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发挥“监督+”制度优势助推治理效能提升

2020-05-25石磊

廉政瞭望·下半月 2020年2期
关键词:监督机制监督制度

石磊

党  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强调:“以党内监督为主导,推动各类监督有机贯通、相互协调。”泸州市龙马潭区纪检监察机关充分发挥监督全覆盖制度优势,突出政治监督,进一步做实做细监督基本职责、第一职责,通过建立联动体系、强化信息监督、完善制度机制,构建“监督+”工作体系,把监督寓于日常、严在经常,有效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向纵深发展。

监督+网格:建立联动体系

当前,基层部门多头监督、重复监督、各自为战的监督方式,导致监督合力不足、聚焦不够、成效不显。因此,在监督构架上亟需引入网格化管理理念,整合监督力量,构建立体监督体系,确保实现联动监督从“有形覆盖”到“有效覆盖”。

统筹监督力量,细化监督职责,补齐监督短板。培育以村(社区)为点位的网格单元,按照“纪检监察干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村(居)务监督委员会主任+廉情监督员”的架构,设置“前沿”网格监督小组,切实发挥 “探头”作用,盯住党员干部作风、公开公示、民生问题解决和小微权力等,采取入户蹲点、走访座谈、网络搜集、民生采风等方式,使基层监督向集约化、精准化方向发展。建立健全社情民意收集处理、甄别研判结果运用、问题线索移送移交等工作机制和联动模式,对网格化监督发现问题,精准运用“四种形态”,分层分类处置、动态跟踪督办、整合平台回访,切实打通“最后一公里”。统筹协调纪检监督、巡察监督、行政监督、司法监督、财务监督、审计监督等力量,织密“纵横交错”监督网络,加速问题诉求解决,推动形成有机贯通、相互协调、形成合力的“大监督”格局。

监督+数据:破解效能困局

国家监察体制改革后,监察范围扩大、对象增多,“人盯人”的传统监督手段已经滞后于信息化时代发展,要充分运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信息化手段破解执纪监督效能困局,让监督插上“科技的翅膀”成为首选之举。

搭建信息化监督云平台,建立大数据采集录入、门户交互、“两个责任”监管考核、民生资金监管等多个单元,形成多元统一的权力运行监管系统。将财政、人社、住建、民政、教育、税务等部门基础数据进行科学整合,架设安全壁垒并依赖于互联网技术数据云,实现信息交互共享。构建大数据分析运用系统,通过收集、对比、分析发现数据异常,进一步强化对重点人、重点事和重点领域的监管,从而使得监督更加精准,有利于定期或不定期对基层党风廉政建设、政治生态等进行考核、评价、研判,形成量化结果,实现人工智能巡访监督。建立网络服务“窗口”,党员干部或普通群众能够通过电脑、手机、专用触摸查询机等途径对公示公开信息进行查询和互动。

监督+机制:收紧制度笼子

随着全面从严治党进入新常态,监督对象不断增加、权力运用范围不断变化、资金项目不断增多等新问题不断呈现,监督机制的系统性、实效性、科学性还不能完全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因此,加强制度建设、推动制度落实,管好关键人、管到关键处、管住关键事,必然成为反腐倡廉重要选择。

健全对“人”的全覆盖监督机制,建立公职人员廉洁档案制度,健全个人重大事项报告制度,实施领导干部家访等“八小时外”监督机制,常态实施干部廉政谈话、受处分人员回访教育、处分执行专项检查等制度,紧盯“关键少数”,督促各级领导干部自觉接受监督,逐步形成单位、个人、家庭、社会“四位一体”的动态监督机制。健全对“权”的全过程监督机制,完善细化领导班子议事规则和决策程序、干部任用管理、“三重一大”事项集体决策等制度,全面清理、再造、优化权力运行流程锁定边界,主动对重要部位和关键环节的权力进行合理分解、相互制约,形成“可执行、可操作、可检视、可问责”的协调配套制度体系。健全对“财”的全方位监督机制,深刻剖析典型案例,深入查摆巡视巡察问题反馈,找准风险点,督促相关部门不断健全完善资金、资产、資源管理制度。完善资金使用、管理、公开、抽查工作机制,加强资金使用前的严格审批、使用中规范管理、使用后的评估检查,严格落实责任倒查,确保资金使用安全规范、公开透明。(作者系泸州市龙马潭区委常委、区纪委书记、区监委主任)

猜你喜欢

监督机制监督制度
浅谈35kV总降压变电站运行管理
什么是四个监督?
某些单位的制度
浅谈指定居所监视居住制度
公共政策视角下的政治信任建构
落实依法监督、科学监督、高效监督
论制度安排的后发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