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肺定喘方加减辨治小儿支气管哮喘急性期的效果
2020-05-26
(辽宁省本溪市中医院儿科,辽宁 本溪 117000)
支气管哮喘是指由多种细胞以及细胞成分共同参与的一种气道慢性炎症疾病,在儿科中具有高发病率。发病时主要特征为气道反应增高,患者往往伴随气急、喘息、咳嗽、胸闷等临床症状,难以根治,易反复发作[1]。若未及时予以有效治疗,患儿肺部功能遭受严重破坏,甚至可能恶化发展为肺源性心脏病,危及生命。近几年来,我国支气管哮喘患儿人数呈上涨趋势,严重影响患儿正常生活[2]。本文主要探讨清肺定喘方加减辨治小儿支气管哮喘急性期的临床应用效果,现做如下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2015年2月至2016年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98例小儿支气管哮喘急性期患儿,其中49例患儿采用常规西药治疗,作为对照组,49例患者在此基础上采用清肺定喘方加减辨治疗,作为观察组。对照组49例,男患儿27例,女患儿22例,年龄5个月~11岁,平均年龄(5.14±2.03)岁。观察组49例,男患儿29例,女患儿20例,年龄6个月~12岁,平均年龄(6.04±1.95)岁。两组患儿性别、年龄经统计学分析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
1.2 方法:对照组采用西药治疗,给予患者口服盐酸丙卡特罗片(重庆希尔安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184049),每次12.5~25 mg,每天12次;给予患者氢化可的松琥珀酸钠(烟台东诚北方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84319),依据患儿体质量每千克5~10 mg,将其溶于5%葡萄糖溶液100 mL,实施静脉滴注,每天1次。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清肺定喘方加减辩证治疗,清肺定喘方具体包括:矮地茶12 g、葶苈子10 g、杏仁8 g、地龙5 g、桑白皮8 g、瓜蒌6 g、桃仁6 g、丹参6 g、甘草3 g、白果6 g、炙麻黄6 g。对于出现寒哮症状患者加用桂枝5 g、细辛3 g;对于出现热哮症状患者加用黄芩6 g、石膏15 g;对于出现痰多症状患者加用胆南星10 g、浙贝母10 g;对于出现咳嗽剧烈患者加用款冬花10 g、紫菀10 g;对于出现哮吼剧烈患者加用射干6 g、地龙6 g。以上所有药物均采用免煎制剂,倒入温开水中冲至120~180 mL,<5岁儿童每次服用3.mL,>6岁儿童每次服用60 mL,以上儿童服药均每天2次,连续服药5 d停用2 d后再进行下次服药。
1.3 观察指标:①两组患儿临床疗效。疗效判定标准:显效:临床病症基本消失,症候积分减少超过95%;有效:临床病症明显好转,症候积分减少在30%~95%;无效:患者各项病症无明显改善甚至加重,症候积分减小不超过30%。②两组患儿症状体征评分。分别于治疗前后对两组患者喘息、咳嗽、咯痰、喘鸣音等常见临床症状体征进行评分,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判定[3]:无:0分;轻:2分;中:4分;重:6分。③两组患儿症状消失时间。观察症状有胸闷、喘息、咳嗽、肺部哮鸣音等。④两组患儿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主要考虑不良反应有恶心呕吐、皮疹、震颤等。
1.4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5.0软件对以上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分析,计量资料(±s)以t检验对比;计数资料以χ2检验对比,P<0.05为差异显著。
2 结果
2.1 两组患儿临床疗效: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92%,对照组为95.71%,两组之间差异显著(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儿临床疗效[n(%)]
2.2 两组患儿症状体征评分:在接受治疗前,观察组喘息、咳嗽、咯痰、喘鸣音症状评分分别为(2.76±0.21)分、(3.45±0.22)分、(2.47±0.18)分、(4.35±0.36)分,对照组喘息、咳嗽、咯痰、喘鸣音症状评分分别为(2.74±0.19)分、(3.50±0.21)分、(2.44±0.17)分、(4.29±0.35)分,两组之间相比不具有统计学意义(t=0.494、1.151、0.848、0.836,P=0.311、0.126、0.199、0.202);在进行治疗后,观察组喘息、咳嗽、咯痰、喘鸣音症状评分分别为(1.02±0.11)分、(1.58±0.20)分、(0.86±0.11)分、(0.51±0.12)分,对照组喘息、咳嗽、咯痰、喘鸣音症状评分分别为(1.71±0.20)分、(2.43±0.25)分、(1.42±1.19)分、(1.78±0.14)分,观察组各项症状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t=21.161、18.585、3.280、48.213,P=0.000、0.000、0.001、0.000)。
2.3 两组患儿症状消失时间:观察组胸闷、喘息、咳嗽、肺部哮鸣音症状消失时间分别为(3.46±1.02)d、(4.21±2.08)d、(4.95±2.33)d、(4.73±1.27)d,对照组胸闷、喘息、咳嗽、肺部哮鸣音症状消失时间分别为(6.09±1.51)d、(6.34±1.49)d、(8.37±1.62)d、(7.64±1.68)d,两组之间差异显著(t=10.103、5.827、8.436、9.672,P=0.000、0.000、0.000、0.000)。
2.4 两组患儿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12%,对照组为22.45%,两组之间差异显著(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儿不良反应发生情况[n(%)]
3 讨论
支气管哮喘属于临床常见呼吸系统疾病,具有高发病率,是导致儿童住院常见因素。该病致病因素复杂,多为细菌、病毒、霉菌、肺炎支原体等因素感染所致[4],患儿呼吸膜增厚,下呼吸道阻塞,通气与换气功能发生障碍,常见临床表现有发热、咳嗽、喘息、肺部啰音等,体征表现为呼吸增快、口周及指等。经多位学者研究指出,哮喘在常规西医中属于气道慢性炎性疾病[5],多数患儿均出现气道高反应性、气道弥漫性与可逆性阻塞,因此,西药治疗实施抗炎与扩张气道治疗,降低患儿气道高反应性,但并未达到预期理想。在中医学看来,将支气管哮喘归属于“喘”、“哮”、“哮喘”、“痰饮”等病症范畴[6],患者内有痰饮留伏,外受邪气引动,侵入肺经,肺失宣肃,肺气不畅,诱发伏痰,于气道交阻,气机升降不利,导致呼吸困难,气息急促,喉间痰鸣哮吼,故为哮喘。总结即壅塞之气、非时之感、胶固之痰三者综合时,患者气道闭拒,搏击有声,引发哮喘发病[7]。通过多年临床实践证明,清肺定喘方在治疗小儿支气管哮喘急性期中发挥显著效果。该药方中矮地茶具有化痰止咳、利湿、活血功效;葶苈子具有泻肺降气、祛痰平喘、利水消肿、泄热逐邪功效;桑白皮、桃仁、杏仁能够止咳平喘、润肠通便;地龙清热息风、通经活络、清肺平喘、清热利尿功效;瓜蒌具有清热涤痰、宽胸散结、润肠功效;丹参具有活血祛、通经止痛、清心除烦、凉血消痈功效;白果、甘草具有清热解毒、祛痰止咳、敛肺平喘、脘腹功效[8]。对于寒哮症状患者加用桂枝、细辛,发挥发汗解肌、温通经脉、助阳化气作用;对于热哮症状患者加用黄芩、石膏,发挥清热燥湿、泻火解毒作用;对于痰多症状患者加用胆南星、浙贝母,发挥清热化痰、散结解毒作用;对于咳嗽剧烈患者加用款冬花、紫菀,发挥润肺下气、化痰止咳功效;对于出现哮吼剧烈患者加用射干、地龙,发挥散结消炎、消肿止痛、止咳化痰功效。根据现代药理学分析,矮地茶含有岩白菜内酯与矮地茶素Ⅱ,均属于镇咳活性成分;白果含有黄酮类成分,能够松弛支气管平滑肌,清除超氧自由基;葶苈子中强心苷类药剂具有强心、广谱抗菌作用,能够抵制酵母菌等二十类真菌;麻黄中麻黄碱作为β2受体激动剂[9],对于支气管平滑肌痉挛具有明显缓解作用;杏仁中具有杏仁苷以及脂肪油,抑制呼吸中枢运作,进而发挥镇咳平喘作用;桑白皮中含有黄酮类物质,抑制金黄色葡萄糖球菌、伤寒杆菌作用;瓜蒌中皂苷、皮中总氨基酸具有祛痰作用;桃仁、丹参能够阻滞血小板凝聚,肺脏血液流通顺畅,微循环进程改善,气血交换流量增加,有助于祛除患者肺部病邪,呼吸功能逐渐恢复;地龙能够舒张支气管。以上诸多药物联合使用具有清肺化痰、解痉平喘、理气活血作用[10]。
在本文中,采用清肺定喘方加减辨治小儿支气管哮喘急性期,结果表明,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92%,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在接受治疗后,观察组患者喘息、咳嗽、咯痰、喘鸣音症状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胸闷、喘息、咳嗽、肺部哮鸣音症状消失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在不良反应发生方面,观察组为6.12%,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可以看出,采用清肺定喘方治疗,同时结合患者实际病情给予对症辩证处理,能够有效缓解患者各项病症,缩短症状消失时间与住院时间,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
综上所述,采用清肺定喘方加减辨治小儿支气管哮喘急性期,能够明显在短时间内改善患者体征、病症,且效果稳定,供药方便,值得进一步研究并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