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环境监测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2020-05-25姜晓赫高岩
姜晓赫 高岩
摘 要:随着人类社会生产活动的发展,水资源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坏和污染。水环境监测与质量控制,简而言之,就是指采用质量控制措施,实施对水环境监测过程的监测与误差控制分析,最终提高结果的精度,将分析的数据用于给定的范围,从而达到标准的要求,保证监测数据的可靠性和精度。本文主要对水环境监测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关键词:水环境监测;水污染;水资源
前言:
随着生产和生活用水需求量的不断增加,我国水资源保护面临着巨大的压力,水环境监测工作暴露出一些问题。为了解决水资源短缺和严重污染的问题,有必要不断推进水环境监测技术和管理体系的完善。
一.水环境监测质量控制的目的和内容
水环境监测综合质量控制管理的目的是将监测误差控制在一定范围内,以保证监测数据的有效性。因此,有效地加强实验室内部管理,尤其是建立科学合理的质量管理体系是十分必要的。其主要内容包括制定监测计划、确定监测数据的质量要求、提供适当的分析和测试系统。取样地点和方法、样品收集和储存、实验室用品和设备的选择、容器和量具的日常验证、试剂和标准物质的使用、验证分析方法、质量控制程序和技术培训等都是确保水环境监测质量的具体因素。综上所述,水环境监测的质量控制不仅要求对实验室内的分析进行质量控制,而且还要求对抽样过程中涉及的外部质量控制、数据报告质量控制以及其他影响质量控制的方面进行质量控制。
二.我国水环境监测问题的改进对策
1.水环境监测管理体制的完善
建立和完善管理制度,明确各部门的职责和权限,是保证水环境监测工作顺利进行和提高监测质量的基础和保证,因此必须从我国水环境监测的发展现状出发,结合环境监测工作的实际需要,建立和完善组织管理制度,明确各部门和岗位的职责,对实验室分析和相关管理工作进行阐述,建立有效的监督制度,保证涵洞工作的顺利进行。同时,要明确监测和监测技术人员的职责,把监测职责落实到具体工作人员身上,通过工作人员与各部门的配合,确保水环境监测工作的有效开展,不断提高水环境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和权威性,为水资源保护和开发工作提供依据。
2.提高监测指标体系的科学性
水环境监测数据信息可以为水质改善和水污染控制提供标有的依据,因此监测结果的科學性十分重要。我国当前的水环境监测指标体系尚未完善,没有形成科学的分析系统,这是未来工作的主要方向。构建科学的分析系统,可以对水环境监测的内容进行系统分析,并且与实验室分析的结果相结合形成准确的水环境监测数据,对水环境的变化情况进行准确预测,针对不同流域和不同季节环境下的水资源利用情况进行系统分析,有利于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
3.重视水生生物的监测
水生生物是水环境的综合表现,它们对于水环境的污染有直接的体验和反应,水环境监测需要重视水生生物的状态监测,可以及时发现水资源生态环境中潜在的污染源和危害,所以必须要重视水生生物的监测。一方面,运用水生生物暴露在化学物质中产生的反应可以判断出水环境与化学物质之间的联系;另一方面可以运用水生生物的监测结果判断出水环境的质量,对于水中存在的有机物进行评价,进而获得水环境污染的详细信息。目前,我国在水环境监测中可以监测的水生生物监测种类较少,与西方发达国家还存在一定差距,在相关工作方面仍然需要不断完善,同时加快行政法规的建设,为水环境监测工作的开展提供保障。
4.改善重金属监测频次
为了提高水环境监测质量,需要重视水环境优先监测项目的制定,并且加强有机污染物的监测力度,重视水种重金属的控制。我国水环境中重金属的浓度相对较低或者基本达标,这使得重金属监测频次的制定具有更大的灵活性,比如通常情况下重金属的监测频次是每年一次,在重金属监测结果达标后,仍保持每年监测一次;如果重金属含量超标,那么下一年度超标重金属项目按照常规频次进行监测,其他未超标项目每年监测一次。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我国正面临严重的水资源供需矛盾,而水污染问题导致了水资源供需不平衡的日渐激烈,极大的影响了水资源的利用效率,也从某种程度上影响了水资源的优化配置,因此,必须要对现有的水环境监测技术进行更新与完善,促进相关管理体制和制度的完善,制定科学的监测目标,提高水环境监测质量,才能为水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提供更准确的依据,从而促进我国水资源保护成果的提升。
参考文献:
[1]宛阳.浅析我国水环境监测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J].化工管理,2016(03) .
[2]林亚春.水环境监测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环境与生活,2014(05) .
[3]席凌.当前我国水环境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D].山东大学,2008.
[4]陆璐.我国水环境监测存在的问题及相应对策研究[J].河南水利与南水北调,2016(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