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版ESG评级应以高质量发展为目标
2020-05-26刘兴国
刘兴国
ESG是在可持续发展理念下催生的一种关于发展的价值观,概念最早来自《高盛环境政策:2006年终报告》。此后,在国际组织和评级机构的推动下,ESG概念不断深化,ESG体系与评级机制逐步完善;公众对ESG的关注度持续提升,投资人对ESG信息需求明显增长,ESG投资产品大量推出,全球ESG资产管理规模已超过全球资产管理总量的30%。中国对ESG理念的引入较晚,真正开始重视ESG评级是近几年的事;2018年6月A股正式纳入MSCI新兴市场指数、MSCI全球指数后,ESG研究和评级迈入发展快轨道。
十九大报告做出重大判断——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自此,高质量成为对经济与企业发展的根本要求。对企业来说,要实现高质量发展,不仅要坚持创新驱动,不断提高产品品质,增加附加价值,实现更高盈利水平;而且要坚持环境友好,坚持绿色发展与可持续发展,切实履行应尽的社会责任,并将对环境的友好与社会责任的承担内化到企业的治理之中,以规范、高水平的公司治理来保障企业对环境友好、社会责任的履行。通过践行ESG理念,可以为更好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力支持。通过对企业,尤其是对作为优秀企业代表的上市公司开展ESG评级,可以及时发现企业在环境、社会责任、公司治理方面存在的问题,并以全社会对相关问题的高度关注,来倒逼企业切实采取措施解决问题,进而更好夯实企业高质量发展基础。所以,对以高质量发展为目标的新时代中国企业来说,对ESG关注的焦点显然已不在于中国企业需不需要开展ESG评级,而是在如何构建适合中国国情并有助于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的、独具特色的ESG评级体系。
ESG理念源于西方,中国目前整体上尚处引入与学习阶段。绝不能停留在简单照抄照搬层面,而是需要充分发挥能动性,以致力于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为最终目标,打造中国版的ESG评级体系,并通过大力推广ESG评级。
首先,应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ESG评级指标体系。以高质量发展为终极目标的中国版ESG评级指标体系构建,不仅要考虑与国际评级机构的可对比,更要考虑能体现中国经济发展阶段、企业成长环境、数据获取可能性与评级的可操作性,以及政府、社会与公众对企业发展的特定要求。比如环境方面,既要体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也要考虑当前中国以煤炭石油为主的能源结构特征;社会责任方面,既要考虑对国家与员工的贡献,也要将参与治贫扶贫纳入评级范畴;公司治理方面,既要考虑规范董事会建设,也要体现将党组织纳入公司治理的新要求。此外,基于企业数据基础不扎实的客观现实,中国版ESG评级体系的指标设置不宜过多,西方知名评级机构共同关注且适合中国国情的指标可以保留,同时适当添加能体现中国特色、突出高质量发展要求的指标。既要保證评级指标科学,又要确保评级操作可行,并且适当体现行业差异性,使得企业能够以ESG评级为导向来追求高质量发展。
其次,应形成独具特色的中国版ESG评级推广机制。要充分发挥ESG评级对企业高质量发展的推动作用,必须高度重视并切实抓好ESG评级的推广应用。ESG评级的推广应用,一方面需要以企业数据披露为支撑,另一方面需要以评级结果的现实应用为引导。西方发达国家企业ESG数据披露,既有自愿披露也有强制披露,中国当前阶段适宜采取强制披露与自愿披露相结合的方式:一方面可以由证监会或交易所发布ESG信息披露指引,要求上市公司全面披露ESG信息;另一方面可以通过ESG评级结果的应用,推动更多非上市企业自愿披露ESG信息,比如将ESG评级结果应用于国有企业负责人考核、世界一流企业建设评价、企业绿色债券发行申请与审核、企业信用评级等。同时,要大力支持国内评级机构建设,尤其是要引导国内ESG评级机构在竞争中协同发展,如共建共享ESG评级数据资源,合力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公信力的中国评级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