偷走好运的骗子
2020-05-25
您好!前段时间我机缘巧合得到了炙手可热的升职机会,同事纷纷道贺,我却如坐针毡,不想升職只想逃跑。我打心底觉得自己配不上这个位置,同事的道贺,在我听来更像是调侃和挖苦,就好像在等看我何时露馅、出丑。为了不让人看出来我不配、说三道四,我每天活得像一个演员,一面想方设法地扮演一个优秀员工的样子,一面又时刻担心面具会被识破,那个懒惰的我、没有责任感的我、自卑的我一旦暴露,会失去所有人对我的信任。我该怎么办呢?
焦虑的兔子先生
曹序 心理咨询师
兔子先生你好!不知道你是否听过“冒名顶替综合征”,用于形容这样一类人:他们可能在社会标准中已经取得了不错的成就,在他们心里,却始终认为自己配不上所取得的成就。正如你感觉获得赞许的似乎是另一个人,而他们不过是“冒名顶替”的骗子。
这种感觉就像是你拼命攒钱想去米其林餐厅吃大餐,可当你真的在餐厅坐下时,却无法好好享用它。因为你觉得自己与这里格格不入,别人一眼就能看得出——你不属于这里。
你无须感到恐慌,因为它并不是什么心理疾病,也不仅仅只发生在你一个人身上。美国乔治亚州立大学曾进行过一项心理学研究,发现在受访的成功人士中,33%的人都认为自己的成就不是理所应得的,甚至许多名人都曾公开承认自己有“冒名顶替综合征”。就连爱因斯坦也曾在晚年表示,自己是一个“无意识的骗子”。
一个人为何如此坚定地相信“我是一个骗子”呢?
或许与如何看待成功有关。心理学家亨利·默里将人们“渴望完成艰难的任务、克服困难、超越自我”的需要命名为“成就需要”。个体的归因方式则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你的成就需要。归因方式是一个人对事件原因的解释与归纳。放在成功这件事上,即当你成功时,你会怎样去解释它。
在心理学,通常可以从3个维度来解释成败。
一是控制点:你是从自身找原因,还是从外部环境找原因。如小时候你某一次取得好成绩,若归因为“考试状态不错”,则为内部归因;若归因为“题目太简单”,则为外部归因。二是可控性:如“是否努力”“是否花费时间”,皆为你能控制的因素,像“家庭出身”“工作环境”则为不可控的因素。最后是稳定性:譬如面对赏识,有人归因为“自身能力强”这类稳定的、不轻易改变的原因,而在你看来升职是“机缘巧合”,显然你是一个偏好不稳定归因的人。
自认“冒牌者”的人常会将自己的不足放大,将每一次挫折都归结于自身内部不可变的因素,将自己的成功进行外部归因,无法将取得的成就与自身真正联系起来,觉得自己是个偷走好运的骗子。
不同归因方式本身并无好坏之分,但如果你在生活中感到难以忍受的痛苦,无法享受生活的乐趣,不妨试着做一些反思和改变,尝试回忆一次失败或成功的经历,看看自己在这3个维度上,分别以哪种归因方式来解释这一次经历。
此外,研究发现,许多有“冒名顶替综合征”的人都是完美主义者,尤其在对自我的评价上。反观你自己,是否正是如此呢?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每个人身上都有其不完美。了解是改变的第一步,愿你读到这里,能对自己多几分了解,少几分忐忑,由衷为成功感到快乐,也包容不完美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