、社会习俗、宗教信仰、历史文明的不同,形成了各民族独有的不同语言特征。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同样的表达,会由不同文化差异传达出不同的内涵。因此,要重视中英文化语言差异,让语言文化为自己交际所用。
参考文献:
[1]曹盛华.英汉语言对比与中西文化差异探究.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15年6月.
[2]平洪,张国扬.英语习语与英美文化[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