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眼
2020-05-25
疫后地方“财困”凸显,如何改革?
近日,有媒体在部分省市采访调研发现,疫情对各地经济社会造成较大冲击。安徽东部某县1至2月份财政收入比去年同期降低了16.5%。该县财政局局长指出,受疫情影响商场停业,税收大幅减少。政府基金收入(主要是土地出让金收入)基本为零。
“我们1至2月份的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比去年同期下降29%。一方面是受减税降费政策影响,市县两级政府税收减少;另一方面是由于一次性非税收入大幅度减少,今年前两个月全市国有资源(资产)有偿使用收入还不到去年同期的三分之一。”西北某市财政局一位副局长告诉媒体。
一些地方财政本来就紧张,现在更是雪上加霜。东北某市一位副市长说,作为资源枯竭型工业城市,近年来受去产能等因素影响,该市财政已经出现困难,今年疫情又成为冲击税收、社保征缴的重大突发因素。
一些基层干部表示,中西部多数地方本来财政就不宽裕,突如其来的疫情对经济运行造成较大冲击。地方各项支出不减,还增加了防疫经费、一线人员补贴等额外开支,对地方“钱袋子”形成较大压力。一些地方现有财力在保工资、保运转、保基本民生方面已出现较大缺口,在经济建设、改善民生方面的支出更是捉襟见肘。
鉴于此,基层呼吁以更大力度改革纾困地方财政。东部某县一位财政部门负责人建议,在财税来源有限的情况下,今年必须更大力度地节流过紧日子,大幅度压减“三公”开支,清理并盘活存量资金。
基层“一把手依赖症”抬头
“上面一句话,下面一溜烟。”有媒体近日发现,不少基层干部群众常将这句话挂在嘴边。原本应该正常办理的工作,在某些环节一拖再拖、一推再推,直到一把手过问,才能有效解决。
北方某企业负责人说,去年,他跑一个和秸秆燃烧有关的清洁供暖项目,遭遇县区部门工作人员各种推脱:“政策规定不能烧煤,但规定上也没写可以烧秸秆。”无奈之下,他去找县区一把手,打过招呼后,事情办得非常顺利。
一把手抓,抓一把手,原本是行之有效的工作方法,但基层干部反映,近来“一把手工程”似乎成了筐,什么都能往里装,一些地方各项工作都要等一把手过问,靠一把手推动,希望得到一把手认可。
南方某市直单位办公室负责人说,上级对他们年度考核有一项是“领导批示”,且必须是省市党政一把手的肯定性批示。为此,即使工作没多少亮点,他们也得写专报递到上面“请批示”“跑批示”。
“条条块块的上级领导都在盯着,基层大事小事都要表态拍板,什么事都要亲自抓、亲自问、亲自管,实在太累了,我有时恨不得自己是副职。不是我揽权,实际情况就是很多事情不管都不行。”南方一名街道党工委书记坦言。
湖南师范大学法学院教授倪洪涛认为,基层权责不对等,是“一把手依赖症”的病灶。病症较为严重的地方,上下之间、部门之间、部门内部,多少都存在权责不清、边界不明等问题,必须持续深化机构改革,優化权责配置,加强制度建设,激发基层整体活力和创造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