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德州市方言中的“来”字

2020-05-26范清凤

青年文学家 2020年12期
关键词:语法语音词汇

范清凤

摘  要:德州市隶属于山东省,处于冀鲁官话区,其方言中“来”字在句中主要有三种用法,即一般动词、趋向动词和语气词。本文以该市平原县的方言为例,重点分析其方言中“来”字在不同语境下表达的语气差异,以及“来”字作为语气词在句中的用法。

关键词:山东方言;语音;词汇;语法

[中图分类号]:H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20)-12--03

一、“来”字词语应用

(一)起来

本文以第七版《现代汉语词典》中“起来”“起开”的释义为参照,进行对比分析。该词典将“起来”一词分一般动词和趋向动词两类,释义及用法七种。而德州方言常见其中四种。即作为一般动词,指“起床”或由躺、卧而坐,由坐、跪而站。作为趋向动词,一种用在动词或形容词后,表示动作或情况开始并继续。例如,大家一起扭起来。另一种用在动词后,表示动作完成或达到目的。例如,你想起来了吗?

另外,在德州方言中“起来”还可以表示“起开”,该释义并未在词典中收录。例如,小红要扫小明脚底那块儿时,小明站着没动,这时小红说“起来,扫地啦”。这里的“起来”便有让开的意思。再比如,小红牌技很烂,一直输,小明对她说“你起来,我帮你打”。这里的“起来”让开、让位的意思为主,由坐而站的含义为辅。所以,“起来”的这层含义往往用于讲话者让某人让开或离开的场景,且多是因为对方碍事或碍眼,有时带有不耐烦语气。

(二)家来

在让孩子或家里的猫、狗回家,又或者询问某人是否要到家里坐坐或来家里吃饭时,往往会用到“家来”。此时若询问对象为家人或宠物,那么问者与被问者一定不同时出现在别人家里,否则该用“家走”。常用说法有“家来蛮”“家来吃饭蛮”“家来坐坐蛮”等。“家来”实际就是“来家”“回家来”,在某些场合下,与中国人见面时常问的“吃了吗”等同,都有邀请别人来家里吃饭的意思。

(三)管来

“管来”一词用于形容某事某物来得正是时候,或某物用起来得心应手,但青年一代现已较少使用。例如,输水时有段管子破了,父亲去找新管子接上,结果恰好找到一个粗细长短适宜的,接上后水流得很顺畅,这时父亲感叹说“真管来啊”。再比如,雨前正闷热的时候,风起了,驱散了闷热。这时可感叹一句“这风真管来啊”。

二、“来”字语气词应用

(一)用于疑问句末

(1)表示一般询问

“我想喝粥,你来?”“他来?怎么还不到?”,此时“来”与“呢”“嘞”可以互换。

(2)表示因遗忘而问

①你叫嘛来?②你家住哪儿来?③你干嘛去来?④我刚才说要干嘛来?

⑤昨天买的梨我放哪儿来?⑥你喜欢唱歌还是舞蹈来?⑦你说想吃牛肉还是羊肉来?

以上例句属于因信息遗忘而产生的询问。因提问手段和语义情况不同,可分为例⑥⑦所属的选择问和其他例句所属的特指问。其中,例①至例⑤都是由于信息的完全遗忘而产生的询问。区别在于,例①②③是忘记了对方的信息,而例④⑤却是忘记了自己的信息,但因对方可能知晓,进而产生的询问,也有可能是说话者的自言自语或内心独白。这里需要说明,“去”的方音为[?hi],其声调与“来”的语音、声调随语境变化有所不同。如例③,当表示因遗忘而重复问时,“去”读得很轻,“来”应重读升调;表示一般询问,即第一种情况,“来”应读轻声或降调,“去”一般也读得较轻;但若“去”读得很重,“来”也是明显的降调,则带有强调意味,多表示因为惊讶或气恼而发出的询问或质问。例⑥⑦属因遗忘得不彻底而产生的选择问,知道答案在两者之中。

(3)表示明知故问

“他哭来?”“你打架来?”“你吃蒜来?”,三句都是在通过某些迹象看出端倪后的询问,询问只为证实自己的猜测。其中,第二句在明知故问的情况下,可能含有质问,表达对打架行为的不认同。第三句可能带有嫌弃意味。

(二)用于感叹句末

“来”用于感叹句末的情況比较少,结构较为固定,如“娘来”“我的娘来”“天儿来”。这些感叹句基本以惊讶语气为基调,同时掺杂其他语气,一般可互替。例如,B嫌弃A包的饺子丑,感叹“娘来”,带有不赞同、不满意语气。而若是A对B说“娘来,人家那孩子可好了”,则带有赞赏语气。“娘来”一词放在句首起强调作用,能引起听话人注意。除此之外,“娘来”“天儿来”“我的娘来”还可用于丧葬场合,与民间哭丧习俗相关联,表示对去世亲人的感怀。

(三)用于陈述句末

“来”用于陈述句末,多用于答话中,可表示过去,过去进行或现在进行。表过去有两种情况:一是阐述已发生的事实,例如,A问B“早上吃咾吗(早上吃了吗)”,B答“吃来”;一是对当前结果进行阐释,例如,A问“馒头怎么半边落块的?”,B答“小弟吃来”,这里是对馒头当前状态的解释。“来”字表过去进行,是对过去行为的阐释,说明自己当时正在做什么,多用于答话。例如,A问B怎么不接电话,B说“刚在食堂吃饭来,没听见”,说明打电话这一行为发生时,他正在食堂吃饭。若是A打电话给B,问他在干什么,B答“吃饭来”,则是对当前行为的阐述。

(四)句类语音比较

德州方言中“来”字的语气、时态意义随语音语调的变化会有所不同。感叹句和疑问句一般只用“来[l?i32]”,反问句视情况而定。陈述句中“[l?i32]”和[l?n31]的用法区别较为鲜明。

在“你/我/他(们)+ V+来”句型中,表过去阐述已发生的事实时,“来[l?i32]”和“来[l?n31]”一般可以混用,但二者又有着细微的差别。在上文“A问B早上吃咾吗”的例子中,B可答“吃来[l?n31]”,含有吃饱吃好的意味。若其“来”长且重,则带有不耐烦语气,可用“V+咾哩”代替。例如,吃咾哩,起咾哩。若答“吃来[l?i32]”,则表示简单吃过,可能没吃饱或吃好。另外,“吃来[l?i32]”还可以表示刚刚已经尝过,但若是用于曾经体验过、经历过,则当用“过”,而不当用“来[l?i32]”。例如“我吃过”表示“我以前尝过这种东西”,“我去过”表示我之前去过这个地方。普通话中“过”表示已完成、已发生的用法,例如“我吃过了”,在德州方言中不适用,方言以“来[l?n31]”替,如“我吃来[l?n31]”。

“你/我/他(们)+ VP+来”句式在强调完成意时用“来[l?n31]”,明确过去时间用“来[l?i32]”,除此,两者一般可通用。而在“你/我/他(们)+ VP去+来”句型中,“来[l?i32]”位于句尾时陈述过去发生的事情,动作发出者从过去到现在空间上产生了位移,即是说VP已然完成,主语已然回来。而“来[l?n31] ”位于句末则表示VP未完,而是正在进行。举例说明,A问B“C去哪了”,B回答说“喝酒去来[l?n31]”。这句话传递的信息是“C去喝酒了,还没回来”,而如果是说“喝酒去来[l?i32]”,则适用于“A直接问C干嘛去来”时C的答语,此时C已经喝酒回来了。

另外,三种句式都可用“来[l?n35]”,用时声音延长,表示招呼,一般无主语。例如,“吃来[l?n35]”“打牌来[l?n35]”。所以总而言之,山东方言中“来[l?i32]”多表示浅尝辄止,尚未完成,“来[l?n31]”表示大功告成和圆满落幕,而“来[l?n35]”多用于提醒、号召,语气词连用多有不耐烦之意。下面,将针对不同句式、不同主语具体分析“来”的用法。

三、“来”字句式

(一)[你/我/他(们)+ VP] +来

(1)主语为第一人称时,该句常为答语,说明自己当时或现在在做什么。例如,问“你刚才怎么没接电话啊”,答“洗澡来[l?i32],没听见”,说明过去进行之事是为原因。若问现在在干嘛,回答“洗澡来”,则说明正在做什么。两种情况下,“来”都可与“哩”互替,但表正在进行时还可用“呢[ni32]”,常含不耐烦之意。该句式还可用于反问,但不常用。

(2)当主语为第三人称时,句类多样,但无论哪种,表过去发生的事时,多用“来”,表过去进行或正在发生的事,多用“哩”。例如,看见一帮亲戚醉醺醺地走来,可问身边人“他们喝酒来?[l?i32]”。若是正在喝酒,可问“他们喝酒哩?”。若是刚还看见某人在喝酒,则可说“刚才他还在那儿喝酒哩”。后两种情况“哩”后常跟“啊”辅助疑问语气的表达。

(3)当主语为第二人称时,多表达疑问语气、肯定语气。疑问用法“来”和“哩”的区别与第三人称一致。肯定语气如根据某种迹象得出“你打架来!”的结论,不接受反驳。

(二)[你/我/他(们)+ VP去] +来

该句式只用来陈述或询问过去发生的事情,且动作发出者产生了空间上的位移。

(1)主语为第一人称时,多是陈述语气,用于解释问句,这时主语多可省略。例如:

①A:你干嘛去来?B:倒垃圾去来。②A:你刚怎么没接电话啊?B:上厕所去来。

该句式还可表达反问语气。例如,A:“找你半天找不见,你是不是又打牌去来?”B说:“我打牌去来?你把我的钱都搜刮干净了,我哪来的钱打牌?”

(2)当主语是第二人称时,多表示疑问语气,询问过去可能发生的事情。例如:

①你赶集去来?②你买书去来?③你跑步去来?

(3)当主语是第三人称时,疑问语气和陈述语气各占半壁江山。例如:

①他跑步去来,满头大汗的?②A:他喝酒去来,这红光满面的?B:没,告白去来。

(三)[你/我/他(们)+ V] +来

该句式一般只对已经发生的事情做出回答或表示询问。

(1)当第一人称作主语时,多是陈述语气。当问句主语明确时,答语中“我”多可省略,但若要表现明显的强调语气,则不会省略。例如:

①A:你喝了吗?B:喝来。②A:写作业了吗?B:我写来,但小明没写。

当表达反问语气时,与前一个句式类似,且不常用。

(2)第二人称作主语,一般不可省略。该句式一般为疑问句,也可带有质问或责备口吻,表达肯定语气。姐姐发现蛋糕被咬了一口,问妹妹“你吃来?”,妹妹不承认,嘴角的残渣却出卖了她,于是姐姐肯定地说“你吃来!”

(3)第三人称作主语,可表达陈述、疑问、感叹等多种语气。例如,二虎被小王揍了,去求村长做主。因平时作风不良,村长不信他,反复问二虎:“他真揍来?”二虎只好一直强调“他真揍来!”,最后居然急哭了。于是“二虎哭来”这事就在村里传开了。

四、“来”字句式比较

(一)是非问句比较

一般来说,“你/他(们)VP+去来?”多表示简单的问候,用来陈述或询问过去发生的事,关注的是时间意义上的事件本身,动作发出者在空间上产生了位移。“你/他(们)VP+来?”句式询问过去或现在做的事情,但相对“你/他(们)VP+去来”,更关注“VP”带来的影响或后果。这两种句式的主语多可省略。例如,路上见人篮子里有菜,应问“你赶集去来?”,而非“你赶集来?”,这里强调行为变化,空间上的距离感。若是别人橱柜里摆了很多菜,问“你赶集来?(买了这么多菜)”,重在结果,问“你(昨天)赶集去来?”,强调赶集这一行为 。“你/他(们)V+来?”的句式一般是对过去行为的询问,“VP”结构中“P”的省略仅限于谈话双方明白所指的情况下,且主语大多不可省略,即“V+来”句式不常见。像“弄来?”“闹来?”“揉来?”这样的句子,一般不用,应与表意不明有关。当语境包含较多信息,一句“喝来”即可表达“我喝酒来”这样的信息时,该句式才可用。

(二)特指问句比较

在询问做了什么的时候,有“[你/他(们)+干嘛/揍嘛] +來”“[你/他(们)+干嘛/揍嘛去] +来”两种问法。例如,弟弟一身泥巴地走进屋,姐姐惊讶地问“你干嘛来?”或“你干嘛去来”,这里是对一身泥巴原因的询问,这时主语“你”表示强调,不可省略。除此之外,“[你/他(们)+干嘛]+来”还可以询问正在发生的事,此时主语“你”一般可以省略,“来”可用“哩”代替。例如,弟弟在玩,姐姐走了过来,问“你干嘛来?”,意为在玩什么。在明知故问的情况下,还可以表达质问、愤怒情绪,表示对某行为的不赞同。另外,由于“去”的空间距离特性,所以像“你想吃嘛来”“他叫嘛来”“你家住哪儿来”类的句子,不能用“……去来”的句式。

(三)比喻手法应用

比喻手法用于“来”字句只限于“[你/我/他(们)+ VP] +来”和“[你/我/他(们)+ VP去] +来”这两个句式,存于VP结构中。例如:

①你吃屎来,嘴巴这么臭?②小嘴抹蜜来,这么甜?③你身上怎么这么香啊?喝香油来。

④他吃枪药来,这么冲?⑤你掏粪去来,这么臭?⑥你挖煤去来,脸上黑一道白一道的?

这种用法多是打趣,用以对原因的询问,对谈话对象做出某种评价,表明说话者的情感态度。若双方话语习惯相似,可只说前半句,必要时需加解释性话语。主语明确时,除第三人称,一般可以省略。这种用法有较强的灵活性,可随不同语境表达不同意思。例如,“他吃枪药来,这么冲”意在询问发火原因,而“他吃枪药来,你最好别去理他”,则是暗示或劝诫。这时,语境和解释性话语显得尤为重要。

五、总结

本文分析了“来”字构成的方言词,放在句末所表达的语气,以及作为语气词在不同句式中的应用,并进行举例说明。经过分析发现,“来”字作为语气词多表示过去时态,尤以“……去来”为典型,除此之外,还可以表示正在做的事情。方言音变明显,且受语音的轻重、变体以及语境的影响,同一个句子可能表达不同的意思。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青年一代的方言越来越不纯正,德州方言面临消失的可能,急需我们的保护。

参考文献:

[1]邢向东.陕北、内蒙古晋语中“来”表商请语气的用法及其源流[J].中国语文,2015(05):387-396+479.

[2]邢向东.陕北神木话的话题标记“来”和“去”及其由来[J].中国语文,2011(06):519-526+575-576.

[3]邢向东.晋语过去时标记“来”与经历体标记“过”的异同——晋语时制范畴研究之二[J].语文研究,2017(03):44-50.

[4]王苗.淄博方言中“来”字用法两种[J].语文学刊,2013(08):9-10+77.

[5]亓金凤.析山东莱芜方言中的语气词“来”[J].语文学刊(外语教育教学),2016(04):62-64.

[6]李瑞.山东枣庄方言语气词连用研究[J].美与时代(下旬),2013(10):103-105.

猜你喜欢

语法语音词汇
本刊可直接用缩写的常用词汇
一些常用词汇可直接用缩写
魔力语音
本刊可直接用缩写的常用词汇
基于MATLAB的语音信号处理
基于MQ3与MP3的价廉物美的酒驾语音提醒器
跟踪导练(二)4
对方正在输入……
Book 5 Unit 1~Unit 3语法巩固练习
本刊一些常用词汇可直接用缩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