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首歌一座城:城市歌曲认同感
2020-05-26邱丽萍
◎邱丽萍
一、城市歌曲目前状况
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到至今,无数的音乐家创作了有关城市的歌曲,有的是民谣、流行歌曲、创作歌曲等等。这些歌曲承载着无数怀揣梦想的年轻人奋斗史和生活的记忆,以及扎根在这座城市安身立命的认同感。1946年江定仙先生写下《康定情歌》并在男高音歌唱家伍正谦个人独唱音乐会上编配成了钢琴曲,从此受到众人喜爱。曲调新鲜优美,歌词清晰明了,广大老百姓听了明白。正是一首这样淳朴含蓄感情的城市平民歌曲响彻大江南北,也让更多人记住四川康定城市形象。1961年填词泰斗乔羽在填词了《又见山西好风光》,当时国家正处于三年困难时期,“人说山西好风光,地肥水美五谷香,左手一指太行山,右手一指是吕梁。”歌词内容积极向上,鼓舞着人们面对困难迎难而上的乐观心态。这首脍炙人口的山西民歌20世纪60年代曾响彻祖国大江南北,一直是山西人民的自豪与骄傲。无独有偶,20世纪60年代刘天浪先生根据赣南民歌《瓜子仁》改编成《江西是个好地方》。歌词由江西各个地市区域特色组成,朗朗上口,更是江西省活名片的传唱,同时也为今后旅游发展积淀深厚的人文基础。
关于城市歌曲的曲目,通过百度搜索共计100首、网易云125首、QQ音乐135首,歌曲征集网等平台搜集360首关于城市或地名的歌曲。经过甄选,挑出代表34个省行政区的34首经典曲目,检索核心歌词及概括歌曲所表达的情感用(表一)罗列出来。
表一 数据来自网易云、百度、360浏览器
27 南泥湾 贺敬之 花篮的花儿香 听我来唱一唱 向往28 松花江上 施鸿鄂 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 纪念29 呼伦贝尔大草原 降央卓玛 我得心爱在天边,天边有一片辽阔的大草原 赞美30 广东爱情故事 广东雨神 安静地离去 和孤单一起 爱情31 美丽的青岛 贾世俊 红瓦绿树蓝天碧海浪花飞扬 赞美32 这里是新疆 艾尼瓦尔 我要来唱一唱我们的家乡,我们的家乡是最美的地方 赞美33 贵州恋歌 张也 我曾把你的容貌遐想 赞美34 西安人的歌 范炜 有一座城市 它让人难以割舍 城市风貌
二、城市歌曲特点
通过内容分析法对(表一)进行分析,在这些歌曲中54%歌曲描写城市风景名胜构成歌词,表达了对这个城市无比热爱之情。有些歌曲还被作为城市形象歌曲,通过传唱能让更多人了解这座城市的文化底蕴。其中,30%的歌曲表达的是情感,有生活中五味杂陈的感情,也有对感情的执着。在整理的过程中,发现一线城市中的城市歌曲更多的是描写对城市的无奈,年轻人想要在大城市扎根立足,奋斗尤为艰辛,所以在歌曲歌词中掺杂着许多失落和惆怅之情。东北省和南京市在二战期间遭受帝国主义无情摧残,为了纪念这个国难日。这两座城市的城市歌曲赋予的更多是向逝去亲人的奠念和悲伤的情感,所以曲调略显悲泣、情感沉重。
音乐本体上分析《沂蒙山小调》《松花江上》《康定情歌》都是20世纪40年代的歌曲,《松花江上》为二部曲式,具有倾诉性、叙述性兼抒情性的特点,毛泽东曾经这样说过,“一首抗日歌曲抵得上两个师的兵力”。《南泥湾》由马可采用陕北民歌的调式,为它谱了曲。该曲歌词由四字句和六字句组成,句尾字符押韵,朗朗上口,内容清楚明了。20世纪60年代经郭兰英老师一传唱,迅速红遍大江南北。我国20世纪60年代处于三年困难时期,许多百姓食不果腹,但是精神上却很饱满。《又见山西好风光》《江西是个好地方》这些歌曲都产生于该时期。同时,这些歌曲一直传唱到现在,并且一度为该地的旅游发展贡献不少力量。《江西是个好地方》歌词中出现“呀得儿呀呀呀呼嘿”长衬词,直接穿插在歌曲中,以作衬句运用。体现了地域特征和表达了人们的思想感情和情绪变化。而一些创作歌曲更多地表达是人们对现实生活情歌的抒发,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慢慢淡忘。
三、城市歌曲文化阐释
“城市形象”的概念最初是在20世纪 60 年代由凯文·林奇提出的,出于对实体城市景观的描述,他将城市形象的五要素归纳为“路径、边界、区域、节点、地标”。在语言、音乐、情绪三种抽象的表意符号系统的组合下,城市形象歌曲成为带有文本性的“合一的表意单元”,从不同维度将城市意象呈现给受众,为受众塑造了感官空间,使受众能够在声学体验的基础上进一步经历更深层次的视觉想象与情景性记忆的情感体验。而城市歌曲则尚无学者为之界定,此处所阐述的城市歌曲寓为歌名中含有城市名称以及城市命名的歌曲。这些歌曲无一不是刻着历史烙印符号鲜活的存在我们的记忆和生活空间里。记忆深处承载着一代代人对这座城市的眷恋,对这座城市情感的认知、认同。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歌曲更是城民们精神文化的寄托。在过去,物质匮乏,能有一个随声听接触外面的世界,更是深情不已。城市歌曲与音乐符号学息息相关。通过收听、传唱的形式促进受众的跨时空文化交流,唤醒个人的城市记忆、增强对城市集体的归属情感并凝聚社会群体对城市的认同力量。因此,城市歌曲背后的社会现象从以下几方面剖析。
(一)城市歌曲构建城市认同感
安东尼·吉登斯在定义自我认同时称其是“个体依据个人的经历所反思性地理解到的自我”个体在以城市为基点建构个体认同既有的城市生活经历又有对城市歌曲反复收听和解码的过程。而在这个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对城市经历为参照对个体进行塑造和认同的过程。歌词中多为描述性质,唤醒个体在这座城市生活反映、市民情感为主要表意符号。它通过活态的视觉体验激发个体对城市的感知度。这些被歌曲唤醒的城市记忆与城市形象歌曲中的某一段音乐符号相对应,成为这首歌曲的声音记忆点,在重复收听中不断加强歌曲与个体城市记忆的联系,形成一个关联的整体。
(二)城市歌曲的集体认同构建
集体记忆这个概念最早是有法国社会学家哈布瓦赫提出的,即是一个具有自己特定文化内聚性和同一性的群体对自己过去的记忆。他认为集体记忆依仗于他人记忆,同时还是现实对过去的重建。“集体”同时也是一座城市内部的组成部分,集体记忆深刻地影响着城市形态的发展以及对城市历史文化的积淀。而城市歌曲跨越世纪的传唱特性给予在不同维度城市的集体成员更加开阔的城市沟通可能,这种沟通使得个体与集体中他者的不断对话协商,基于个人既有的城市经历共同构筑起具有共同性的城市集体记忆,并通过城市归属情感的体验维系每个人对城市的集体认同感。
(三)歌曲昭示精神的寄托
无论是寄居他市还是自己家乡,这些城市歌曲中更多表达是社会群体娱乐的功能外更多的是精神的寄托。随着现代社会发展,20世纪90年代面对生活、工作及家庭多层压力下,许多年轻人更倾向于慢节奏、田园式生活。歌曲《成都》是民谣歌手赵雷的又一成名曲,全曲四拍子节奏,旋律舒缓让人带着一种轻松的心情去聆听。从《康定情歌》到《又见山西好风光》及《江西是个好地方》除了表达对家乡的热爱之情更多的是社会群体一种精神的寄托。不管是客居他乡还是居住本土,通过歌曲传唱及广泛传播的现象,反映的是心理上的需求,在社会心理学称之为情感的需要。城市歌曲的应运而生会让他们的心灵得到释放和片刻安宁,正是因为这些许的宁静,得以重拾心情,整装待发。有的时候击垮成年人的就是生活中的某一件小事,歌声是非语境语言,更能抒发个人情感。
四、结语
城市歌曲在一座城市中起着人与人沟通心灵桥梁,也让初踏入这座城市的社会群体留下第一印象,也是这座城市的形象歌曲。在这个物欲纵横的社会,每个人都在自己的生活轨迹行走。但是在这个途中,有一首让你为这个城市停留的声音,会让你心底荡起一份温暖,也是我们共同的回忆。城市歌曲承载着一代代人对它的渴望和希冀,在未来的时间里希望有更多更好的作品留住城市的形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