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推进南南合作 搭建共赢平台 深化全球气候合作

2020-05-25王菁菁曾红鹰

可持续发展经济导刊 2020年5期
关键词:南南合作气候变化领域

王菁菁 曾红鹰

气候变化是全人类面临的严峻挑战之一,关系到世界人民福祉和各国长远发展,需要国际社会通力合作,携手应对。中国一直是气候变化南南合作的积极推动者和实践者。

2011年

中国启动气候变化南南合作能力建设培训项目,旨在帮助其他发展中国家提高应对气候变化能力。

2014年11月

中国发布《国家应对气候变化规划(2014-2020年)》,提出大力开展气候变化南南合作,支持发展中国家能力建设,拓展培训领域,创新培训方式,帮助有关发展中国家培训气候变化领域各类人才。

2015年11月

习近平主席出席联合国气候变化巴黎大会开幕式,宣布了中国支持发展中国家的新举措,提出启动在发展中国家开展10个低碳示范区、100个减缓和适应气候变化项目及1000个应对气候变化培训名额的合作项目(简称应对气候变化南南合作“十百千”项目),得到国际社会广泛赞誉。

2019年4月

习近平主席在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发表主旨演讲,倡议同有关国家一道实施“一带一路”应对气候变化南南合作计划。“一带一路”建设将为南南合作培训项目提供新的动力,为与有关国家共同携手应对气候变化提供新的帮助。

凝聚共识  交流成果  合作共赢

发展中国家虽然社会制度各异、社会发展阶段各不相同,但都共同面临气候问题,只有联合自强、互利共赢、团结互助,才能有效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挑战,实现共同发展。

基于这样的共识,为落实应对气候变化南南合作“十百千”项目工作以及“一带一路”倡议,生态环境部应对气候变化司精心组织策划,积极开展应对气候变化南南合作培训项目(以下简称“培训项目”),加强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生态文明建设理念的对外传播,全方位展示我国应对气候变化与绿色低碳发展政策与行动,向其他发展中国家系统介绍我国践行绿色发展理念取得的伟大成就和科技进步,以增强彼此在气候变化领域的相互理解和支持,提升应对气候变化能力。

截至2019年底,中国共举办了45期应对气候变化南南合作培训班,为120多个发展中国家培训了近2000名应对气候变化领域的官员、专家学者和技术人员,受到发展中国家的广泛好评。

通过课堂学习、参观考察、互动交流等多种方式,参训学员能够全面系统地了解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与行动;通过近距离了解中国低碳技术及产业发展,参训学员能够对比思考适应本国国情的应对气候变化方案。此外,参训学员不仅可与中国气候变化领域的专家学者就相关问题展开讨论,也可与来自其他发展中国家的学员相互分享应对气候变化的经验,增进交流互鉴。

培训期间,不少学员表达了与我国相关机构加深合作交流的意愿,有的已经签订了合作框架协议,不仅为后续有针对性地开展更深层次对接与合作创造了条件,而且为我国与学员国家开展长期交流合作奠定了基礎。

培训内容特色鲜明 、“干货”十足

2019年生态环境部主办的第一个援外培训项目即应对气候变化南南合作培训项目。应对气候变化司由发展改革委转隶生态环境部后,通过结合生态环境保护领域的工作经验和成就,为培训项目融入了新的特色。全年下来,生态环境部共举办了9期相关主题培训班,培训了66个发展中国家的230位应对气候变化领域的政府官员、专家学者和企业技术人员。

通过回顾近年的培训工作,我们可以看到应对气候变化南南合作培训项目呈现以下特点:

第一,坚持政治站位与国际视野,广泛凝聚应对气候变化的国际共识。开展培训项目是我国实施应对气候变化领域对外援助的重要方式之一。培训项目紧跟国家外交政策,服务“十百千”项目重大倡议,传播应对气候变化领域的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积极贡献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展现了我国的负责任大国形象。从培训项目参训学员众多、覆盖范围甚广、主题内容丰富、成果丰硕可以看出,我国应对气候变化领域的“朋友圈”已经越来越大,应对气候变化的共识已经越来越强。

第二,传播中国方案,讲好中国故事,增进国际社会对中国行动的认知。通过系统讲解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详细介绍我国应对气候变化政策与行动,以及我国的绿色发展理念和低碳技术应用实践,分享我国在能源转型、低碳发展等领域的成果经验,丰富多样的培训内容充分展示了我国生态环境保护所取得的成就,有效增进学员对我国发展理念及经济、社会、生态环境和人文历史的认知。很多学员表示非常认同中国政府在推动全球应对气候变化进程中所做出的努力和表率,回国后也会积极推动相关领域工作的开展。

第三,博采众长,发挥专业优势,充分展示我国应对气候变化领域成效的同时,搭建交流平台,扩展合作空间。生态环境部应对气候变化司高度重视培训项目,通过公开招标的方式择优遴选有突出专业优势的单位承办培训项目,确保培训内容的专业性、权威性,以及培训管理的规范性、有效性。

承办单位发挥优势,务求实效

生态环境部对外合作与交流中心是为国家环境保护和应对气候变化相关战略、规划提供重要技术支撑和决策依据的重要单位,其在培训内容中从政策、实践、技术等多方面重点介绍了中国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特别是应对气候变化、绿色低碳发展及与大气污染协同治理等方面开展的工作,分享了我国应对气候变化适应工作及中国重点行业治理的实践经验。此外,其还组织学员分享各国应对气候变化的经验和需求,研讨气候变化专业领域前沿问题等,促进了我国与其他发展中国家之间的交流互鉴。

清华大学发挥科研技术优势,首创与联合国绿色气候基金合作举办气候融资主题培训班,与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秘书处合作举办低碳技术与发展主题培训班。清华大学气候变化与可持续发展研究院牵头整合了能源环境经济研究所、中拉清洁能源与气候变化联合实验室等校内院所及清华控股等产业转化单位,设计了与气候融资和低碳技术与发展相关的“政策机制+产学研”培训课程。培训内容包括气候融资及全球气候变化治理、中国应对气候变化战略与政策、中国低碳技术及产业发展、低碳冬奥,并特别邀请国际专家开展提升发展中国家向国际气候基金申请气候融资能力的培训,为进一步开展企业对接和国际合作提供机会,为中国进一步开展应对气候变化国际合作等工作提供支撑。

航天东方红卫星有限公司发挥专业优势,牵头整合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下属卫星研发、地面支持、图像应用等相关技术单位,共同设计了理论与应用相结合的培训内容,系统全面地介绍了我国航天领域应对气候变化的能力及应用,为学员提供中国产品和技术转让平台;并通过交流了解各国航天产业发展政策、技术能力、合作意向、应用需求等内容,为进一步开展航天领域技术合作创造机会。2020年初,该公司承担的我国生态环境部赠送埃塞俄比亚创新与技术部的宽幅多光谱微小卫星系统正式交付,成为我国积极开展应对气候变化南南合作的又一重大成果,将进一步提升两国在应对气候变化与生态环境保护领域的合作。

湖北碳排放权交易中心有限公司是在应对气候变化、发展低碳经济、促进产业结构升级、推进环保机制创新,将湖北建设为低碳大省的目标下应运而生的。交易中心重点开展气候变化领域的知识与经验分享、技术转移、技术和制度层面的能力建设培训,主要分享了湖北省碳交易市场建设经验,展示湖北新能源产业发展和技术进步,带领学员参观了解企业如何节能减排,并加入模拟碳交易的实操环节,让学员对碳交易有更深入的了解,加强了我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交流合作。

第四,科学规范管理,提高培训质量,引入第三方监管机构辅助实施。为确保培训工作规范实施,生态环境部应对气候变化司委托具有承办商务部援外培训15年丰富经验的生态环境部宣传教育中心辅助实施培训项目。宣教中心根据国家财政部、商务部关于援外培训的相关管理规定,结合培训项目特点,建章立制,规范管理;对承办单位开展预培训,悉心指导培训实施,并开展培训效果评估研究。

来自“朋友圈”的评价

中国在应对气候变化和绿色低碳发展方面的知識和技术都更成熟,如新能源公交系统等。希望有机会在相关领域与中国合作,发展国内热电联产技术、可再生能源技术,并学习中国发展绿色低碳交通工具、发展新能源技术和设备、积极控制碳排放的经验,打造地铁和火车轨道交通网等。

——伊朗环境部国家大气与气候变化中心技术专家Seyed Mohammad Amin Mirrezaei

埃塞俄比亚已与中国在基础设施建设、适应减缓气候变化、可再生资源领域以及交通运输等方面开展合作。希望中国帮助埃塞俄比亚加强应对气候变化人力资源的开发和发展。

——埃塞俄比亚空间科学技术研究所主任Getachew Wollel Tiruneh

通过此次培训了解到中国在低碳技术发展及产业化方面所做的工作和中国在低碳技术发展路径方面的建议。中国的做法与发达国家不同,中国的做法在于提供自己的经验,而不是强调自己路径的正确性,并不强迫其他国家照搬自己的模式和做法,给了其他国家的人员进行思考和选择的空间,因此有着在更广阔领域合作的机遇。

——巴西米纳斯州天主教大学教授

Thaigo De Araujo Mendes

气候变化是全人类面临的共同挑战,多边主义和全球合作是应对气候变化的唯一正确途径。中国政府始终高度重视应对气候变化,坚定实施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战略。中国已成为全球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参与者、贡献者、引领者,一直积极引导应对气候变化国际合作。

应对气候变化南南合作培训项目的实施,对扩大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朋友圈”、筑牢相关领域国际合作的深厚友谊、搭建互利共赢的合作平台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同时也有助于同其他发展中国家共同探讨参与全球气候治理,实现全球气候治理目标,为携手保护好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家园,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了中国智慧。

作者单位:生态环境部宣传教育中心

猜你喜欢

南南合作气候变化领域
《气候变化》的披露要求与趋同分析
2020 IT领域大事记
领域·对峙
2007:绿色企业
2018年热门领域趋势展望
WHO:每8例死亡中就有1例死于空气污染
谷歌数据显示:美国人不懂气候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