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命运偏爱“延迟吃糖”的小孩

2020-05-25周刚

当代工人 2020年8期
关键词:棉花规则实验

周刚

脑海中闪现一个念头,就一定要马上做到。比如说,想吃炸鸡,马上拿出手机叫外卖,放下自己正在进行的减肥计划;比如说,刷微博看到一部很吸睛的电视剧,马上就要找到这部剧的资源,顾不上此刻正在准备的考试……脑海中想到一件事就一定要马上去做,不能等。

“及时满足”又名及时行乐。这个词听起来是很美,有种热烈的干脆感,但人生那么长,谁都不是只活这么短暂的一小会儿的。于是,好好的人生,被自己越走越狭窄。

社会学者在大量调查中发现,“及时满足”是在儿童时期就建立起来的一种思维模式。长大之后的“想要吃炸鸡马上叫外卖” 与幼时的“想要玩具马上就买”一样,这种大脑简单的思考路径,都是因为在童年时期没有建立“延迟满足”而付出的巨大代价。

我想要的,等等再要

与“及时满足”对应的概念是“延迟满足”。这个概念来源于一个叫“棉花糖”的实验研究,设计者是美国斯坦福大学心理学教授沃尔特·米歇尔。实验中,十几名幼儿园的儿童,被引导在椅子上静坐15分钟,面前摆放着孩子们爱吃的棉花糖和饼干。

研究员制定了规则,开始测试:孩子们可以马上吃掉糖,但没有奖励;如果能够等研究人员回来再吃,会额外得到一颗糖作为奖励;实在不愿意等待的孩子,可以按响桌子上的铃,研究人员会马上返回,你可以吃掉糖,但是必须放弃第二块。

实验开始后,他们发现:一少部分孩子不假思索立刻吃掉了糖;多数孩子猛盯着棉花糖,30秒后等不下去了,开始摇铃;只有约30%的孩子成功等到实验者返回。

多年过去,实验追踪发现:那些擅长等待的孩子,未来的职业发展更容易成功,而不擅长等待的孩子,成年后更容易体重超标,沾染毒品,成就相对较低。

为了解释这一现象,科学家对实验者进行了脑部fMRI扫描,勾勒出了自我控制線路的脑部神经线图。结果发现,有自我意识的孩子更有耐性,更擅长推迟享受,从而获得更持久的幸福感。

著名心理学家查理·芒格在南加州大学商学院演讲时,引出了一个十分有趣的心理学概念“祖母的规矩”,这个概念跟“延迟满足”十分相像。意思就是“小孩在吃甜点之前,需要先把自己的胡萝卜吃完”。在这个语境下,“甜点”是我们的终极满足,“胡萝卜”就是需要延迟的部分。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的困难往往比“胡萝卜”更大,时间跨度也更长。更多的人就像“棉花糖”实验里面的孩子,明知道后吃糖会得到更多的奖赏,但是诱惑太多。

享受等待  享受自

即时满足是一件欲望等级很低的事,而克制是一种很高级的能力。 当一个人目标明确,且有足够的耐心和意志力来投入而不急于求得回报的时候,痛苦就变成了勋章,回报也将自然而然地降临。

延迟满足不是单纯地让孩子学会等待,也不是一味地压制他们的欲望,更不是让孩子只经历风雨而不见彩虹,说到底,它是一种克服当前的困难情境而力求获得长远利益的能力。这种能力会从以下4个方面对孩子的成长产生影响。

第一就是社会化。成人有成人的世界,孩子有孩子的世界,除了年纪不同,这两个世界有着相似的运行规律。在家里,孩子是小皇帝,说一不二,当很多孩子聚在一起,你还当自己是皇帝,那让其他皇帝怎么办呢?在一个社会化的群体里,皇帝有时候也需要低头,毕竟和平相处才是主旋律。延迟满足能力强的孩子更懂得忍耐,也更容易相处,从而获得更高的社会评价。

第二,延迟满足可以起到调节情绪的作用。5岁左右是孩子的情绪逆反期,有经验的家长都不会带这个年纪的孩子一起逛商场,因为一旦孩子盯上了某件玩具,要是不买那就别想回家了。同样一件事,如果换成一个具有延迟满足能力的孩子,你跟孩子商量,下次再买吧?可能孩子心里也不太愿意,但嘴上会跟你说,好吧,那就下次吧。这种行为调节能力会建立起更大的行为适应性,从而帮助他在未来社会事务上获得成功。

第三,延迟满足可以促进儿童的学习。把学习当乐趣固然是好事,可能做到的恐怕不多,古人说学海无涯苦作舟,说明学习对于大多数人来说都是一个枯燥的过程。如何苦中作乐?你得有一个坚强的意志做后盾,而意志力正是延迟满足需要的一个条件。意志坚强的人更自律,这种自律的好处往往也会体现在成绩上。

第四,延迟满足能力让人着眼未来。有一种流行的说法叫“着眼当下”,听着好像很有道理,但是如果有一个更好的未来在前面等着你,你还会只顾当下吗?有些人还是会的,因为缺乏延迟满足能力,就像棉花糖实验里等不及要吃糖的孩子。具有延迟满足能力的人相比于没有延迟满足能力的人确实更容易获得成功。

延迟一分钟

是不是每个孩子都可以培养出延迟满足能力?希望总是美好的,可现实并不总是尽如人意。究竟是什么原因使一部分孩子无法获得延迟满足能力?安全感、规则意识以及家长的信用,都对孩子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0岁到3岁是孩子获得安全感的主要时期,在自己哭闹的时候,孩子期待来自妈妈的安慰。家长常误以为这是孩子在无理取闹。我们姑且不讨论孩子哭闹的原因,在这一特殊时期,父母无条件的爱与安慰对孩子来说是一种刚性需要,家长满足了孩子的需求,孩子才会有安全感,而安全感正是延迟满足的一个前提。

规则意识和家长的信用也是孩子获得延迟满足能力的前提。不讲信用、无视规则,为了达到目的不择手段,孩子如果学会了这些错误行为,真有利益摆在眼前的时候,他们能抵抗得了吗?

要想培养延迟满足能力,首先要从“一分钟开始”。并不是故意让孩子等待,也并不是时间上必须刚好是一分钟,如果生活中出现了需要孩子等待才能得到东西的时机时,家长是可以借此对孩子进行训练的。

孩子想吃西瓜,你刚巧在厨房炒菜,腾不出手给孩子切一块,这时候就是训练孩子延迟满足的好时机。你可以告诉孩子,我在做菜,做完给你切。孩子的延迟满足能力就是逐渐从生活中一点一滴的小事培养出来的。

其次,等待时不必过分关注。记得电影里有一句经典台词:等待也是一种幸福。但是对于一个孩子来说,等待非但不幸福,反而是一种痛苦。作为一个家长,看到孩子为了一块西瓜坐立不安,你可能会心疼,再心疼也要控制住立刻满足孩子的想法。等待虽然不幸福,对孩子来说却是成长的过程。

第三,可以采用代币法。“币”就是钱,代币法就是用一个象征性的东西代替钱币进行奖励的方法。它是一种激励系统。比如孩子想买一件新衣服,这时候家长可以为买衣服这件事设置一个前提条件,例如在幼儿园得到5枚老师奖励的小星星。这样做的结果是,孩子为了得到新衣服,在幼儿园的表现更好了,家长也达到了培养孩子延迟满足能力的目的。

需要注意的是,延迟满足是建立在规则基础上的自我控制能力,对于一个正常人来说,喜欢自由,不喜欢规则的束缚,这是人之常情。如果孩子已经处于规则的控制范围,就像“棉花糖”实验中的孩子必须等待20分钟才能吃到2块糖,在孩子等待的过程中,家长就应淡化对孩子进行干扰。

意志力决定命运。让我们引导孩子做那个延迟吃糖的小孩,等待时间给他的奖赏。

猜你喜欢

棉花规则实验
棉花是花吗?
让规则不规则
雪白的棉花堡
声波实验
关于植物的小实验
不如吃茶去
采用C—NCAP 2006年版管理规则
不可思议的棉花糖小村(上)
最酷的太空实验
二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