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装配式建筑在施工管理中的风险因素与应对措施探讨

2020-05-26韩华宗

大众科学·中旬 2020年3期
关键词:风险因素装配式建筑应对措施

韩华宗

摘 要:装配式建筑在施工管理中,存在管理机制、管理人员、施工设备等多方面的风险因素,为保障施工安全与质量,需完善施工管理机制,加强管理人员培训,强化施工现场材料管理,加强对于施工设备的管控,实现精细化安装。

关键词:装配式建筑;施工管理;风险因素;应对措施

装配式建筑是由预制部品部件直接在工地装配而成的建筑,是建筑行业现代化、工业化发展的产物,与传统建筑相比,具有施工机械化、自动化、流程化、标准化的特征,施工效率较高,受到了国家的大力支持[1]。当前,装配式建筑的生产、安装技术不断发展,机械自动化技术逐步普及,行业技术水平全面提升。但是,而与先进国家相比,我国装配式建筑发展水平仍然处于初级阶段,施工管理制度不健全,面临着诸多风险,必须多加学习,借鉴国外优秀经验,提升施工管理水平,有效应对各种风险因素。

1.装配式建筑在施工管理中的风险因素分析

1.1管理机制

装配式建筑工程在生产、安装上都有着较高的技术要求,要想保障工程质量达标,就必须完善管理机构设置,健全项目施工管理机制,制定科学合理的施工计划,根据工程建设方案协调好工程构配件的生产、运输、储存、安装等环节的工作,确保生产资源得到合理高效利用,优化施工现场施工人员、机械设备配置,加强施工现场管控,确保各项工作高效、安全展开。现阶段,大部分装配式建筑施工阶段,都缺乏健全的管理机制,工作流程不规范,预制件运输、储存、保养不合理,常出现钢筋锈蚀、结构变形等质量问题,埋下质量及安全隐患,是一个较大的风险因素。

1.2管理人员

管理人员是装配式建筑工程项目管理工作的执行者,由于这个项目性质特殊,技术要求高,对于管理人员综合素质要求也比较高,管理人员必须有较好的学习能力,学习掌握现代化的装配式建筑工程项目管理意识及方法,方可胜任这项工作。但由于我国装配式建筑整体发展水平落后,项目管理人才缺乏,在职管理人员管理意识落后,也无法随着行业发展及时更新管理理念,阻碍了施工管理机制的创新,制约了装配式建筑工程项目管理水平的提升。

1.3施工设备

装配式建筑的安装是极为关键的部分,需严格控制安装精度,应用专业化施工设备,采用机械化的安装手段,能够有效提升安装施工质量,解决人工操作误差大、难以操作的问题。施工设备虽然实现了装配式建筑施工的自动化与机械化,但同时对于施工质量的影响也是十分明显的。在施工过程中,如若吊装连接得不够稳固,如若失效,将导致预制构倾斜、掉落,危害施工人员生命安全;在拼接施工中,如若没有给起重机预留足够大的活动空间,那么机械设备在回转、行走途中,也可能伤害到施工人员[2]。

2.装配式建筑施工管理中风险因素的应对措施分析

2.1完善施工管理机制

相关单位应该加强对于装配式建筑施工的监管,明确工程参与方的管理职责,让主管单位签署目标责任書,督促相关单位主动担起管理职责,履行相应义务。施工单位在承包装配式建筑工程项目后,应该全面了解工程信息,明晰工程建设的质量标准,明确工程建设的周期、造价要求,并以此为基础构建以项目经理为第一责任人的管理机构,完善质量管理制度。同时,为确保施工的规范性与安全性,应加强各参建单位的信息沟通,借助现代化信息技术构建交流平台,实现信息共享,确保施工期间各项问题得到合理解决。

2.2管理人员的管理

装配式建筑与传统建筑类型存在明显的差异,为了推动行业发展,相关企业应该加大人力、物力、财力投资,引进学习能力强且具有装配式建筑行业从业经验的优秀管理人才,提升管理团队综合素质,以高素质人才推动其施工管理水平的提升。在施工过程中,管理人员应该深度落实相关管理措施,加强对于现场施工的管控,合理划分施工现场分区,根据施工进程,以及预制件种类、数量,留有足够的堆放位置,设置警示标志,并加强看管,做好防水防火措施,以防材料损坏,使用前,再次检查质量证明文件,观察表面标识,判断表观质量,检测其型号尺寸、规格、数量是否与清单一致,再进行结构性能检测,检查无误后,方可进行吊装及拼装作业[3]。

2.3施工设备的管理

装配式建筑安装施工精细化程度高,技术人员应加强对于施工设备的管控,在预制构件吊装、拼接施工中,应该确保每一个部分的精确对接,确保其连接的稳固性,让预制件能够精确到达预设的位置,同时加强施工人员管控,让其进入安全区域,不得走动至吊装拼接施工下方区域。此外,施工时应该根据施工计划,以及施工设备特征,预留一定的施工设备活动空间,避免设备运行时发生事故,伤及施工人员。在施工阶段,应加强对于施工设备的维护、检修,及时更换故障零部件,调整其运行参数,确保设备处于最佳运行状态,为精细化施工提供设备支持。为提升施工精细度,确保施工安全,还可应用机械自动化技术设备,自动识别位置,自动校正竖向构件垂直度。

3.结语

2016年5月20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的指导意见》,提出了要因地制宜发展装配式混凝土结构、钢结构和现代木结构等装配式建筑,争取在10年后装配式建筑在新建建筑面积中占比能够达到30%[4]。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要求高,会受到施工人员素质、管理体制等多种外界要素的影响,工程管理效果没有确切保障,存在开裂、渗漏、现浇墙模板安装不规范、叠合板浇筑厚度不足等质量问题。为了推动我国装配式建筑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必须重视上述问题,分析施工管理中存在的风险因素,提出应对措施,确保工程建设质量。

参考文献

[1]彭典勇,贺祥宇,邹彦慧,张宇硕,李一山,张若曦,闫慧芳.既有居住建筑室内空间改造及装配式内装技术应用[J].城市住宅,2020,27(01):16-22.

[2]刘濠,洪洁茹,章梦霞,王锦阳,徐照.结合BIM与二维码技术的装配式建筑信息管理方法研究[J].施工技术,2020,49(02):110-114.

[3]陈小波,甘凯馨,崔平.基于DEMATEL方法的装配式混凝土构件吊装效率影响因素分析[J].工程管理学报,2019,33(06):111-115.

[4]黄林青,邱江婷,梁渝,陈宇飞,马钦欣.装配式建筑施工安全模糊综合评价模型[J].工程经济,2019,29(12):37-39.

猜你喜欢

风险因素装配式建筑应对措施
建筑工业化之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的思考
浅谈装配式建筑的发展
煤矿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存在的风险因素及控制方法
装配式建筑相关法律法规的研究
户外俱乐部活动的风险因素识别与分析
手机通讯行业消费者权益保护研究
施工企业营改增对会计核算的影响与应对措施
浅析高职院校学生厌学现象及应对措施
中小企业如何应对“营改增”
关于装配式建筑发展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