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中学语文教学中渗透中国传统文化
2020-05-25田玲
田玲
摘 要:随着时代的发展,国家越来越重视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注重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全面提升。语文教学是学生学习的基础学科,通过语文学习,教师注重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语言素养,从而提升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的文化底蕴。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精华,彰显了中华民族的文化发展,对学生的综合发展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本文将从中国传统文化对中学语文的意义出发,针对当前中学语文传统文化的现状进行分析。
關键词:中学语文;教学;中国传统文化;意义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20)16-0071-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0.16.035
素质教育的开展,使教师越来越注重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越来越注重传统文化对学生的促进作用。我国传统文化的发展是建立在悠久的历史之上的,内涵深厚,具有重要的意义。在中学语文的教学中加入传统文化,不仅可以促进传统文化的发展,还能在这个过程中提升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理解。我认为在初中阶段进行传统文化的渗透十分有必要,这对学生及传统文化本身发展来说都有着重要作用。
一、中国传统文化对中学语文教学的意义
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对中学语文教学有着重要意义,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阐述。
首先,在中学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能够让更多的人了解到中华民族的历史发展。传统文化的发展与弘扬经历了时间的选择,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越来越重视弘扬传统文化。在当今发展来看,一些地方对传统文化的重视程度不够,在语文教学中对传统文化的强调,有助于增强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同与宣传。
其次,在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有助于提高学生对优秀文化的学习兴趣。一些传统文化的授课内容基本以古文、古诗为主,这种形式的知识,对于现代学生来说不太容易接受,他们在学习时会感到有一定的困难,但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可以采用多种形式的教学方式,例如情境创设、角色扮演等方式,让学生参与到传统文化的学习中去,这种多样式的学习方式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又能够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传统文化的学习过程中去,在兴趣中学习,在乐趣中提升个人文化素质。
最后,在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能够帮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通过对传统文化的学习,明确自身在发展过程中所应追求的目标与应实现的理想,通过对传统文化的学习更好地发展自身,促进个体发展,在接受学习中提升个人思想道德修养。通过对传统文化的学习,能够了解在传统文化中古人的思想境界与智慧,在不断提升个人的人生观、价值观的过程中来发展学生的整体素质。
二、在中学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策略
(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学生学习的兴趣是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学习的重要保障。在中学语文学习期间,首要关注的是注重对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在强烈的兴趣驱使下来促进对传统文化的学习,在强烈的好奇心下激发学生内心对传统知识学习的渴望。教师在此过程中要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来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如通过各种方式进行导入活动,让学生在课前就所要学习的内容产生兴趣,通过设疑、提问、视频等方式让学生对本节课的内容产生兴趣。另外,还可以成立小组,通过小组内任务的发放让学生在组内更活跃,针对传统作品进行探讨。还可以通过学生喜欢的方式来组织传统文化知识的学习,使学生在兴趣中、在好奇中提升对传统文化的学习能力。
(二)丰富传统文化教学方式
首先,通过创设情境,营造氛围,让学生在情境中感受传统文化。教师在日常生活中就要让学生感受到传统文化带给我们的影响,通过布置黑板报、提示语、张贴古代名人的真迹等方式,让学生时时刻刻感受到来自传统文化的影响,如张贴一些名言警句:“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等,这些与学生实际生活联系密切,能够让学生联系自身的同时加深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在潜移默化过程中受到传统文化的影响。
其次,组织国学朗读。在学生早读前或中午上课前,为学生安排五到十分钟的时间学习国学文化,可以教师为学生提供一些关于古代名人的知识,也可以组织学生自行准备自己要学习的传统文化内容,通过名人故事、古诗古词的收藏与分享,利用琐碎时间来增强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学习。
再次,针对学生的年龄阶段,组织多种形式的活动让学生参与到传统文化知识的学习中去。如通过创设情境、赋予角色,进行角色扮演等方式,让学生在游戏的过程中感受传统知识带来的体会。如教师可以组织一学期三次的传统文化读书比赛,让学生通过准备资料更多地了解传统文化;或者定期举办全校范围内的传统文化比赛,可以设置朗诵组、书写组、知识竞赛组等,来让学生选择自己擅长的项目参与比赛,通过比赛可不但以促进自己对传统知识的学习,还可以看到同龄人对传统知识的掌握情况。除此之外,还可以针对古代的中国画、戏剧表演等方式来举办活动,促进对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
最后,结合现代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不同于传统学习模式,在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下,教师可以结合现代化教学手段通过更多样的方式让学生了解到传统文化,例如在学习过程中加入一定的古代曲子作为背景音乐,或者通过播放与史诗还原度极高的视频来让学生了解当时学习知识的背景。另外,还有百家讲坛这类节目可以普及更多的知识让学生更全面地去了解当时的知识背景,这样现代化的方式能够提供给学生多方面感官的刺激,加深对学习内容的理解,提高了学生对所要学习内容的兴趣。
(三)深入挖掘教材
传统文化中蕴涵的精髓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教师要善于组织学生不断地针对传统文化的内涵进行挖掘,这些保留下来的传统文化能够在很大程度上为学生提供指导、提供帮助。教师在进行语文教学过程中,针对传统文化中蕴涵的深刻内涵步步引导,让学生明确传统文化背后隐含的智慧,例如在学习儒家文化时要知道儒家代表人物所主张的不同,但总的还是围绕“仁爱”思想,明确不同古代派别文化下所主张的核心,在核心下开展知识的挖掘。另外,对一些文人的诗词的学习,更是要结合这个作者的生平与时代背景,在这些古代文人的情怀下学习中华民族所包含的人生哲学思想与崇高境界。
(四)通过联想的启发,建立情感沟通的桥梁
教师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需要进行对学生想象能力的启发,对学生思维进行调动和拓展,激发学生学习的激情。学习的热情可以对学习效果有所催化,当学生的学习热情被调动的时候,才能够更好地进行传统文化教育的贯彻和实施。例如,在进行教师课文讲解的时候,需要先进行时代背景的介绍,通过对课文内容的讲解,对课本内容人物进行重点的介绍,让学生充分体会到爱国的情怀,对革命英雄的热爱,从而珍惜自己现在的幸福生活。
(五)通过对语文课外活动的集合,强化传统文化的爱国思想感情
首先,在进行语文的课堂教育的过程中,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的教育,并非一蹴而就的,需要教师在语文学习的基础上进行有效的渗透。曾经有相关学者也表达过这种理念,让学生爱国并不能通过教师的一些高谈阔论实现,应当让学生有切身的体会。因此,在进行语文教学中,需要进行语文课外活动,对学生爱国情怀有所激发。比如,在一些较为特殊的日子里,国庆节、端午节、建军节等可以组朗读比赛,歌咏比赛以及作文比赛等,使学生切实感受到热爱祖国的强烈氛围。与此同时,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一些下乡活动,深切地对当地自身所处的地理环境以及人文环境有所认识,同时对当地发生的革命事迹进行调查和记录等,这些做法能够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
其次,朗读课文,激发爱国主义的情感。语文课本中有许多的课文,教师可以通过声情并茂的方式进行教学,可以通过提倡鼓励学生大声地进行朗读,朗读能够有效地对学生的情感进行调动,这是语文学习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手段,也是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方式之一。
比如,在讲解《颐和园》的过程中,教师可以结合课本的注释、内容以及图画等对课文进行预习和朗读,朗读是对早读时间的利用,便于学生进行大声地朗读,当学生对课文深刻理解之后,教师再对学生进行引导,让学生想象自己置身于万寿山或者颐和园的一个角落,看到祖国的无比壮美的山河,心中的爱国情怀油然而生。民族自尊心以及自信心都能够得到很好的彰显,同时也可以让学生对颐和园修建的背景有所认识,颐和园的修建是慈禧太后为了过寿对海军军费有所挪用,导致的后果和教训让学生看清楚了当时清政府的腐败,认识到了今天幸福美好生活的来之不易,从而更加增强了爱国的情怀。
三、结语
总之,在初中语文教学的过程中渗透传统文化的教学,在初中教学期间是十分必要的,也是教师应该努力的方向。传统文化的渗透让学生在学习语文知識的同时增强了个人能力,使学生素质得到了全面的提升,同时也使学生更深入地了解了中国的传统文化,增强了爱国主义情怀。尽管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还会有部分教师仍对传统文化的教学不够深入和彻底,但我们一定会在发现问题的过程中不断地进行纠正,不断地进行总结,从而能够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将传统文化知识融入到语文教学中,真正实现语文课堂的完善,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全面提高学生素质。
参考文献:
[1]蔡兆云.浅析传统文化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J].课程教育研究,2019(24).
[2]刘春华.传统文化教育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J].科普童话,2018(37).
[3]安淑静.如何在中学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教育[J].中华少年,2019(3).
[4]黄沥莹.浅谈传统文化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J].作文成功之路(上),2016(10).
[5]卢赵英.浅谈优秀传统文化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J].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2015(8).
[6]程炯.浅谈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的渗透[J].教师,201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