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学生为中心 运用互联网思维提升网络“带课”知识转化

2020-05-25胡杨

科学与财富 2020年9期
关键词:用户思维网络语言

胡杨

摘 要:在网络授课的潮流下,将网络“带货”的思维,迁移到网络“带课”的设计与运用中,形成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前设计,聚焦学生对知识的参与感的课中突破,以大数据信息反馈为切入点的课后反思,从而提升网络教学的知识转化。

关键词:用户思维;兜售参与感;网络语言;大数据反馈;知识转化

突如其来的疫情,让网络教学成为新晋“网红”,让老师从三尺讲台转向方寸屏幕,借助于腾讯课堂、钉钉、腾讯会议、云班课、学校的网络教学资源平台资源的搭建,老师们快速进入主播角色。网络课堂,变化的是技术手段,不变的是学生为中心的理念。知识在网络课堂中的传播类似于直播间中的“带货”,更加需要注重知识的转化率,因此,教师应运用互联网思维去设计和转换课堂知识,从而提升知识转换率。下面笔者就自己的经验谈谈几点感受。

一、以互联网中的用户思维做网络课程设计,教师应学习用户思维模型,快速完成思维方式的转换。

互联网思维最重要的是用户思维,将用户思维方式迁移到网络课堂的课前设计中,是知识转换的关键一环。互联网用户思维指在价值链各个环节中都要以用户为中心去考虑问题,只有深度理解用户才能生存,没有认同就没有合同。遵循这一思维方式,网络课程在设计之初,确定了教学目标,对学情进行分析后,教师应站在学生的角度去考虑课程知识点的设计,转换思维方式,以学生为用户,以学生最能接受的方式为出发点,对需要学习的内容进行设计。

用户思维涵盖最经典的Who-What-How模型,Who-目标消费者(参与网络学习的学生),What-消费者需求(学生的需求,网络参与感),How-怎样实现(全课程知识点均有学生的体验),遵循这一理念,教师可完成网络课程的思维方式的转换,从而提炼出每次课程的知识结构的设计。

二、迁移互联网思维中的用户参与感,网络教学中的学生参与感是提升课堂知识转换的重要一环。

课堂知识转化一定要嫁接在学生参与的基础上,鉴于网络授课的局限性,教师主要运用提问和讨论等方式对课堂知识点进行把控。为保障教学转化,授课过程中每个知识点的设计中均有学生的参与,教师可设计系列问题,并将知识点与问题结合在一起。设问从简单的入手,步步深入,由易到难,会提升学生的学习成就感,正面反馈吸引学生;参与的方式可问答、可讨论,但建议简单的问题由课堂上活跃度不够的学生来回答,抓住不活跃的“关键的少数”,提升他们的专业自信,吸引他们继续学习下去的动力就是让他们也参与进来,激发他们的探究心理。而其他的“沉默的大多数”因为在自我学习上的良好习惯,会自觉的进行课程初步学习。进而营造网络课堂的学习氛围。

全员参与的讨论中,教师能够从学生参与回答的讨论区中抓住一些学生的个性化回答,通过鼓励和一些网络化的语言,带领学生进入深度领域的思考,完成课堂知识目标的达成。教师借助给予学生贴个性化标签,吸引学生的深度参与学习,从而实现知识点的深度转化。

三、将互联网思维中的兜售参与感与重难点知识相结合,从而更好的实现重难点知识的转换。

互联网思维中的兜售参与感,是通过用户参与去优化产品,每次新品上市,把设计款式放到粉丝群,让粉丝投票,最终决定潮流趋势。而对于课堂教学中的重难点突破,一直是一个课堂上值得教师去深度探讨的地方。教师不妨将重难点知识的传授设计成2-3种不同的授课模式,课前下发给学生,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先去选择或修订,从而达到重难点知识在学生传播层面的初步认知,学生有了选择权,会认真去研究这个问题,也间接的推动了学生的课前预习。学生及时将选择反馈给任课教师后,任课教师再根据学生的信息反馈,对重难点问题的课堂传播方式和方法进行修改。在网络课堂的实施过程中,因为有了学生自己的选择和参与,重点知识的讲授会更能直击用户的学习体验,学生实现二次学习,从而突破重难点知识在网络课堂中的转化。

四、将互联网中的“带货”网络语言搬入网络课堂,让网络“带课”的语言环境变得生动有趣,为知识的传播定制标签化语句,从而提升知识转化的简约。

"Oh,Mygod!我的天哪!"、" 选它!"、“54321”、“666刷一波”、动漫二次元语言, 网络直播中的“带货”台词,嫁接进入到网络课堂,不仅调节气氛,吸引学生们的注意力,而且可以做为知识个性化的标签,加深印象。简洁清晰的语言节奏,也是辅助知识转化不可或缺的一环。教师可通过适当的模仿,并运用教学经验适当的加入到网络课堂教学中,网络语句应简洁清晰,若能与重点知识嫁接到一起,则形成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五、运用互联网中的大数据思维,解决网络授课的课后反馈,实现知识转化的闭环。

用户在网络上一般会产生信息、行为、关系三个层面的数据。这些数据具有沉淀性,有助于企业进行预测和决策。同样,学生在互联网教學中产生的互动课堂信息和停留课堂时间的信息,也需要任课教师课后去仔细分析,从而对自己的课程进行评估和课后思考,教师还可以通过相关数据分析反馈,找到自己的授课“盲区”,提升授课教师的网络教学水平。至此完成一个完整的网络授课转化的闭环。

通过本文的论述,希望能够为网络教学的课堂设计和实施提供参考,共同提升课堂课堂的知识转化率。

猜你喜欢

用户思维网络语言
互联网环境下如何进行图书的产品设计和营销加持
基于互联网思维的图书馆阅读推广思路探讨
《济源晨报》微信公众号赢得近20万粉丝的“宝典”
网络语言对汉语言文学发展的影响
从模因看网络语言的流行和传播
网络语言朝生暮死现象探析
模因论视域下的网络语言汉英翻译
模因论视角下的英汉网络语言对比研究
符号学视域下的网络语言传播研究
“互联网+”模式下用户思维对电影内容的影响张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