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索求知,点亮青春
2020-05-25刘姬秀
山西晋中晋华中学求索文学社,于2011年9月由校内文学爱好者自发组建而成,其宗旨是以文學为主导方向,关注校园发展和文学新动态,全面提高全体社员的文学修养和综合素质。文学社在大家精心呵护下茁壮成长,多位同学在第二十届世界华人学生征文大赛中斩获一二三等奖。
指导教师:赵亚娜 郝海燕 侯夺智 张华杰
那年花开枣正甜
□山西省晋中榆次区晋华中学求索文学社 赵伟
小时候的我,最盼望过年。因为在这一天,我会吃到一种不可多得的美味——“奶奶牌”酒枣。多年来,我一直好生好奇,这普普通通的枣子,是如何在奶奶那双神奇的手中变成一个个独具生命的精灵……很怀念那味道,酸中带甜,甜中又夹杂着几分清爽。
与普通的酒枣不同,所用的枣是我家院子里的那棵枣树结的枣,很大,很甜,用的酒是我奶奶自己酿的粮食酒,很纯,很辣……
那棵枣树与我有很大的渊源。在我三岁的时候,爸爸从外面带回了一棵小枣树苗,它便在我家安了家。新成员的到来使我倍感高兴。我很照顾它,爸爸给它浇水,我也学着爸爸一样,直到水溢出树坑。爸爸给它施肥,我也随手抓起一把化肥扔向树坑,爸爸给它抓虫,我也拿着苍蝇拍一阵乱打……
在我的“悉心照顾”下,小树苗长得格外茂盛。第二年春天便开出了枣花,颗粒状的枣花是浅绿色的,它虽不及牡丹那般婀娜,但那份纯朴与低调似乎更加吸引人。花期过后,便结出了绿豆般的小枣。
酷暑过后,出门时空气中弥漫着一层水雾,猛地瞥见,枣变得大了,变得红了,我知道枣熟了。看见奶奶站在树下,手挎着一个竹篮,采摘着,也是那一次看见了奶奶制作酒枣的全过程。
奶奶先将采摘下来的枣倒进一个盛着清水的盆里,然后将那些被虫子咬烂的枣一一捡出,不然会破坏整罐枣的口感,接着拿出一个旧旧的陶瓷罐子,向罐内倒入一些热水,将罐子洗得干干净净之后,把已经洗干净的罐子倒扣,让水全部流出。切莫不可用布擦拭罐的内壁,原因奶奶当时说得很清楚,但我仍然似懂非懂,隔行如隔山大致就是这个道理吧。待罐子干净,奶奶就将枣倒进罐内,迅速向里面倒酒,直到酒把枣完全覆盖,然后在上面压一块大石头,据说石头可以使枣变得更甜、更酥。最后,她盖上罐塞,将整坛酒枣放到阴暗潮湿的南屋,待到过年时才启封拿枣招待客人。
酒枣陪伴我度过了整个童年。虽然只有过年才能享受到这等美味,但正因为机会少,才显得更加珍贵。随着年龄的增长,酒枣给我的带来的味道每年都有所不同,由最开始的甜酥到现在的成熟,不知是枣变了味,还是吃的人长大了。
转眼十余载,儿时的那个我也已经长大了,儿时的小树苗也不知道高出了几个我。想要摘枣也不像以前那样伸手便可够着,奶奶的年纪也大了,每年做酒枣,总得我帮她把枣摘下来。奶奶给了我值得回忆的美味童年,在她变老的路上,我会给她快乐,让她不感到孤单。
在学校,闲暇之余,我不禁想到了年迈的亲人和院子里的那棵枣树,也就是我儿时的伙伴,不知道它是否长得更高了。过段时间,枣就应该熟了吧。又到了奶奶制作酒枣的时候了……
春节,奶奶再一次端上了一盘酒枣,那味道很甜,很香……后来,我才渐渐明白,原来,这沁人心脾的酒香的味道叫“亲情”,叫“童年”,叫人难以忘怀。而奶奶手中的“精灵”,是爱的化身,是技艺的传承,更是人间至情的滋养……
评点:文章结构虽然简单,但大道至简,文字俏皮有趣,运用多种描写手法,将“小精灵”们写活了,有趣、有料、有品,小作者观察之细微,情感之丰富,颇令人赞赏。文以载情,让我们对“爱”“技艺”“传承”有了更多感悟。
信兼以容,何患无邻
□山西省晋中榆次区晋华中学求索文学社 刘姬秀
孔圣人曾言:“德不孤,必有邻。”
何谓“德”?曰:“信与容人。”
古时人人传唱的“得黄金百,不如得季布一诺”的典故,相信已印入大家心中了。不知日后为卿为相的季公子究竟是何般容止,但仅凭这歌谣的内容,大概大家心中都有几分思量了。犹记得立木取信的商鞅在付给搬木人钱时,四周的一片惊叹与叫好,也正是这一番立信于民的举措,才使之后的变法一路顺遂,缔造出一个大一统的秦国。也仍不忘褒姒那一声轻笑,生生震颤了风雨飘摇的周王朝,震颤了周幽王之于诸侯的信,失信于天下,于是,一场覆灭在所难免。
我不知抱柱的尾生是如何生生付出了性命,只是透过深重的历史,越过翻涌的浪潮,他似乎嘴角带着浅笑,心中一片清明。信可立人,可立国,可若失信于人,不免沦为周王朝灭亡那般悲凉的结局。
至于容人,则不免要老生常谈廉蔺之争了。一个是甲胄在身、横刀立马的将军,一个是学富五车的上卿。世人皆说是蔺相如容下了粗鄙的廉颇,可我倒认为,这份包容之心存在于两人之间,蔺相如容得下廉颇的莽撞,而一向骄傲的廉颇心甘情愿坦了上身负荆请罪,不也是咽下了蔺相如压自己一头的烦闷之气吗?将相和,赵国才会成为一柄锋利的长剑,所向披靡,一往无前。而在汉代,吕后因妒将戚夫人残杀的事迹,也只能在后人的评说中遗臭万年。
信与容人,是今人立命之本,失信于人,则无人与尔同伴,难以容人,则无人与尔久处,岂不悲乎?吾辈,今于世中,能力为次,毅力为次,若单凭能力与毅力而言,只可能器,何能为人?唯信与容人,才方合乎“德不孤,必有邻”之言说。
吾诚知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必将上下而求索。
如今正当一大盛世,作为盛世中一股逐浪的清流,更应与众流凝聚,掀起滔天巨浪,震撼华夏九州。
公瑾之于程普如同甘醴,不饮自醉,恰恰体现了公瑾儒将大雅之度;孔明借十万羽箭,绝无虚数,显出他精妙算计,言出必果之信。瑜亮之容止,只可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然吾心向往之。
而当吾辈兼具信之风气与容之度量时,又何患无邻?
评点:
文章结构完整,首尾呼应。开篇引用名言,提出自己的观点——何谓“德”?曰:“信与容人。”即守诚信和宽容是有德之人的品质。“德不孤,必有邻”,可谓“凤头”。中间的主体,联系材料的“一诺千金”和“负荆请罪”两个典故作论据,一个“德”把两个典故的内在联系起来。结尾联系现实,引经据典,分析透彻。并用“而当吾辈兼具信之风气与容之度量时,又何患无邻?”收尾,首尾呼应,简洁有力,可谓“豹尾”。
(编辑:王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