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嘎子,加油

2020-05-26赵亦彭

作文评点报·高中版 2020年20期
关键词:张嘎小兵重温

赵亦彭

在这个“多元”“包容”的时代,哈利·波特、美国队长、蜘蛛侠、钢铁侠……早已成為今天年轻人追捧的新的英雄,在他们身上确实可以看到正义、善良与勇敢,然而他们无一例外都是“别人家的孩子”。我们也有值得自信的文化,比如嘎子这样承载着民族与历史记忆的小英雄,他不该湮没在发黄的记忆与喧嚣的现实中。

我第一次接触小兵张嘎,是通过看电影。我一直记得电影里的那个片段:为了掩护八路军伤员撤离,嘎子的奶奶被敌人抓住,被反捆着押到村里的场地上。狼烟四起的村子,狰狞丑恶的鬼子与伪军,沉默却难掩愤怒的村民百姓。面对鬼子队长皮笑肉不笑的“劝诫”,奶奶的眼神里满是不屑与厌恶,瞧都不瞧他一眼。就算被恼羞成怒的敌人用枪托狠砸,甚至最后被气急败坏的鬼子队长枪杀,她的倔强与尊严也只允许她咬紧牙关,不吭一声。这一切被躲在人群中的嘎子看得真真切切,他心中该是怎样的悲愤与痛苦?

在之后的很多年里,“革命文艺”似乎与自己渐行渐远,那个机智勇敢又嘎里嘎气的小八路也埋藏在了记忆深处。直到最近,重温小说《小兵张嘎》,我突然发现,他是一个时代的缩影,作者用自己与周围人的亲身经历塑造了他,而他也用自己的一举一动表达了作者与时代的期许。

理想、担当、奋斗、锤炼、成长、升华,这些平素看起来遥不可及的字眼,构成了这位小英雄的肌理。几十年大浪淘沙,从铅字到影像,从意象到形象,正是这诸多期许,小兵张嘎成为新中国老中青几代人的共同记忆。

《小兵张嘎》没有华丽的描写,更没有描写华丽。它就是用一个生长在华北大平原、吃大平原麦子长大的农家男孩的成长经历,向我们诉说了那段烽火岁月中每一个革命者都可能会有的心路历程。尽管已经过去了六十年,现在读起来,仍然能够感觉到行文之间那股浓浓的烟火气,让人熟悉,让人踏实。《小兵张嘎》描写的就是生活。无论是短暂的岁月静好,还是经年的烽火连天,它反映的是抗日战争时期华北农村最普通最基层的每一天。没有什么救世主,也没有神仙皇帝,拯救人民命运的,只有人民自己。现在看来,这种激扬的人民情怀,这种对人民深沉的敬重与爱,正是作品具有持久生命力与感人力量的原因所在。

其实,《小兵张嘎》也有属于自己的华丽。嘎子用他自己的经历,用他自己的语言,向所有读者展示了那段苦难岁月中平凡而壮美的画卷。从这幅画卷中,我能感受到那个时代痛苦却铿锵的脉搏,能听到微弱但不屈的声音,能看到吃力但坚实的步伐,更能看到用自己的血肉之躯扛起那个时代的民众的群像。“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一切成就都归功于人民,一切荣耀都属于人民。”展示历史的创造者,展示创造的成就与荣耀,还有什么会比这更华丽呢?

让人欣慰的是,在这个新时代,仍有无数跟嘎子一样有理想有担当的小伙伴们,正在奋斗与锤炼中成长,谱写着属于自己时代、自己青春的芳华。我想,激励他们的,一定有那些用自己的信仰、青春乃至生命去谱写人生故事的英雄。

嘎子从未忘记他的初心,也从未忘记他的使命,而他的故事,也会让他在新时代的小伙伴们不忘初心,牢记使命。

嘎子,加油!

(摘自《光明日报》)

【赏析】

作者落笔于小处、具体处,从电影《小兵张嘎》写起,从回忆幼时观影经历写起,到最近重温小说《小兵张嘎》,不同时期有不同的感悟,幼时为小兵张嘎的遭遇所震动,中间一段时间似乎忘记了,然而,《小兵张嘎》有着旺盛的生命力,重温小说让他重新活在作者心里。这是“小兵张嘎”的生命力,也是中华文化的生命力。中华文化有着最深厚的文化渊源,有着最强大的生命力,滋养着一代代年轻人,是我们永远的骄傲。

猜你喜欢

张嘎小兵重温
抗日的洗礼
家长会
规律在手 中考不愁
小兵张嘎
读《小兵张嘎》有感
赛场素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