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宁“6·17”地震震中,纪检人护航疫情防控和灾后重建
2020-05-25祁静
祁静
2 月10日,鼠年春节后的首个复工日姗姗来迟,在四川长宁“6·17”地震震中双河镇,大部分重建项目已陆续复工。清晨的合家村聚居点重建工地,现场秩序井然,工人们有的正在接受体温检测,有的已经入场开始作业;工地的角落里,与钻孔机、切割机、打圈机等施工设备一同“就位”的,还有测温枪、喷雾器、消毒剂等防疫防护用品。
“施工人员都排查过吗,体温检测都正常吧?”“就目前的人手力量,今天能完成工棚搭建和材料加工等基础工作吗?”双河镇纪委副书记苏晓波一早来到该工地,监督检查施工单位落实疫情防控工作的同时,详细了解现场开工复工情况。
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疫”中,纪检监察机关如何为统筹抓好疫情防控和灾后恢复重建工作保驾护航?宜宾市委常委、市纪委书记、市监委主任唐浪生在督导长宁县疫情防控工作时说,“那就得‘两条腿走路,同时跟进对疫情防控和灾后恢复重建的监督保障”。
声音传递战“疫”,重建“热火朝天”
“时间紧迫,今晚大家就要落实好宣传车,明天一早配合村社开始防疫宣传。”大年初一晚上7时许,接到紧急投入疫情防控工作的通知,苏晓波第一时间想到发挥各村(社区)党组织纪检委员“宣传员”“基层哨兵”的作用,随即逐一打了电话,安排落实疫情防控流动宣传车。
打完電话,他告别了短暂相聚的家人,连夜从老家竹海镇赶到了双河镇,一则回单位参与研究接下来的疫情防控监督检查工作,二则联系准备宣传车随车音响、制作宣传标语等。
“插上红旗、载上音响、装上大喇叭,摇身一变,电瓶车、摩托车、面包车,都成了适用的流动宣传车。”当晚10点,全镇16个村(社区)宣传车全部到位。
随后的日子,双河镇的街头巷尾、田野山间,随处可见各式的流动宣传车,不间断向镇村居民宣传防疫知识和相关政策、措施,传播着基层党员干部防疫控疫的“最强音”。
在长宁县最偏远、海拔最高的宝联村,山道狭窄崎岖,遇到雨天,越是泥泞陷足、湿滑难行。“四个轮子的去不了,但我这两个轮子的没问题,可不能因为路不好走落下哪家哪户。”连日来,该村党支部纪检委员熊国祥驾上自己的摩托车,穿梭在宝联村的陡道山湾,把防疫的知识、劝导的声音和战胜疫情的希望传给每一个村民。
有力的宣传引导下,原本准备给90岁离世家母举办风光葬礼的双河社区居民王可维,主动退掉已经到场的喜丧宴“一条龙”,一切从简送老人入土为安;青龙社区尹联勇在自己的农家乐周围拉上了“封锁”线;双河镇街道的商铺纷纷贴出了暂停营业的告知单。
双河社区党支部纪检委员吴让恒说,之前,他每天工作出门总会多拿上几个口罩,“专供”监督发现的没戴口罩居民,现在,他这个做法有点儿“多此一举”,因为“勤洗手、戴口罩、少出门、不扎推……”这些宣传内容已经让大家意识到了防疫的重要性。
“疫情防控是前提,恢复重建得推进,保障民生不容缓,安全复工最重要……”随着复工日的到来,流动宣传仍在继续。
用行动守护“万家灯火”
战“疫”期间,承担双河镇纪委资料整理、数据统计以及工作协调等事务,为镇纪委精准开展疫情防控和灾后重建监督检查提供参考源的,是该镇纪委委员李召。这是一位怀孕17周的90后孕妈。她说,在防控疫情的非常时期,希望自己能为战“疫”出一份力。
拿上李召提供的统计表,镇纪委书记李宁等人开始了“分头行动”。李宁带队围绕异地返乡人员精准摸排进行再监督、再检查,苏晓波负责督促有关单位做好震后排危项目跟审、验收和相关项目前期方案制定、图纸设计等工作,确保重建项目如期复工。
在合龙村,李宁发现该村上报的两名外出务工人员返乡时间与实际返乡时间不符,当即向该村“两委”指出问题并督促整改。
“督查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推动防控措施落到实处,那么我们开展监督检查也需要落到实处,不能给一线防控徒增负担。”连日的监督检查中,人员排查、数据统计、防疫宣传、居家观察、环境消毒、物资管理、值班值守……不错过每一个防控细节,确保监督全覆盖、无死角的同时,李宁注重讲究监督检查的方式方法,开展监督不打招呼、不听汇报,直奔一线、直插现场,加强沟通协调与对上汇报工作,避免出现多头重复检查。
据了解,截至目前,双河镇纪委已集中对全镇16个村(社区)、62个执勤检疫点开展防控督查25次,摸排返乡人员3441人;共发现问题6个、提出整改建议9条、制发督查通报3期,实名通报12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