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死水微澜》和《包法利夫人》看中西方女性的屈服与抗争
2020-05-26钟膂君
摘 要:通过对《包法利夫人》中艾玛成为包法利夫人之后在重获希望与跌回现实之间往复的人生悲剧和《死水微澜》中邓幺姑成为蔡大嫂之后经历死水到微澜再到死水的悲剧命运进行对比分析,结合当时的时代背景和现实境况,总结出历史现实的压迫下中西方女性对于自己命运的屈服与抗争。
关键词:《包法利夫人》;《死水微澜》;女性
作者简介:钟膂君(1999.7-),女,汉族,湖北武穴人,武汉大学文学院在读,研究方向:汉语言文学。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20)-12-0-02
《包法利夫人》是法国作家福楼拜创作的长篇小说,讲述了一位出身农民阶级却受过贵族模式教育的女人艾玛的一生。她厌恶唾弃自己的丈夫,渴望跻身贵族社会,幻想小说般浪漫的爱情。她自欺欺人地将偷情和奢华的生活当作上流人的标签,却在自以为的“幸福”中毁掉了自己的一生。李劼人是20世纪大量译介法国名著的第一人,是第一位将《包法利夫人》翻译为中文的人。李劼人所创作的《死水微澜》与《包法利夫人》有许多相似之处,可见李劼人在创作过程中有对法国文学进行吸收借鉴并与中国文学进行融合。两位作者在描寫小说中两位女主人公的自身悲剧时,也都深入探寻造成这种悲剧的社会根源。由于二者有一定的相似性,因此将《死水微澜》和《包法利夫人》放在一起对比研究,可以更好地了解特定时代下女性对于现实的屈服与抗争。
1.《死水微澜》与《包法利夫人》的创作背景
1.1《死水微澜》的创作背景
1.1.1《死水微澜》是对四川社会的人世情态反映
《死水微澜》的故事发生在川西社会中的一个小乡镇里,时间集中在一八九四年到一九零一年之间,也就是甲午中日战争之后到辛丑条约签订这个特定历史时期。“死水”是晚清洋人入侵之下川西社会历史现状的真实写照,整个国家的大动荡又激起了这一潭死水的阵阵“微澜”。四川坚持着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为主的传统经济发展方式,传统观念的束缚使得人们的思想多年来一成不变,呈现出一潭死水般的“安定”。然而西方文明的强势入侵又使得川西社会无法维持以往的安定,人们的思想观念受到了冲击与改变,教民和袍哥两股势力的相互激荡和消长,从而为这潭死水带来微风阵阵,激起波澜。
1.1.2作者的人生经历
李劼人是土生土长的四川人,他笔下的成都“充满了日常生活的烟火气息,有冬天死水般的沉重,也有着春情勃发的波澜,有贫穷、愚昧,也有憧憬、抗争。有批判揭露,还更有悲天悯人。”他对于四川的政治、经济、文化、自然各个方面都十分熟悉,因此他笔下的四川人与景都给人以一种真实之感。李劼人在《死水微澜·前记》中写道:“内容以成都城外一个小乡镇为主要背景,具体写出那时内地社会上两种恶势力的相激相荡(袍哥与教民)。这两种恶势力的消长,又系于国际形势的变化,而帝国主义侵略的手段是那样厉害。”可见书中的人物都是有其现实原型的,这样的形象也更能反映当时社会的真实状况。
1.2《包法利夫人》的创作背景
1.2.1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与工业革命的开展
福楼拜创作《包法利夫人》时正处于资本主义制度在西欧确立的时期。“七月革命”后法国的资产阶级取得了统治地位,同时在工业革命的浪潮之下法国的资本主义也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 当时整个社会都弥漫着奢靡和腐败的贵族之风,《包法利夫人》的故事背景正是建立在1848年资产阶级革命胜利后的法国第二帝国时期的基础之上。
1.2.2《包法利夫人》取材于一个真实的乡村医生夫人服毒案件
《包法利夫人》起于福楼拜看到一个乡村医生夫人服毒案的报道,福楼拜在文学作品中再现了这一真人真事,使得《包法利夫人》中人物命运的轨迹有其现实依据,在描绘艾玛为摆脱不如她所愿的婚姻而追求婚外情最终走向毁灭人生的同时冷静客观地揭示了酿成这一悲剧的现实原因。
2.《死水微澜》与《包法利夫人》中女主人公的命运及其选择
2.1《死水微澜》中邓幺姑的命运及其选择
2.1.1邓幺姑的生平及不幸遭遇
邓幺姑是一个小村庄里的普通姑娘,但她又与一般的农村女孩不同,继父的溺爱使她从小娇生惯养,没有做过一点粗活,反而像城里姑娘一样擅长做细活。作为一个本可以不用裹脚的农村女孩,她却坚持裹脚。她向往二奶奶所描述的成都大户人家的生活,充满对上流社会的渴望。 但生活并非如她所想,邓幺姑嫁给了乡镇上的掌柜成了掌柜娘蔡大嫂。对平淡生活的厌倦使她开始了与罗歪嘴的不正当关系。后来顾天成的报复使她为了协调蔡傻子、罗歪嘴和顾天成的复杂情仇不得不放弃自我。
2.1.2邓幺姑对命运的选择
邓幺姑由年少时对上流幸福生活充满向往的少女逐渐变为为了权势可以牺牲幸福的妇女。蔡大嫂三次情感的转折体现出了她不同于一般妇女的反抗精神,她有着自己的独立意识。她本是传统封建礼教束缚下的一潭死水,依照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接受了包办的婚姻,但她不顾世俗眼光与罗歪嘴开启了一段婚外恋,追求自己的幸福,她人生的死水被激起了阵阵波澜。但顾天成的报复使她家庭破碎、爱人离乡,她为了丈夫的安危和孩子的未来选择放弃自己的幸福,她不得不向命运妥协,属于她人生的死水又重归宁静,最终没有掀起惊涛骇浪。
2.2《包法利夫人》中艾玛的命运及其选择
2.2.1艾玛的生平及不幸遭遇
艾玛是一个农场主的女儿,卢奥老爹把艾玛送进修道院生活,想为她进入上层社会打下基础。艾玛在此期间偷偷阅读了许多带有浪漫主义气息的作品,渴望贵妇人一般的爱情。嫁给夏尔后的艾玛感到了理想与现实的差距,心有不甘的她只好通过物质上的奢侈追求与情感上的隐秘刺激来满足自己的幻想。但两段婚外情的失败和奢侈生活带来的高额欠债最终把她逼上了服毒自尽的毁灭之路。
2.2.2艾玛对命运的选择
艾玛所向往的爱情是必须建立在强大的物质基础上的,夏尔无法给予艾玛这样的生活,商人勒合先生的大力盘剥和两位情夫的残忍抛弃一步步将艾玛推向绝望。从卢奥老爹把她送进修道院开始,艾玛的生活就开始受到他人的摆布,追求自己向往的爱情被指责“不正经”、负债累累无力偿还、偷情之事被揭发……她始终处于一种不平等的社会地位之中,最终为了挽回对自身命运的掌控权,艾玛选择了服毒自杀。
3.《死水微澜》与《包法利夫人》中女性形象的异同及其原因
3.1《死水微澜》与《包法利夫人》中女性形象的异同
3.1.1《死水微澜》与《包法利夫人》中女性形象的相似之处
邓幺姑与艾玛有着许多相似之处,她们都曾经天真烂漫,对美好的爱情充满了向往,但都在追求自己幻想的过程中迷失了自我;她们都对自己的丈夫不满,渴望从婚外情中得到自己想要的激情与快乐;她们都遭遇了人生上的打击,从幸福跌入无尽的深渊……总而言之,邓幺姑和艾玛都为追求幸福迈出了坚定的一步,但都被现实予以沉重的打击。
3.1.2《死水微澜》与《包法利夫人》中女性形象的不同之处
首先,二者对于爱情的追求方式不同。艾玛在一段感情中总是居于主动地位,在明白自己的心意之后她会盲目地投入自己的一切,她嫁给医生是因为曾经爱过他,经历婚外情也是因为爱情。爱情在她看来是美好的,是高于一切物质生活的。而邓幺姑对于爱情则处于一种被动的状态,她的确渴望理想中的爱情,但她却会在现实和感情之间权衡利弊,做出有利于自身利益的选择,与罗歪嘴在一起除了爱之外还因为他更给她提供更好的物质生活、同意嫁给顾天成也只是为了自己今后的利益。同时,二者的结局也不同。面对物质生活和精神世界的双重压迫,艾玛选择结束自己的生命。而邓幺姑却放下仇恨选择不顾世俗眼光嫁给顾天成。两人的选择是“生”与“死”的碰撞。
3.2造成《死水微澜》与《包法利夫人》中女性形象不同的原因分析
3.2.1妇女解放程度的不同
邓幺姑生活的时代,正处于封建礼教走向瓦解的阶段,“三从四德”、“三纲五常”的束缚在一点点减轻。对于蔡大嫂与罗歪嘴偷情一事,镇上人不仅没有惊讶,反而“不以为怪”,由此可见当时的社会环境较为宽松,妇女争取个性解放也有一定的效果。而艾玛所生活的时代,女性的第二性地位在社会中普遍存在,如果偷情的事情公之于众,等待她的将会是令人无法喘息的社会舆论,这对于一个女性来说的打击是致命性的,为了逃避这将至的事实,艾玛的选择也只有死亡。
3.2.2女性的意识程度不同
蔡大嫂是一位独立性很强的女性,她崇拜那些见过世面的人,感叹刘三金“总走了些地方,见了些世面”;她渴望掌控自己的命运,不想被男人和世人的眼光束缚一生,在她身上已经隐约透露出了男女平等的观念。而艾玛对于女性的意识仅仅停留在男性的对立面上,她渴望遇见自己心目中理想的男性,她的一切都是围绕着爱情的另一方——男性展开的。她的物质生活是夏尔保障的,她的爱情是情人给予的,而她自己所做的只是无穷无尽的依赖,这也使得她在之后无法为自己谋得退路。
总而言之,蔡大嫂和艾玛都是典型环境下的典型人物,时代、国家、生活的不同使她们有所区别,也许最终难逃悲剧的结局,但她们都在用自己的方式追求自由。
参考文献:
[1]李静.跨文化领域下文学经典文本的颠覆与重构[D].西安外国语大学,2011.
[2]何草.李劼人——外省的意义[A],李劼人的人品和文品[M].成都:四川大學出版社,2001,第380页
[3]李劼人著. 李劼人全集 第09卷 文学批评[M]. 2011:242.
[4]王琼.从《包法利夫人》看福楼拜的男性世界[J].台州学院学报,2014,36(01):20-25.
[5]姚敬恒.马克思论法兰西第二帝国[J].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1(02):95-100.
[6]谢建英.《死水微澜》中川西女人的缠脚习俗与城市梦想[J].文史杂志,2013(06):35-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