榆次区晋语副词调查研究
2020-05-26相苗逗
相苗逗
摘 要:副词是一个封闭的词类,数量相对少,但出现频率很高。榆次方言的副词系统中保留了一大部分近代汉语和古代汉语。如“净”、“光”、“白”等。方言中还有许多普通话中不使用的副词,如“先恍里”等。除此之外,方言中的副词还存在着对普通话同一副词含义范围的扩展或缩小。榆次方言系统中的副词是宝贵的语言资源,具有研究的意义价值。文章从榆次方言使用者的调查入手,在详尽描写语料的基础上总结分析榆次方言副词特征并浅析其产生原因。
关键词:方言系属;副词举例;鲜明特征;总结分析
[中图分类号]:H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20)-12--02
一、研究综述
榆次方言的方言系属:汉藏语系-汉语语族-晋语-并州片-榆次区。由于山西地理位置特殊,左边吕梁山,右边太行山,中间是汾河,较为闭塞,榆次方言有一些自己的独特之处,在普语分区中榆次方言属晋语并州片。
榆次方言内部有地理的差别,也有年龄的差别。受地理的影响,本地有两种口音:受太原话影响的“太普”;受平阳话影响出现的翘舌音。榆次方言与太原方言同属于晋语并州片,受年龄的影响,发音人属于榆次方言新派发音人。
榆次方言副词研究现状:正如冯孝晶在《太原方言副词研究》中所说:“关于山西方言副词研究很少,仅有《太谷方言副词说略》(马启红,2003)、《应县方言的副词》(蔣少华、李广华,2010)等,研究还不够系统深入。1”
具体到榆次方言副词的研究上进行探讨的更少。本文立足于榆次方言现状,将榆次方言副词分为六类:程度副词、情态副词、方式副词、语气副词、时间副词、范围副词。通过表格的形式清晰地呈现普通话和榆次方言在具体语境下的副词使用。展现发音人所代表的榆次方言中的副词特色。
二、调查部分
(一)实例(A1指普通话中的副词形式A2指榆次方言中与之相对应的副词形式)
1.时间副词:
A1刚、才、刚/A2将将既、才既(老派);刚刚既(新派)
例:我将将既/才既来。(老派);我刚刚既来。(新派)
A1刚好、恰好、正好、恰恰/A2恰恰既
例:我恰恰既在这儿
A1先、头里/A2先头、头里、先晃里
例:你先晃里走,我立马跟上。
A1先、先头儿、起先、以先/A2先头里、先晃里、先前
例:先头里你咋不说?
A1马上、立刻、立马间/A2立马
例:他听到这个消息立马赶过去了。
A1趁早儿、闻早、赶早/A2趁早儿
例:你趁早儿去吧。
A1早晚、随时/A2早晚、随时
例:早晚来都行。
A1眼看、看看/A2眼看
例:眼看六点了,你还不起床?
2.范围副词
A1一共、总共、共总、统共/A2拢共、统共
例:统共四十个。
3.情态副词
A1怕(也许)、恐怕/A2怕(是)
例:他怕是不在家吧。
A1非……不、非……才/A2非(要)……不……、非(要)……才
例:他非(要)吃饭不去。
4.语气副词
A1差点儿、险乎、吸乎儿/A2差圪既
例:我差圪既摔倒。
A1幸亏、亏得、多亏/A2多亏
例:多亏了你,我才没犯错。
A1到了儿、到老儿、到底、究竟/A2究竟
例:他究竟走了没有?
A1压根儿、底根儿、根本/A2根本
例:他根本没做。
A1实在、真、的确/A2确实、实在
例:他确实气人。
5.方式副词
A1一块儿、一路儿、一道一起/A2相跟(上)、一搭里、厮跟(上)
例:我们一搭里去吧。
A1一个人、自个儿、独个儿、自己/A2自家
例:我自家就行。
A1顺便儿、就便儿、顺手、带手儿/A2捎带(老派)顺便(新派)顺手(新派)
例:请他捎带给我带本书。
6.程度副词
A1刚、正/A2恰恰既
例:这个尺寸恰恰既合身
A1有点儿/A2有圪既、有点儿
例:我有圪既冷。
(二)注释:
①既,是加在形容词或者副词后的词缀,如:时间副词:将将既、才既;刚刚既。范围副词:恰恰既;有圪既。
②发音人是年轻人,年龄是20周岁,所用的榆次方言多为新派方言。调查副词过程中有些副词能辨认出新老两派,如:时间副词:将将既、才既(老派);刚刚既(新派)。情态和方式副词:捎带(老派)顺便(新派)顺手(新派)。
(三)补充:
发音者常在普通话中用到的副词除了调查表里的,通过查资料和发音人的鉴别,又补充了以下一些:
表程度的“可”。
例句:“可”,这个菜可好吃了。
表范围的除了“净”“光”还有“单另”。
例句:“单另”,你把这两本书单另收起。(单另是单独的意思)
表情状的“细细地”“且不得”。
例句:“细细地”,你品品,细细地品。“且不得”,你把车开走了,他且不得走路去?
表时间、频率的“动不动”“肯”。
例句:“动不动”,你不要动不动就不写作业;“肯”,她去永旺了还是伊势丹了?-伊势丹吧,她肯去伊势丹。(表示她经常去伊势丹,“肯”表频率高)
表语气的“保不齐”“保不准”。
例句:“保不齐(保不准)”,她是不是上班去了?保不齐是了。
三、分析
结合所查资料对榆次方言中比较有特色的副词进行细致分析。
1.方式副词:“一搭儿里”与“厮跟上”2
“一搭儿里”表示在同一场合一致行动,是“一起”、“一块儿”的意思。
例句:
我和她在一搭儿里住的咧。(我和她在一起住。)
跟你婆还在一搭儿里过啊?(还和你婆婆在一起生活吗?)
把东西放的一搭儿里。(把东西集中到一块儿。)
“厮跟上”,“厮”表示两个或两个以上主客体发出或接受同样的动作、行为,而且交互及于对方,即“互相”。
例如:咱厮跟上一搭儿里走吧。(咱们一块走。)
2.所补充的副词里的:“可”3
根据由常乐、邓明所写的《山西晋语榆次方言的“可”》可知榆次方言的“可”有“可1[k??11]”“可2[k??53]”“可3[k???11]”3个读音。
(1)其中,“可1[k??11]”作副词,表示“正好、恰好”义。具有[+适合]或[+符合]的语义特征,在句中可以作状语,修饰名词谓语、数量谓语和动词性谓语,表示不同的意义。例如:
问:你有一米八嘞不(你有一米八没有)?答:可1[k??11]一米八(正好一米八)。
在榆次方言中,“可1”还可用“可可地”“可好好地”替换。例如:
正念叨兀两块人嘞,可1[k??11]好好地他俩块就过来唻(正念叨那两个人呢,恰好他俩就过来了)。
(2)“可2[k??53]”作副词,表示“稍微”或“减少”等义。多修饰具有[+小量]语义特征的谓词性成分,一般用于祈使句,表示某种建议。例如:
可2[k??53]兀头些儿。(稍微(往)那边些儿。)
榆次方言中表“减少”义的“可2”为副词,具有[+少量]的语义特征,在句中作状语,修饰谓语,多用于命令或祈使句,具有较强的命令或祈使意味。例如:
脸上不要涂上兀来多的粉,你可2[k??53]抹擦上些哇(脸上不要涂上那么多的粉,你少抹上些吧)。
(3)“可3[k???11]”为副词,用来强调肯定语气、强调动作的量、强调性状的程度等。
榆次方言中的“可3”可以用在陈述句中作状语,修饰形容词或动词成分,表示强调、肯定的语气,含有“的确、实在”的意思,后面往往带语气词“嘞”。“可3”重读。例如:
今天可3[k???11]败兴嘞,挑好菜唻发现没带钱(今天可丢人呢,挑好菜了发现没带钱)。
四、总结
副词属于比较封闭,使用率高的词类。普通话与榆次方言各有各自的副词系统,既有联系又有区别。通过表格比较和资料查阅,可以看出榆次方言副词有下列特点:
1.有些副词有与普通话趋同的迹象。如:副词:怕;非……不……;早晚;当面、背地、背后。普通话副词的形式与方言几乎等同。还有一种情况是,普通话中的副词表达形式较多,方言取了其中一种或几种。如:情态副词:也许、兴许、或许、也、兴,方言中只有:兴许;时间副词:趁早儿、闻早、赶早,方言中只有:趁早。
究其原因可能有以下两点:①有些副词方言中没有相应的表达所以借用普通话的词汇表达。②发音人受普通话和语言接触的影响。
2.有些普通话的副词表达在榆次方言中没有所对应的表达。如:普通话中的情态副词:刚巧、碰巧、凑巧,在榆次方言中没有相应词汇对应。还有副词:另外、格外。
3.由于地理位置、语言接触等的影响,由发音人所代表的新派榆次副词系统与太原副词系统有相似之处,但又保留着自己的特色。如“将”,太原方言和榆次方言一样,没有普通话中“将来”的意思,有表时间刚刚的意思,但是与太原方言不同的是榆次方言加了词缀“既”,形式与意义又非完全等同。
4.榆次方言中有一些副词具有特殊的格式 。如时间副词:先头、头里、先恍里,“里”字尾;时间副词:刚刚既、将将既、恰恰既;有圪既、差圪既,“既”作为词缀。是榆次方言副词的鲜明特色。
5.太原方言的副词“厮跟上”等是延用元明时期甚至更古老时的说法。晋语里词汇中还蕴含许多值得挖掘的语言和文化宝藏。
参考文献:
[1]侯精一著.现代晋语的研究[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9.
[2]侯精一,温端政主编.山西方言调查研究报告[M].太原:山西高校联合出版社.1993.
[3]乔全生.晋方言研究综述[J].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01):84-89.
[4]冯孝晶.太原方言副词研究[D].遼宁大学,2011.
[5]常乐,邓明.山西晋语榆次方言的“可”[J].语文研究,2019(02):17-21.
[6]李荣主编,沈明编纂:《太原方言词典》,江苏教育出版社,1994年。
[7]王炳茗.《榆次方言的语音、词汇、语法特点》[J].《汉字文化》,2019年,18:10-11+19.
[8]常乐.《榆次人普通话中方言特征研究——以人身分析为视角》[J].《中国司法鉴定》,2019年,05:48-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