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州:多管齐下脱真贫
2020-05-25袁麒麟
袁麒麟
脱贫攻坚是一项历史性工程,现在进入决胜关键阶段,正是最吃劲的时候。今年以来,开州区坚决贯彻中央和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解决“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和考察重庆时重要讲话精神,坚持以脱贫攻坚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全区上下重整行装再出发、艰苦奋斗再攻坚,脱贫攻坚工作取得新的阶段性成效,得到中央巡视下沉调研组高度评价,贫困户在脱贫路上走得稳走得扎实。
|“精准”夯实基础:小本子上密密麻麻写满“真实”|
“两不愁三保障”既包括生存的需要,又涵盖发展需要,实现起来并不容易。
开州区的步子迈得扎实,第一步就是摸排。
贫困户是否满足口粮需求、是否安全饮水、是否有因经济原因辍学、是否参加医疗保障、住房是否通电、是否有卫生厕所、是否有独立厨房、是否进行危房改造……
针对上述一系列突出问题,开州区扶贫工作人员用脚步丈量出答案,对贫困户挨家挨户逐一核实,确保摸排情况真实具体。
当地以乡镇(街道)为主體,驻村工作队、村(社区)干部、帮扶责任人配合,逐户逐人摸清情况,并利用手机“开州区贫困人口就业摸底调查系统”全面掌握每个贫困劳动力就业信息,做到就业状态清、就业需求清、技能水平清、就业困难清、帮扶对策清等“五清”。
精准,是此次摸排的具体要求。
在具体摸排中,工作人员坚持“眼见为实,耳听为证,记录为据”原则,每到一处贫困户家中,都耐心地与贫困户话家常,倾听他们的诉求与心声。
他们随身携带的小本子上,密密麻麻地写满摸排情况,每个人的表情都是大写的“认真”,切实做到不落一村一户、不漏一项一条,并根据排查出来的问题采取一户一策落实整改措施,确保后期有针对性地开展脱贫攻坚工作。
|“问需”对接需求:不让人和产业都喊“渴”|
缺水,一直是脱贫路上绕不过的话题。一旦离了水,人和产业都喊“渴”。
马营村距离开州城区有90公里,平均海拔1500米左右,受喀斯特地貌影响,季节性缺水严重。
全村1000多人都盼水兴,盼水富。之前当地政府修的水库虽然解决了饮水安全问题,但还不能支撑农家乐产业的发展需求,随着高山避暑旅游兴盛,村民用水一度紧张,50多家农家乐也受到影响。
村民的呼声反映到村支部,支部将“村里缺水问题”作为解决“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专项整治,向镇上及区水利部门进行重点申报,寻求镇里及区级层面双重支援。
想村民所想,急村民所急。开州区最终决定在马营村的山谷修建马扎营水库,这样一来,既能满足村民基本用水,也能保障村里农家乐及大型旅游项目推进。待项目建成后,能满足近5万人用水,彻底解决饮水难问题。
百姓有所应,政府有所答,这是开州区的一贯作风。
教育如何保障?建立从学前到大学的全覆盖教育资助体系,全面落实贫困学生教育资助。
基本医疗如何保障?健全完善标准化村卫生室434个,配齐配强基层医护人员,轮训乡村医生1914人次。
住房安全如何保障?采取财政支持、社会资助等方式,灵活实行“建、改、买”,加强“四类重点对象”危房改造,持续开展农村危房安全鉴定。
饮水安全如何保障?实施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解决季节性缺水问题,完善运行管护机制,确保已建工程正常供水。
……
寥寥数语不足以概括开州区所做的所有工作,但能窥见他们的态度,用真心真情问需于民,全区党员干部沉下心、俯下身,走村入户面对面对症解决贫困群众的急难事、烦心事,竭力做到问题一项项解决,实事一件件办好。
|“造血”打通通道:玄胡里面有“玄机”|
古话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东坪村因海拔高、山地广,有种植中药材的历史,当地的中药材玄胡远近闻名。2014年,该村因地制宜,借助国家整村扶贫产业补助项目25万元,扩大玄胡种植规模达500亩。
玄胡价值有多高?晒干后一公斤能卖40多元,远比种粮食强!
一亩玄胡,保守估计就能增收近4000元,效益非常可观。
村里为村民谋出路,鼓励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积极加入生产,其中32户贫困户还享受到种植、养殖产业到户扶持补助。他们不仅积极种植玄胡,还加大养殖业的投入,从多方面增收。
那么问题来了,有土地可以发展产业脱贫,没有土地的贫困户怎么发展产业?
还是以东坪村为例,当地在2017年发展惠丰种植家庭农场、勇敢种植家庭农场、熊雄水果种植家庭农场3家果园,分别流转土地112亩、220亩、133亩,发展沃柑、青脆李、红心蜜柚、樱桃等水果产业。
区农业农村委投入果园的产业扶持资金变为没有土地的12户贫困户的股金,通过利益联结脱贫转股的机制,贫困户当年便享受到了分红。
东坪村一域,折射出开州区全局,这是产业扶贫该有的模样。
近年来,开州巩固提升贫困村16.5万亩主导产业,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主导产业,每个乡镇(街道)培育1—2个扶贫产业,每个贫困村建设1个特色产业基地,推动授权使用“开味开州”区域公用品牌,叫响“开县春橙”等系列扶贫农产品。
当地始终坚持“产业扶贫事关脱贫攻坚大局”定位,在“建起来、售出去、联起来”三个环节全面发力,积极推动柑橘、生猪、中药材、水果等扶贫特色产业发展,为解决贫困户收入和吃穿问题提供坚强保障。
| 机制攻克堡垒:既要“战术”也要“战略”|
脱贫攻坚任务艰巨繁重,打赢打好这场贫中之贫、困中之困、坚中之坚的硬仗,意义重大。因此,除了战术必须精准,战略层面的顶层设计也必须到位。
开州区通过建立健全工作体制机制,狠抓突出问题整改,全力攻克深贫堡垒,不断巩固脱贫成果,贫困地区总体面貌得到改善。
当地严格落实“五级书记抓扶贫”“双组长制”“一把手”责任制,压实“6大责任体系”,2019年召开了区委常委会18次、区政府常务会22次,领导小组会议13次,全区性脱贫攻坚大会7次,专题调度会73次,区级行业部门联席会议67次,研究部署脱贫攻坚工作,做到月月有重要部署,周周有统筹调度,各项工作推进有节奏有章法。
在扶贫一线,开州区尽锐出战,1530名优秀干部驻村,调整优化40个扶贫工作团,形成帮扶干部真帮真扶的良好局面。
全区自上而下,市、区、乡镇、村四级联动,对深度贫困乡镇、脱贫任务重或某方面存在明显短板弱项的行政村开展挂牌督战,集中人力、物力、财力,较真碰硬“督”、凝心聚力“战”,解决制约完成脱贫攻坚任务的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确保高质量完成今年的各项目标任务,如期打赢脱贫攻坚收官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