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枝繁叶茂占鳌头

2020-05-26唐惠忠

作文评点报·高中版 2020年18期
关键词:论据论点预测

唐惠忠

【引言】

关于“丰富”,《考试大纲》有四点要求:材料丰富、论据充实、形象丰满、意境深远。其中的“材料丰富”是指文章使用的材料种类多、数量大,内容丰赡,血肉丰满;“论据充实”专就议论文而言,指议论文中用來证明观点的理由和根据(即论据)丰富而典型,论证全面而有力。这两条是针对近年来高考作文内容空洞单一、论据苍白无力的现状提出的重要标准,考生应善于观察思考,勤于从生活、阅读中汲取新鲜的营养,不断丰富自己的素材库。

“材料丰富”“论据充实”的作文不仅内容厚实,而且会呈现出斑斓多彩、引人入胜的面貌。要做到“材料丰富”“论据充实”,应注意以下几点:

一、重视平时的积累

高考作文尽管范围宽广,但从大处来说无非包括自我体验、自己与他人、自己与社会、自己与自然等几个方面。如果平时阅读中就针对这些方面多思考,积累一些有用的材料,考场上就不愁没东西可写。备考时可分门别类地收集、整理、归纳知识材料,比如从“我与自我”“我与他人”“我与教育”“我与哲学”“我与历史”“我与自然”“我与社会”“我与宇宙”八个方面,精心构筑自己的材料仓库。

二、做到三个“力求”

论据是证明论点的基础(通常说的论据有两类,一是事实,一是道理)。选取论据要紧扣论点,为论点服务,做到观点与材料统一;论据要选得典型,选得充分。具体应做到:

(一)力求事例充足。议论文(包括议论性散文)为了使论据充实,可以采用排比句式列举大量事例,既显得材料丰富,又很有气势。

(二)力求引用丰富。恰当引用名言警句,能增强文章的说服力和感染力。所谓恰当,主要指所引名言的基本思想与论点是相通的,引用后能使自己的观点更令人信服。

(三)力求分析透彻。在说理类作文中,材料的丰富性还体现在作者对论据意蕴的深刻揭示上,它往往使文章见地高超,不落俗套

三、学会恰当地使用材料

(一)采用不同的分类标准选择论据。缺乏论据,论点就得不到证明;为了达到“丰富”的目的就堆砌材料,则容易导致行文拖沓,臃肿不堪。为避免“堆砌材料”这个毛病,就得注意分类标准。时间上从古到今,或由今到古;地域上从中到外,或从外到中;伟人领袖如何说,科学家如何论,平凡人怎么看;正面论据有哪些,反面论据是什么……这样一组合,行文有序,论据分别从不同角度证明观点,材料不是就非常丰富了吗?

(二)采用点面结合的方式列举材料。材料要丰富,涵盖面要宽,又不能一一展开,那怎么办?“点面结合”是常用的方式:“点”上详细交代主要材料,“面”上概述次要材料,一般来说是由“点”到“面”。

(三)采用假设法补充所需材料。考场上有时会碰到这种情况,在阐述事理过程中一时难以找到恰当的论据,这时借助假设的方式,不失为一种可行的方法。有了正面事例,借助假设可以找到反面事实;只有现在的事例,借助假设可以推知未来可能发生的事实……假设的空间不受限制,如此补充所需材料,也是很好的途径。

【考场佳作】

摸着预筹的石头,  涉过生活的激流

上海一考生

很多人都希望能够预先知道自己的未来,于是有了寺庙、道观中跪着祈福好人,有了街头算命先生牌子前蹲着的渴望。古希腊剧作家索福克勒斯的巨著《俄狄浦斯王》一开场就是俄狄浦斯向祭司咨询神启。一个对于未来的预测,也许会带来一点心安。

然而,生活真的会如老黄历上明示的每日“宜”“忌”那样可以准确预知吗?《红楼梦》里的癞头和尚泄露了甄英莲的人生秘密,细心的人们根据“金陵十二钗”的正副册推测人物命运。但是,生活不是一部《石头记》。生活的石头上,并没有刻着你我未来人生的书。李白预感自己能够大展宏图,结果落得个“赐金放还”;加入李璘幕府,结果落得个流放夜郎。生活是一条汹涌澎湃的大河,这条大河的激流把李白冲得体无完肤。

对于每个人的生活,只有一样东西我们能够准确地预知,那就是死亡。但是准确来说,死不是生活,而是生活的结束。从生到死的整个过程,即便是算命先生也绝对算不准。如果你在1929年的美国,作为一名白领,对未来的小日子信心满满的你,会突然失去工作,加入领取救济的长队中;如果你在2017年的英国,一颗炸弹可以毁掉你拥有的一切……天灾、战火、疾疫、恐袭,等等,无时无刻不在伺机破坏我们的生活。

不过,我们当然不必因此堕入不可知论。如果你不幸做了一只无助的野生小动物,那么生活的确就是前面所说的那样。幸运的是,你是一个富有灵性的人。我们固然无法完全预测生活,也不能够像《星际穿越》的主人公那样直接降临到100多年之后的未来,但我们却可以预筹生活。每一个个体都是理性的存在,我们可以用自己的逻辑能力去预判,去筹划,不是单纯地描绘桃花源,而是规划去往桃花源的路,去做一个桃花源的旅行计划。哪怕曲终人散,桃花源的小洞也无从寻访,但是“规往”的“欣然”毕竟还是体验过了;而预筹的过程和打拼,才是生活本身的价值所在。

1968年的食指写道:“当我的鲜花依偎在别人的情怀,我依然固执地用凝霜的枯藤,在凄凉的大地上写下:相信未来。”毫无疑问,人无法预知自己的鲜花会“依偎在别人的情怀”,但是固执地书写对未来的相信,却是一个坚强的人必须去做的。食指其实是在与19世纪俄国浪漫主义诗人普希金遥相呼应。普希金写道:“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不要悲伤,不要心急!忧郁的日子里,需要镇静。”食指所谓的“固执”,普希金所谓的“镇静”,我理解为“理性的预筹”——既然不能指着预测来生活,那就只有踏踏实实地“固执”“镇静”地向前走去。预测没有筹划做基础,只能是空中楼阁,免不了由盲目乐观坠入绝望的深渊。相反,理性的人们则不会有宿命感,反而会有一种强烈的使命感。这种使命感就是:我看不清下一站的模样,却看得见通往远方的轨道;换言之,前往每一站的路该怎么走,我必须认真规划。

殷墟甲骨卜辞中有段非常有意思的话:“癸卯卜,今日雨。其自西来雨?其自东来雨?其自北来雨?其自南来雨?”中国上古的人们和西方的俄狄浦斯是一样的,渴望预测未来,这样可以带来确定性、安全感。然而他们不知道,毫无根据的预测所带来的可能是更加深重的不确定性和不安全感。只有那些理智而谦卑的人们会懂得,我们只能摸着河床的石头,一步步试探着前进,每一步试探都来源于你对下一步的筹划。目标就是前方,至于前方究竟是绿洲还是沙漠,是海洋还是新大陆,一切都不可预知,但是一切都必然会到来。

【评点】

这是一篇富于思辨色彩的优秀作文。作者开篇联系生活现象与名著片段,指出“一个对于未来的预测,也许会带来一点心安”;进而笔锋一转,强调“生活的石头上,并没有刻着你我未来人生的书”“从生到死的整个过程,即便是算命先生也绝对算不准”;在此基础上,文章再次转折,提出作为“一个富有灵性的人”,“我们固然无法完全预测生活……却可以预筹生活”——“预测”“预筹”一字之差,所反映的生活观念与人生态度却迥然不同;最后,该考生收束前文,又一次突出了“毫无根据的预测所带来的可能是更加深重的不确定性和不安全感”以及“一切都不可预知”却可以一步步加以筹划的核心观点。

让人赞叹的还有作者的知识积淀,东西方名著素材、科幻影片《星际穿越》、食指与普希金“遥相呼应”以及“殷墟甲骨卜辞”里的话语,均能自然妥帖地为己所用,平日里的积累之功可想而知。语言表达也有特色,像“但是‘规往的‘欣然毕竟还是体验过了;而预筹的过程和打拼,才是生活本身的价值所在”“目标就是前方,至于前方究竟是绿洲还是沙漠,是海洋还是新大陆,一切都不可预知,但是一切都必然会到来”等文句,都是很有嚼头的。

猜你喜欢

论据论点预测
选修2—2期中考试预测卷(B卷)
选修2—2期中考试预测卷(A卷)
论点:议论文的灵魂
恰当使用论据
恰当使用论据
用好论据“四字诀”:准、新、精、美
高考议论文需细分分论点
议论文分论点的提取
《福彩3D中奖公式》:提前一月预测号码的惊人技巧!
议论文如何分解分论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