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课本剧在文言文教学中的有效性运用

2020-05-25张燕

课外语文·上 2020年5期
关键词:课本剧文言文有效性

【摘要】文言文教学一直是高中语文教学的重点与难点,但学生往往谈文言文色变,如何改变文言文教学的困境,让学生乐学文言文,爱学文言文?表演课本剧是一种很好的形式。但现在很多课本剧表演流于形式,课堂上热闹,课下学生毫无所得。笔者以《荆轲刺秦王》一文中“廷刺秦王”部分为例,以课本剧为切入点,试对课本剧教学的有效性做了一次探索。

【关键词】课本剧;文言文;有效性;廷刺秦王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0490(2020)13-0060-01

【本文著录格式】张燕.浅谈课本剧在文言文教学中的有效性运用——以《荆轲刺秦王》中“廷刺秦王”为例[J].课外语文,2020,19(13):60,62.

学生不愿学文言文,原因有二,一是文言文中的内容离学生生活的时代较远,学生不感兴趣,二是文言文字句艰深,学生读不懂。《荆轲刺秦王》是人教版高一语文第一册的课文,而“廷刺秦王”是全文的高潮部分。以往在讲授这节课时,笔者也做过课本剧的尝试,当时是让学生先演课本剧,老师再讲课。这样下来,有一定效果,但出现演、讲分离的情况,表演流于形式。经过多次的尝试,笔者发现,以表演为切入点,用对表演的评价串联起课堂教学,效果更佳。

一、编写剧本,展现情节

在学习“廷刺秦王”这个部分前,我事先让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准备了课本剧。学生通过编写剧本,对文章内容已经滚瓜烂熟。并且根据自己的理解,通过联想与想象,对情节做了一些合理的改编。比如:为了表现刺杀时的险象环生,追杀秦王时,不仅要绕柱子跑,还要再绕着教室跑一圈;为了表现秦王在遇刺时的惊慌,在他斩杀荆轲前,可加一句“万万没想到你竟然敢来行刺本王!”这些细节的加入,让情节更加完整,故事更具真实感。在课堂上,将他们排练的内容呈现给其他同学,通过表演这种直观的视觉呈现,学生不仅了解了故事内容,而且对情节的印象深刻,便于后面教学的开展。正如曹禺先生所说:“学生参加演戏,可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演戏里的人,就必须理解他们的思想和感情,要具备活泼生动的想象,也要有一定的表演能力,使他们对听课读书产生兴趣。”

二、提问引导,激发兴趣

一般的课堂,是将戏剧表演作为情节展示呈现给大家,但这显然没有充分挖掘这段表演的价值。围绕这段表演的评价,不仅是参演者特别希望听到的,也能调动观众的兴趣与热情。表演后,我给学生一个问题——谁演得最好?学生脱口而出自己的答案。老师此时就需要引导学生,依据是什么?什么样的表演是好的表演?学生进一步明确感情是否投入,在言语、动作、心理等方面是否表现到位,台词是否过关。带着这一评价标准,老师继而再让学生回到课文中去检验他们最初的答案是否准确。这就激发了学生带着问题去探究课本的兴趣,很自然地学生会关注到文章中的情节,甚至是细节,对人物形象也有一个再认识的过程。

三、再现情节,推敲字句

老师首先让学生分组探讨这部分中同学表演的台词、情节是否符合原文,这就让学生回到文本中去看人物各自涉及到的情节的文字。而在这时,一些细节容易引起学生的注意,这些细节处,往往也是文言知识要重点掌握的地方。比如有同学说“以次进”,荆轲和副手进去时做到位了。但秦武阳“色变振恐”,这里是脸色,而表演者却处理成了手在抖动。同学指出问题后,借着这个时机,让表演的同学再来表演一下这个动作,进一步加深对“色变振恐”这个词语的理解。有同学提到秦王细节处理得好,比如拔剑那个情節,他有握住剑鞘拔不出来的动作,而且他是把剑背在身后的,符合“王负剑”这个情节。荆轲追他时,绕着柱子跑,而原文中“还柱而走”就是绕着柱子跑的意思。荆轲的表演情节上也是很不错的,比如“顾笑武阳”他有一个回头的动作。在刺杀不成功时,他“引其匕首提秦王”,他是有一个举起匕首掷击的动作。而“倚柱而笑,箕踞以骂”这里他倚着柱子笑骂,但没有“箕踞以骂”,老师就带着同学理解“箕踞以骂”,应该怎么演。学生通过探究得出“箕”是名词用作状语,翻译为像箕一样,表演时要两脚叉开,老师让学生再次示范表演,加深印象,通过此问,学生不仅理清了主要情节,还掌握了文章的重要字句,

四、合作探究,品评人物

在前面探讨的基础上,老师再一次让学生探究演员在表演时是否将各自的性格特点展现出来。学生通过再次回归文本,去归纳概括人物各自的性格特点,进而做到评价有据。有同学评价荆轲演得好,在刚进去见秦王时,荆轲不慌不忙,把他的沉着冷静表现得很到位;在刺杀秦王时,他一而再、再而三努力拼命地追赶,充分体现了其英勇无畏,感觉特别的虎;而最后倚柱笑骂时那三声“哈哈哈”的大笑,表现出他对秦廷的藐视,后面那一番话更是突出了他的视死如归。无论是演员的语言还是动作,展现出了英雄荆轲的风采。又有同学谈到秦王,认为演员最棒的地方是演出了秦王的残暴,尤其是在荆轲倒地后的那一阵狂刺,非常凶狠。另外秦王在看到燕国地图时欣喜的表情,感觉特别贪婪。而在荆轲追逐秦王时,秦王那惊慌失措的表情,跟前面的贪婪得意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演员在表情的处理上很好地展现了人物性格。通过这个问题的设置,学生在探究中深入地去品评人物形象,将课本剧表演与人物形象分析有机结合了起来。

五、角色带入,生涯规划

通过这一堂课,不仅让学生掌握了故事情节,理清了文言知识,分析了人物性格,还让学生在表演过程中对演员这个职业有了新的认识,演员不再只是台上的光鲜亮丽,还有台下辛苦的背台词、揣摩人物、不断排练……有学生在演完后告诉我,通过演课本剧,自己真正体会到了“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的含义。还有学生说通过这次排演,觉得自己喜欢上了演员这个职业,因为可以体会不同的时代、不同人的人生经历,希望以后能有更多机会进行这类活动。还有人说发现自己适合当导演,因为自己总是喜欢去研究台词,看别人没演好,总想跟别人讲戏。听到这些反馈,老师忽然发现,这不就是最好的生涯规划吗?最好的生涯规划,不是纸上得来,而是学生要真正去身体力行,是让学生在体验中去感受这个职业,全面认识这个职业,进而思考自己是否真正喜欢并适合这个职业,真是一举多得。

不仅该课,其他故事性较强的文言文也可以用课本剧教学的形式,如《鸿门宴》《苏武传》《廉颇蔺相如列传》等,表演课本剧只是形式,更重要的是以这种形式为切入点,围绕表演合理地提问、评价,让演和教有机结合起来,让学生真正参与到课本教学与研讨中来,在活动中学习文言文,在活动中真正有所得,让课堂教学事半功倍,寓教于乐。

作者简介:张燕,女,1986年生,四川隆昌人,哈尔滨市第三十七中学校教师,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中国古代诗歌研究。

猜你喜欢

课本剧文言文有效性
PEP《英语》六(下)课本剧Freer and happier
小题精练(二) 文言文翻译
小题精练(一) 文言文翻译
中职语文课堂课本剧运用现状的调查
中职语文课堂课本剧运用现状的调查
如何提高英语教学的有效性
制造业内部控制有效性的实现
提高家庭作业有效性的理论思考
初中文言文的“教”与“学”
让文言文阅读在选择中渐进——以《师说》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