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美饮食文化差异性研究

2020-05-26刘媛萍

青年文学家 2020年12期
关键词:文化差异

摘  要:在许多世界文化和习俗中,饮食文化是非常重要且具有代表性的方面。在跨文化交流中,文化的广泛传播可以加深人们对国家的了解,而最具代表性的饮食文化可以激发外国学生学习语言的热情。中美食品各有特色。中国饮食文化历史悠久。美国的饮食文化便捷,快速且多元化。本文首先对中美饮食文化的特征和差异进行了研究,然后从价值观,传统文化和形成过程等方面深入分析了中美饮食文化差异的原因。中美饮食文化,最后从饮食观念,饮食生产的内容,就餐方式,餐桌礼仪和节日饮食文化五个方面来探讨当代中美饮食文化的差异,旨在让读者更好地理解这些差异。这对促进中美之间的饮食和文化交流具有积极影响。

关键词:中美饮食;文化差异;饮食观念;餐桌礼仪

作者简介:刘媛萍(1998-),女,湖北襄阳人,湖北科技学院商务英语2016级本科生。

[中图分类号]:G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20)-12--02

1、介绍

东方文化和西方文化一直是学术界讨论的热点话题。中西饮食文化的差异也是跨文化交流的体现之一。通过对中美饮食文化差异的分析研究,可以有效避免因交流双方文化差异造成的误解或误解。作为西方文化的代表,美国也是与中国文化交流最密切的国家。本文总结了中美饮食文化的现状与差异,并从三个角度系统地探讨了造成差异的原因。这项研究的目的是增进对中美饮食文化的理解,促进跨文化交流。这有利于促进中国饮食文化在世界范围内的传播和发展。

2、中美饮食文化的现状

2.1中国饮食文化的特征

中国饮食文化具有区域性。大家首先会想到就是中国最具特色的八大菜系。[1]其次具有季节性。在夏季,我们通常喜欢吃冷食;在冬天,吃火锅等热菜。中餐的另一个特点是药食结合。利用食品的药用价值,可以将其制成美味的食品,达到防病治病的目的。莲子红枣粥可以养胃健脾;生姜汤具有驱寒和预防感冒的作用。此外,中国菜还注重美观和味道,例如萝卜,冬瓜等可以雕刻成人物,花卉等,看起来非常美观,东坡肉、过桥米线、叫花鸡、狮子头等这些菜名更是出神入化,反映了中国人对饮食很早就注意品味情趣了。

2.2美国饮食文化的特征

作为一个移民国家,在短短的两百年的历史中,美国的饮食文化呈现出多样性和多元化的特征。虽然融合了许多国家和地区的菜式,但并未形成具有美国特色的独特食品特征。美国食品烹饪方法的过程非常简单,口味也更好,唯一的缺点是热量更高。[2]另一个是美国快餐文化。美国年轻一代的收入增加了,工作压力也增加了,所以更加注重休闲娱乐,特别是在晚饭以上,更喜欢去享受和一些自由搭配。这也是由于食品行业需求上升,快餐食品也将增加。

2.3中美饮食文化差异研究现状

鉴于中美饮食文化的差异,许多学者对饮食礼仪,家具,菜单等方面进行了研究。张娟(2019)[3]探讨了中美饮食文化的差和通过解决的问题来提高中国食品翻译效率的方法。孙波(2009)[4]谈到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世界多元文化交流的需求,中美饮食文化既对立又统一。美国食品逐渐向中国市场转移;同时在美国的中餐馆,也根据实际需要调整食物口味。衣媛媛(2019)[5]以中美食品差异为突破点,从礼仪文化中的席位尊卑和集体主义与个人主义取向角度对中美宴饮礼仪与家具的关系进行了研究。林伟杰(2019)[6]根据地区差异探索了中西饮食文化的深厚文化内涵,寻求互补性和兼容性。余世谦(2012)[7]认为,中国传统节日的美食表达愿望、季节和收获的意义,西方传统节日中的食物具有更强的宗教意义。郑焕友(2010)[8]认为中国的节日主要是饮食,为幸福祈祷,西方起源于宗教。

3、中美饮食文化差异的原因

3.1价值观

价值观属于文化,受文化影响。在中国,人们倾向于集体主义,它强调集体而不是个人。集体主义重视合作,这对饮食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受这种价值的影响,中国人喜欢成群分享食物,表现出团结和睦的感觉。他们不仅彼此分享食物,而且彼此交谈。每个人都感到轻松愉快。

在美国,人们主要以个人主义的价值观为指导,重视个人而不是群体。在电影《推手》中,玛莎的举止充分显示了她的个人主义价值观。他们认为个人目标比集体目标更重要,个人发展是最重要的。受这种个人主义特征的影响,自助餐形式开始流行,人们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食物,也可以来回走动与他人交流,充分展现自己的个性。

3.2传统文化

中国的古代文明起源于大河流域,属于农业文明。在农业文明中,人们主要在土地上种植蔬菜,小麦和玉米。它广阔的土地和多样的气候为植物和动物的饲养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在农业文明的影响下,中国食物主要是谷物,蔬菜和水果,主食是谷物,副食是蔬菜和少量肉类。[9]

美国的传统文化是海洋文化。在海洋文明时代,美国人的主要任务是钓鱼和打猎。无论您吃,用或穿的都是动物。人们更加注意动物蛋白质和脂肪的摄入。美国食品主要是肉类,例如牛肉,猪肉,鸡肉,羊肉等。肉一直在食物结构中占很高的比例。在现代社会中,美国人更加追求食物的营养和健康。

3.3形成过程

中国饮食文化的发展是五千年中华文明的缩影,在此过程中,中国人创造了具有强烈地域色彩和文化特色的各种菜肴。例如,八种最有名的中式菜肴都有自己独特的地方特色。此外,许多中国菜肴的名称都具有独特的历史背景和文化特征,例如以北宋朝著名作家苏东坡的名字命名的著名的“东坡肉”。此外,还有“叫花鸡”和“桥米粉”等。它们还富含独特的文化底蕴。

与中国相反,美国是一个移民历史悠久的国家,种族组成也非常复杂这样的历史背景和国家环境也决定了美国饮食文化的特征:复杂,多样且缺乏创意,主要是进口产品。您几乎可以在美国的任何国家/地区找到食物,但当地的特色菜很少。在今天非常流行的美国快餐店主要销售異国风味的食品。如果您看美国人的食谱,几乎找不到真正的美国菜,更不用说美食和著名产品了。

4、中美饮食文化的差异

4.1饮食观念

饮食观念是指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中国人注重对颜色,香味,味道的追求,他们使用多种方法追求食物的味道。人们从饮食文化的口味,视觉,气味等方面出发,并不要考虑营养过剩或不足,只要口味好,色泽鲜艳,造型美观,人们就乐于享受。但是,美国人对食物有理性的观念,只需营养得到一定保证。即使食物的味道一般,他们仍然食用它,因为它营养丰富。他们认为食物仅用于生理需要,因此营养必须放在首位。

4.2餐具内容

中国的烹饪历史悠久,种类繁多。常见的烹饪方法包括:煎、炸、炒、溜、蒸、熏、烧、炯、絵、烤、面、爆等。中国烹饪常用的成分有3,000多种,[10]菜式丰富。在中国,肉类和蔬菜菜肴必须一起食用,以显示主人的友谊。相比之下,美国人的食物种类要少得多,最常見的食材是牛肉,鸡肉,鱼,猪肉,羊肉和虾,面粉,土豆,玉米和蔬菜。配料很少。传统的是土豆泥,炸牛排,鸡排和汉堡包。

4.3用餐方式

在美国的正式宴会上,首先要注意的是使用刀和叉。左手握住叉子,右手握住刀子。在使用刀时,应注意不要朝外,也不要用刀将食物倒入口中。在中国举行的正式宴会上,通常按冷盘,热盘,主食和水果的顺序提供菜肴。用餐时,用餐者切勿将筷子粘在饭碗中,使用汤匙时,当不喝汤时,汤匙应放在盘子上而不是桌上。饭后需要用牙签,需要注意要用手和餐巾遮盖牙齿的行为。

深受传统文化影响的中式用餐风格注重“和谐”一词。无论是家庭用餐还是社交活动,在餐桌上,每道菜都放在盘子里供所有人共享。在中国人看来,“分享食物”是一项非常重要的人际交往活动,美国人注重个人个性和独立性。即使在家庭用餐时,通常也要由一个人将食物分配给整个家庭,每个人都在自己的盘子上单独吃饭,既可以体现卫生和养护的概念,避免浪费,还可以保护个人健康。

4.4餐桌礼仪

中美餐桌礼仪之间有许多差异。首先是时间取向不同。中国人同时忙于做很多事情。他们强调事情的完成和结果,而不是严格遵守时间表。中国人往往在某些活动上晚点,特别是宴会。相比之下,美国是一个单一时间取向的国家。美国人一次只做一件事。他们将时间分为几个部分,并严格按照精确的计划来做事。

其次是男女优先。在某些中式宴会上,男人总是占重要席位。在近代,中国人首先认识到女士的原则,但在许多场合,女士仍然不被重视。但是在美国男人总是向女人提供席位。他们的宗教宗旨中最突出的是对妇女的尊重,可以看出美国妇女之间的平等。

最终,中国人争先付款,美国人往往采用AA制。中美在小费方面存在分歧,反映了不同的态度。根据中国的习俗,要求小费是不合理的行为。但是美国人认为小费反映了对他人工作的认可和尊重。

4.5节庆饮食文化

中国节日的主题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中国节日的主要主题是祈求丰收,繁荣与和平。饮食在中国节日文化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也是表达人们良好祝愿的最直接方法。春节是中国最重要的节日。“饺子”的意思是在年末庆祝新年赚钱。在端午节,人们吃粽子来纪念爱国诗人屈原。中秋节吃月饼来象征家庭团圆。

饮食文化是美国节日的必要组成部分,但宗教更重要。圣诞节是最大的节日,以纪念耶稣基督的诞生。除了一系列宗教仪式外,美国家庭经常在桌子上烤土耳其,糖果和玉米粥。复活节是圣诞节之后的第二大假期。这是一个纪念耶稣基督复活的基督教节日。在复活节那天,人们还会举行一系列庆祝活动。典型食物:复活节彩蛋。在西方社会,鸡蛋被视为生命和发展的象征。如果他们被染成红色,基督徒会用自己的血为人类赎罪。直到现在,它们逐渐被巧克力糖果所取代。感恩节是庆祝美国历史的开始。

结论:

任何一种价值的形成都有其不可分割的文化背景。中美两国不同的文化背景和历史传统,使两国人民对同一事物(食物)有许多不同的理解。本文仅从价值,传统文化和形成过程等方面分析中美差异的原因。讨论了中美在饮食观念,菜式内容,用餐风格,餐桌礼仪和节日饮食文化等方面的差异。它旨在在两种不同的饮食文化之间架起一座桥梁。为了避免冲突,提高沟通能力,促进中美之间的饮食文化交流,我们需要更好地理解它们之间的差异。

参考文献:

[1]王奕童.Food Culture Differences between China and the UK[J].新东方英语:中英文版, 2018(3):180-180.

[2]杨清超.On Chinese Collectivism and American Individualism in Food Culture[J].海外英语, 2016(7):175-178.

[3]张娟.中美文化差异下中式菜品翻译有效性研究[J].辽宁经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辽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 2019.

[4]孙波.中西饮食文化差异对比分析[J].海外英语,2011,11.

[5]衣媛媛.跨文化交际视域下的中美饮食文化差异浅析[J].青年文学家, 2000(006):186.

[6]林伟杰.中美国家饮食文化与餐桌礼仪对比分析[J].大众文艺,2019(20).

[7]余世谦.中国饮食文化的民族传统[J].复旦学报, 2012,5.

[8]郑焕友.中美传统节日饮食习俗比较[J].文学教育,2010.

[9]Hoenig J M.The canned and the fresh:The making and remaking of American food culture[J]. 2014.

[10]焦体霞.A Comparative Study between Chinese and Western Food Culture in 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J].海外英语(5):281-282.

猜你喜欢

文化差异
文化差异对大学英语教学的影响
国际商务谈判中文化差异带来的影响和解决方案
汉语与英语语言文化的差异在英语教学中的体现
从中日民间故事窥探中日文化差异
对外汉语听力教学初探
文化差异对初入国际市场的法国中小企业影响分析
从《楚汉骄雄》和《勇敢的心》看中西悲剧英雄形象异同
浅析中西方文化差异对英语翻译的影响
对外汉语教材出版的文化差异冲突与融通策略
论中西文化差异对会话含义原则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