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抗感冒药在药品零售中的用药指导

2020-05-26王晓霞

大众科学·中旬 2020年3期

王晓霞

摘 要:临床上感冒是有多种致病原因所引发的一种疾病。在药物治疗过程中,虽然抗感冒的药物种类繁多,但是治疗的针对性较差,目前还没有一种特效的治疗药物。药物治疗时,主要结合患者的症状,采用对症治疗,抗病毒治疗,免疫调节治疗等措施,如果患者普通感冒并发细菌感染时,可以选择抗菌的药物进行治疗。在药品零售过程中,由于抗感冒的药物多为复方制剂,每种药物成分都有其独特的药理作用和不良反应,如果选择不当患者就会出现严重的药物反应,甚至会威胁到生命安全。因此在药物销售过程中做好抗感冒药物的用药指导工作就显得十分有必要了。本文主要结合实际工作经验,首先论述了感冒的临床症状以及抗感冒药物的组成和作用,然后论述了抗感冒药物使用过程中的不良反应以及药物选择的注意事项,希望通过本次研究,对保证患者更加科学合理的选择抗感冒药物有一定帮助。

关键词:抗感冒药物;药品零售;用药指导

每年的秋冬季节或者换季是感冒的流行高发期,治疗感冒的药物种类繁多,在临床治疗过程中,结合患者的主要临床表现,采用对症治疗。现阶段用于治疗感冒的抗感冒药物大多是复方类制剂和OTC产品,并且种类繁多,名称繁多。虽然抗感冒药物的商品名称五花八门,但是很多药物的组成大致相同。在药物选择过程中,由于很多感冒患者对药品知识比较缺乏,药物选择只注重广告的宣传,而没有仔细认真的阅读药物使用说明书,对感冒药物的成分和不良反應了解较少。只是简单的按照止咳退热镇痛的目的去选择,造成药物选择缺乏针对性,甚至会对患者产生严重的不良反应。作为药品零售人员,应该提高自身的专业能力,注重做好抗感冒药物的用药指导,确保为患者提供针对性的抗感冒药物,保证治疗的针对性,在短时间恢复健康。

1、感冒临床症状

临床上感冒主要分为了普通感冒和流行性感冒。普通感冒又被分为风寒性感冒和风热型感感冒,多是有不良的环境刺激所造成的一种机体应激反应。大多数患者都会表现为鼻子阻塞,流鼻涕,流泪,咽喉疼痛,声音嘶哑,并伴随一定程度的咳嗽症状,患者还会伴随发热头痛和全身酸痛的临床症状。普通感冒是一种自限性的疾病,没有传染性,这种疾病通常不会表现出明显的并发症,发病过程通常在7天左右,一般不使用任何药物就能够恢复健康。但对于年龄较小或者年龄较大的婴幼儿和老年人应该选择相应的抗感冒药物,减轻患者的感冒症状,缩短发病周期并预防并发症发生。流行性感冒是由流感病毒感染引起的一种具有较强传染性的感冒,该种感冒与普通感冒的症状大致相同,但具有明显的传染性。患者主要表现为咽喉疼痛,全身关节疼痛,体温迅速升高到39度,最高升高到40度以上。三种疾病常常呈爆发流行,具有集体发病,集体流行的特点。出现该种临床症状之后应该立即到医院进行就诊,并在医师的指导之下选择对症药物进行防控。

2、抗感冒药物的组成和作用

现在市场上抗感冒药物的种类繁多,不同抗感冒药物的成分也存在细微的差别,在药物选择过程中应该结合患者的具体临床表现进行针对性的推荐。

2.1解热镇痛类抗感冒药物

这类药物的主要作用是缓解患者的高温和关节疼痛症状,大多数的抗感冒药物都含有该种成分。它主要是由乙酰氨基酚布洛芬、双氯芬酸钠等成分组成。该种药物在短时间内能够降低患者的高温症状,缓解关节组织疼痛。

2.2抗阻胺类抗感冒药物

在感冒治疗过程中,抗阻胺类抗感冒药物的主要成分是氯酚钠敏、苯海拉明等,这类抗感冒药物具有抗过敏镇静,抑制腺体分泌的作用,它能够有效减少患者的呼吸道分泌物的分泌量,缓解患者鼻塞流鼻涕的症状。对咳嗽气喘也有一定的缓解作用,对保证患者正常顺利的呼吸有很大帮助。

2.3收缩鼻粘膜类抗感冒药物

这类药物的主要成分为伪麻黄碱,它能够有效的收缩鼻粘膜的血管,避免鼻粘膜充血潮红,从而有效缓解患者的咽喉部位黏膜充血症状,减轻鼻塞症状,使患者能够顺利呼吸。

2.4镇咳类抗感冒药物

镇咳类抗感冒药物的主要成分为氢溴酸右美沙芬、可待因等,它能够有效缓解中枢神经的兴奋状态,起到镇静止咳的作用。上述两种药物成分中溴氯酸右美沙酚不会产生上瘾性,而后一种抗感冒药物具有成瘾性,要科学选择,科学使用。

2.4加速神经兴奋类抗感冒药物

该种药物的主要成分是咖啡因,它能够有效缓冲患者的疲劳状态,兴奋神经,可以有效消除因为感冒所引发的身体疲乏,同时还能够有效调控嗜睡症状,但是该种药物具有成瘾性。

2.5抗病毒类药物

在临床上常用的抗病毒类药物的主要西药成分是金刚烷胺,这类药物成分能够有效抑制感冒病毒的复制,可以有效防治病毒性传染性感冒,但是该种药物会造成胎儿畸形和胎儿发育不良,孕妇应该谨慎使用。另外在治疗流行性感冒病毒过程中常用的中成药药物,包括了双黄连口服液、板蓝根冲剂、莲花清瘟胶囊等,这类中成药都具有抗病毒的功效,对防治病毒性流感有很好的效果。但是药物起效相对较为缓慢,需要长时间服用,一般服用周期在一周左右。

3、抗感冒药物的常见不良反应

3.1消化系统紊乱

在进行药物治疗过程中,如果抗感冒药物选择不当,会引发患者出现一系列的不良反应,其中消化系统紊乱就是常见的不良反应之一。患者主要表现为腹痛,恶心,呕吐,饮食量逐渐减少,少数患者还会出现黄疸和消化道出血的症状,危害严重时还会造成肾功能损伤和肾功能衰竭。造成该种不良反应的药物主要是解热镇痛类药物所致。其中对患者胃肠道黏膜损伤较为严重的镇痛类药物主要为双氯芬酸钠、阿司匹林。另外乙酰氨基、右美沙酚、咖啡因、金刚烷胺也会对患者的胃肠道产生一定的刺激,因此该种药物在使用之前应该指导患者在餐后用药。同时应该严格控制用药量,不能够随意增加用药剂量。对于存在消化道疾病的患者,应该妥善指导患者用药。

3.2心脑血管反应

有的患者在服用了含有伪麻黄碱的抗感冒药物之后,会表现为头痛,血压显著升高,胸闷气短,心悸,心跳加快等一系列的临床反应。由于伪麻黄碱能够造成血管收缩,如果患者患有某些心脑血管疾病,服用该种药物之后会加重患者的临床症状。

3.2中枢神经系统紊乱

中枢神经系统紊乱主要和某些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的抗感冒药物有密切联系,常见的药物成分主要为金刚烷胺、伪麻黄碱、阿司匹林等。有研究结果表明,金刚烷胺的不良反应和使用剂量有密切联系。随着使用剂量的不断增加,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会显著增大,患者在服用金刚烷胺超过200毫克以上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会显著增高,长期服用各种药物或者过量服用会导致患者出现嗜睡,幻觉,精神状态还变差,甚至会出现惊厥等神经症状。临床上该种患者主要表现为精神症状睡眠出现障碍,惊厥瘫痪,全身肌肉震颤。

3.4血液系统紊乱

患者服用抗感冒药物之后,如果血液系统出现紊乱,临床上主要表现为粒细胞显著减少,患者会出现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血液的藏羊功能会受到影响,患者会出现严重的贫血症状。例如阿司匹林会抑制血小板的正常凝聚,从而使得血液的凝聚功能出现障碍,最终造成出血。如果患者过量或者不合理的使用解热镇痛类药物会造成利息表显著减少,但患者停药之后,该种现象一般能够恢复正常。

3.5泌尿系统反应

泌尿系统出现反应,主要表现为患者排出血尿,出现急性的肾功能损伤。临床上对患者肾功能产生较大损害的抗感冒药物主要为镇痛解热类药物,这药物成分当中的阿司匹林、双氯芬酸钠都会对肾脏功能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如果患者肾功能不全时,应该指导患者科学用药,谨慎使用上述几种药物,否则很容易造成肾功能出现严重损害。

3.6过敏反应

不合理使用抗感冒药物,造成患者出现过敏反应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一种不良反应之一,患者主要表现为体表皮肤出现皮疹,过敏性哮喘等。阿司匹林类药物是造成患者出现过敏反应的最常用的药物,由于患者的致命程度不同,所表现出来的临床症状存在一定差异性。对于某些遗传性的哮喘患者,如果长期服用该类药物会诱发患者的哮喘症状加重,甚至会危及生命安全。

4、抗感冒类药物使用的注意事项

4.1明确具体的感冒类型

在选择抗感冒药物之前,零售人员应该指导患者进一步明确是病毒性感冒还是普通性感冒。对于病毒性感冒,患者通常会表现为体温迅速升高并表现为头痛,浑身乏力,全身肌肉酸痛,甚至会表现为关节酸痛,有时患者还会表现为呼吸道炎症病变,该类疾病具有很强的传染性,通常发病过程较短,发病较快。针对这类感冒应该选择抗病毒类药物进行对症治疗,常见的药物主要为金刚烷胺、吗啉胍、穿心莲口服液、板蓝根颗粒以及莲花冲温胶囊。而对于普通性感冒,应该明确是风热型感冒还是风寒性感冒。通常情况下,风热型感冒主要发生在每年的夏季。在高温天气之下开窗通风睡觉,或者使用空调不当,就会造成风热性感冒发生。该类感冒主要表现为咽喉干痛,舌头发红,舌苔发黄,饮水欲望增加,咳出黄色的痰液。对于这类感冒,主要采用清凉解表的药物,如板蓝根、双黄连口服液、风热感冒冲剂等。风寒性感冒是冬春季节冬春季节很容易出现的一类感冒类型患者,患者主要表现为舌苔淡薄,流出清澈的鼻涕,咳出白色的吸痰,头痛鼻塞。针对这类感冒可以采用辛温解表类药物,常见的风寒性感冒药物为午时茶、参苏丸、风寒感冒冲剂等。在抗感冒药物零售过程中,要指导患者对自己的感冒症状做出有效的分型,然后针对不同的类型选择不同的药物,保证用药合理。

4.2明确药物使用禁忌

在某些抗感冒药物零售过程中,销售人员一定要叮嘱患者注意药物的使用禁忌,避免出现药物使用不合理而引发的不良反应。在用药之前,销售人员一定要提醒患者认真仔细的阅读使用说明书,了解该种药物的具体适用症状以及所产生的不良反应以及适用范围,严格按照药物使用说明书服药,了解药物的副作用和用药禁忌。在抗感冒药物治疗过程中,应该避免重复使用相同成分的感冒药物,避免随意增加药物而导致不良反应风险增加。患者在服用抗感冒药物出现说明书上的不良反应之后,应该立即停药并马上就医。用药之后常见的不良反应主要表现为头晕目眩,口干舌燥,心跳跳动急速,精神状态逐渐变差,嗜睡。患者如果想要购买中成药制剂,最好到医院进行专家诊断,在保证对症用药的基础上,科学配置中药组方,避免盲目用药。通常情况下,大多数抗感冒药物不能够混合使用,也不能随意加大药物的使用量,否则很容易加重患者肝肾的负担,从而造成肝肾素出现损伤。在服用某些抗感冒药物时,不能够服用含有酒精的饮料或者饮酒。药品零售人员应该仔细详细的向患者介绍抗感冒药物的主要成分和使用剂量,协助患者合理用药。

参考文献

[1]常见感冒药的用药误区及合理应用[J]. 邹丽红.  广东职业技术教育与研究. 2017(04)

[2]医疗机构儿童用药的法律监管研究[J]. 周曦.  法制博览. 2020(03)

[3]某院老年住院患者潜在不适当用药情况[J]. 张海霞,陈晓,刘金春,蔡俊,葛卫红.  医药导报. 2018(08)

[4]我国药品说明书老年用药标示情况研究[J]. 张雅婷,唐佳,杨佳卉,沈克非,刘畅,黄鹏,吴琼慧,田金徽.  中国药物评价. 2016(05)

[5]西药臨床用药的合理情况和应对策略分析[J]. 郭荭.  中国处方药. 2017(01)

[6]2种标准评估老年住院患者潜在不适当用药[J]. 段蓉,李正翔.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2017(19)

[7]老年人用药现状及相关因素浅析[J]. 马鑫雨,张敏.  中国老年保健医学. 2017(05)

[8]西药房高危药品的管理与用药安全探究[J]. 段丽莉.  中国卫生产业. 2017(20)

[9]我国药品说明书老年人用药标示的问题与对策[J]. 范燕,夏东胜.  中国药物警戒. 2016(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