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精准资助背景下发展型资助体系探索

2020-05-26宋鑫鑫

世界家苑 2020年3期
关键词:精准资助高校

宋鑫鑫

摘要:党的十八大以来,各个高校进行了具有新时代特点的资助育人体系的探索。发展性资助是在保障性资助基础上的优化,通过德智体美劳等方面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不仅能够让资助经费进行合理利用,还能满足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发展需求,最终实现他们的综合发展。本文分别对经济困难学生实施发展性资助的重要意义,目前高校发展性资助存在的问题和构建全面育人的发展性资助体系的对策等方面进行论述。

关键词:精准资助;高校;发展性资助

高校精准扶贫其具体表现在对资助平困生的准确性和发展性。教育精准扶贫与发展性资助的理念是高度统一的。实现保障性资助向发展性资助方面转型和升级是高校精湛资助明确了方向。保障性资助虽然能够让经济平困家庭的学生获取公平的教育计划,但是经济困难学生的需求应与非困难学生的需求是一致的,这就说明了保障性资助只满足平困生较低层次的需求,而高层次的被尊重,自我实现等需求没法实现。而发展性资助其实是一种利用多元化的资助方向对平困学生进行指导和鼓励,满足他们自身发展的要求,实现不同层次需求,继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此,精准资助背景下发展型资助体系构建是当前高校精准扶贫的重要任务,也是扶贫工作推向生态,提升质量的关键。

1 对经济困难学生实施发展性资助的重要意义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要健全学生资助制度” “要推进教育精准脱贫”。这充分体现了党和国家对教育扶贫工作的重视,不仅要做经济上进行资助,还有对学生学生的整合能力和心理需求方面进行改进。只有多方面开展资助活动,才能让贫困家庭的学生感受到平等教育的机会,并促进他们的健康成长。我们若进行形象的比喻,那就是即“输血型”资助转变为“造血型”资助,这样才能更好的把高校贫困生资助工作的落实好。建立国家资助、学校奖助、社会捐助和个人自助为一体的发展型资助体系,通过经济资助、品德培养、心理健康、人格完善、能力提升,形成学生资助的长效机制,进而实现在精神和经济方面双方面的脱贫,让学生得到全面发展。

2 目前高校发展性资助存在的问题

2.1 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工作需要完善

高校学生资助工作的起点和重要环节是对家庭贫困情况的调查与识别,虽然目前家庭经济困难认定工作具有一定的操作性,但是实现精准资助还需要完善可操作细则和规范。首先,认定的主要凭证是学生提交的《高等学校学生及家庭情况调查表》或由当地民政部门出具的相关贫困证明。大多数高校只能对这些材料进行审核,其贫困学生的真实情况难以准确把握。其次,有些高校在班级民主评议,对贫困学生的心理估计不大,导致贫困生的心理受到伤害,在享受经济资助后背负心理负担。再次,有的学生因家境贫寒而导致心理自卑的加剧,他们怕老师和同学们开不起自己,就不愿意去申请。最后就出现了“贫而不申” “申而不贫”现象。

2.2 精准资助与育人工作结合不到位

一是受阻学生综合素质发展的长效评价机制比较缺乏。目前高校对资助工还是通过四级认定呈现进行监督的,对过程的公平和公开比较重视,但是没有实现对贫困生的综合素质发展成效全面考核。二是产生了权利与义务不对等的资助。现行的高校学生资助方式就是一种无偿的资助,把国家的资助认为是应该的。三是缺乏授人以渔。传统的资助方式知识保证经济贫困学生的生活和学习,但是没有真正的意义上改变他们的命运,也就是通过资助让学生具有生存的能力。这种对贫困学生进行经济帮扶,只能解决暂时的问题,但是确忽视了实现经济和精神的双重脱贫。

2.3 资助工作队伍力量相对薄弱

高校学生资助工作队伍力量不足,其日常的工作主要是对相关的政策文件进行理解和执行,并积极参与到具体事务商量,工作处于疲于应付狀态,较少有时间和精力对发展性资助理论进行研究,这样就难以推动精准扶贫质量的提升。

3 构建全面育人的发展性资助体系的对策

3.1 注重品德培养,丰富学生思想道德素质

要成为全面发展的人,就不能紧紧限制专业知识的考察,还要培养学学生的思想道德素养,这也是我们高校教育的根本宗旨。在立德树人的教育理论的指导,我们就要把贫困生的资质与品德联系起来,这样才能让学生得到全面发展,同时具有明确和把握了人生发展方向,实现自我价值。

3.2 注重精神资助,提升学生心理健康素质

精神资助也应成为资助重要内容,这样才能形成一体化的资质体系。首先建立贫困生社会服务机制。学校通过建立贫困生志愿者服务机制,规定受资助学生要进行相应的义务老师,达到相应的世界,并鼓励他们在课余时间进行志愿服务活动,激发感恩意识,让他们学会感恩,让精神得到丰富。其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进一步提升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对贫困生心理健康问题进行关注,加强贫困生精神扶持也是他们的更高层次的需求。

3.3 加大创新创业资助,完善学生专业创新素质

扶贫不仅仅是让学生经济上得到暂时的缓解,而让他们具有生活和创造的能力。首先设立创新创业专项基金。高校通过专项资金或企业和个人的捐助成立了创新创业专项基金。广泛开展创新创业活动,形成资金扶持项目。其次就是要普及创业实践资助。校外企事业单位向对口专业院系发布课题,导师制度学生完成。这种新型的助学反思,并结合社会资源,让贫困学生的阅历、视野,同时在导师的引导和鼓励下进行专业研究,让自身的优势得到释放,从而提升了他们的创业创新实践能力,让学生的创新方面更为明确。

总之,对全面育人的发展性资助途径拓展和延伸,构建主动主动的发展性资助体系。通过精准帮扶,因人施助,对贫困学生的实际问题进行梳理和分析,提升帮扶效果。通过引导学生塑造良好品德,提升心理素质,培养创新能力,实现贫困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 周昊,李明月,苏跃华,王雪峰,刘运正.精准资助视角下高校发展型资助工作初探[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9(24).

[2] 刘小平.高校发展型资助育人模式探究——以南京中医药大学信息技术学院为例[J].住宅与房地产,2019(31).

[3] 单正午,洪璐.基于“四位一体”发展型资助体系下高校贫困生自助育人路径研究[J].教育现代化,2019(06).

[4] 聂紫彤,张万强.高校学生资助宣传大使的价值意蕴与实现路径[J].现代经济信息,2019(18).

(作者单位:北方工业大学)

猜你喜欢

精准资助高校
大数据背景下建立精准学生资助工作机制刍议
“精准扶贫”思想下的大学生“精准资助”
高职院校精准资助模式探究
浅析高校学生精准资助的理论与实践
优化中职助学政策提高资助精准度策略研究
提升高校官方微信公众平台传播效果的几点思考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试论高校党建工作中的党史教育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