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县多措并举让扶贫 “不打烊”
2020-05-26邬婷胡安娇
邬婷 胡安娇
一口嘎巴脆、两口甜津津、三口水直流……曾获中国农博会苹果类金奖的“吉县苹果”,因果型端正高桩、果面光洁细腻、着色鲜艳浓红、口感香脆甜爽久居果品之首,而它的家乡——吉县亦被誉为“中国苹果之乡”。今年,临汾市吉县在做好苹果的传统销售模式基础上,为应对疫情影响,多措并举,帮扶带动当地农户增收。
托管,让销售“不打烊”
5月9日,《科学导报》记者走进吉县恒丰果库,果商史小明介绍说:“今年发车去广东深圳市场的苹果,大约有1.5万公斤。半月前刚打包发车运出去。”“公司年前出口苹果四千多吨,年后由于疫情出口了三百多吨,现在随着情况好转,果商和订单都回来了,基本恢复正常。”吉县超正果业有限责任公司负责人丁振荣说。据了解,春节前后,吉县超正果业有限责任公司已实现苹果出口4325吨,远销泰国、菲律宾等地。
“吉县现有大小果库40座,拥有临汾市最大的苹果储藏能力,同时也是广大果商、经纪人批量采购苹果的集散地,2019年全县苹果产量20余万吨,入库量9.7万余吨,随着各地苹果销售市场的重新开放,各省客商和水果经纪人开始大宗采购苹果,果农也开始向外出售苹果和从事相关产业,各大果库内恢复了以往的繁忙景象。”吉县果业中心副主任冯冬梅告诉记者。
吉县作为“全国无公害苹果生产基地县”,“吉县苹果”现已成功出口美国、澳大利亚、俄罗斯、菲律宾等国家。目前苹果产业种植面积已达28万亩,年产22万吨,产值10亿余元,成为9.5万农民脱贫致富的主要支柱产业。
为了帮助果农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农业效率、实现企农增收,吉县还推出了“家政式”托管业务——统一从厂家购买农资直接对果农,中间没有经销商赚差价,统一农药、肥水、技术指导、农机化作业。“以前,果农自己找人锄草每亩地需四五十元;托管后,采用农业机械化,每亩地只需20元。按照托管协议,保障盛果期果园每亩纯收入不低于2000元,少于收益标准的企业补齐。”吉县苹果产业发展协会会长、朝晖果业合作社理事长、山西壶口有机农业公司董事长杨朝辉给记者介绍着果农托管后的收益。
目前,吉县已经初步形成“五方联手建体系、目标管理下订单、六统六降优服务、全程参与强监督”的苹果生产托管“吉县模式”,全县果园托管面积达到了6000余亩,覆盖建档立卡贫困户374户2000余亩。据了解,每亩果园投资成本和作业成本直接节约110元,托管后每亩商品果可增加收益300元左右,企业统一收购的商品果每亩还可返还利润150元。经过“一减两增”,果农每亩增收560元左右。
直播,让品牌“不打烊”
在产地分销、家政托管的同时,吉县试水网红经济,将网红直播间搬到现代农业发展一线,打造“线上直播+线下产业”平台,让脱贫攻坚、乡村振兴工作融入网红经济浪潮。
4月2日,在吉县电商服务中心特色农产品展厅,6支直播团队“卖力吆喝”。手机这头,主播拿起产品,在镜头前卖力推销,手机那头,“粉丝”迫不及待下单购物,场面如火如荼,让网友们直呼“好秀!”。除宣传推介吉县苹果之外,吉县花椒、槐花蜜、果蔬汁、苹果脆片、小杂粮、辣椒酱等七款农特产品也赚足网友眼球,吸单下购。
吉县电商服务中心运营总经理原鹏介绍说:“通过举办现场网络直播的方式,宣传推广县级品牌、人文类旅游资源,既提升了吉县农产品的品牌知名度,同时拓宽了吉县农产品的销售渠道,希望多培养孵化几支直播团队、培训几批新农人,不定期开展科技助农直播的方式,打造縣域电商网络生态圈,助力乡村振兴和数字乡村建设。”据介绍,在当天3小时的直播中,淘宝、一直播、花椒等平台总观看量达300多万次,销售吉县特产的淘宝店铺浏览量达2万余次。
光伏,让发电“不打烊”
“党的政策就是好,有了光伏发电我在家也能把钱赚,你看,刚发了1327元钱哩!”多年瘫痪在床的吉县窑渠村贫困户刘海鹏见到记者立马掏出手机激动地说。这是该村100KW村级光伏发电站建成并网发电后,向村里特困人口派发的收益分红。
吉县屯里镇窑渠村是吉县近年来大力发展光伏扶贫的一个缩影。在国家级贫困县山西吉县的很多山村,整齐铺设在山顶的光伏板,正在将吸收的阳光源源不断地转化成电能,成为贫困户每月一笔稳定的收入。400块蓝色多晶硅组件在太阳的照射下闪闪发光,一条条电缆源源不断地将电流传输到电网。
在屯里镇窑渠村100KW村级光伏电站,负责维护工作的村民张大蛮笑眯眯地说:“晒着太阳,这些蓝板板就能挣钱。”每个月,他的卡上都能收到1300元的“阳光收入”。同样有“阳光收入”的还有桑峨村村民张吱吱。以前他仅靠种家中的1亩6分地及打零工维持生活,村里引进光伏电站项目后,他把土地流转给了光伏公司,自己也进入公司工作,收入大幅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