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智慧城市发展下的市场营销策略研究

2020-05-25刘倩蓝云

中国市场 2020年15期
关键词:市场分析智慧城市市场营销

刘倩 蓝云

[摘 要]文章以智慧城市背景下企业市场营销策略为研究对象,通过简述智慧城市概念与发展历程,对智慧城市发展下的市场观点进行介绍,并分析了智慧城市发展下市场走向与企业市场营销存在的问题,提出一系列企业市场营销策略,以期为企业在未来的发展中提供经验借鉴。

[关键词]智慧城市;市场分析;市场营销

[DOI]10.13939/j.cnki.zgsc.2020.15.004

1 智慧城市简述

1.1 智慧城市概念

资本作为经济发展的驱动力在全球化背景下开始发挥更大作用,在全面实现工业生产的今天,消费者的基本物质需求已经被过度满足,批量化生产不能创造更多资本,市场经济竞争机制促使生产方开始关注消费市场需求,甚至通过多种手段制造、刺激消费市场需求,形成一种物质主义文化,而这种物质文化主导下,资源过度消耗、环境恶化加速、城市拥堵、人地矛盾等问题日益严峻。智慧城市是在物质文化广泛传播下,信息技术手段的不断发展中产生的,成为21世纪解决城市发展问题,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新兴理念。

自智慧城市概念生成以来,国内外相关领域人员对其属性进行了大量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智慧城市需要具备以下三项特征。

(1)智慧城市需要满足“智慧”功能,即智慧城市需要以信息技术为支撑,通过信息收集装置对城市运营中的各种数据进行收集、存储、加工,而后将其输送至运算程序之中,通过运算获取最终结果,可以说智慧城市是建立在信息与大数据技术之上的。

(2)智慧城市需要满足系统性。形象的来说,智慧城市如同一个蛛网,蛛网之间的节点就是一个信息整合点,在这个复杂的网络中通过信息技术手段使各类资源要素达到优化配置,从而维持城市运营的良好状态。

(3)智慧城市需要满足发展功能。即智慧城市应当是现阶段传统城市的未来发展趋势,是对为传统城市中各个参与主体(如政府、企业、公民等)生活、生产方式的新变革,从而实现传统城市向宜居城市的升级。

对以上内容进行总结后,笔者认为智慧城市应当被定义为:通过使用信息通信手段,获取、测量、分析、整合城市运行核心系统的多重核心信息,用以处理民生、环境、公共安全、城市服务、商业活动等城市管理模块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对各模块的需求给予智能响应。

1.2 智慧城市发展历程

1.2.1 概念引入阶段

智慧系统理念首次亮相于2008年,在初始阶段并非城市管理相关领域人员的研究成果,而是市场机制作用下的产物,美国IBM公司CEO在其演讲《智慧地球:下一代的领导议程》中就用到“智慧”这一提法,并且在2009年“圆桌会议”进行重申,使“智慧”理念与国家治理策略相融合,智慧城市作为具有前瞻性的战略发展目标被提上建设日程。

1.2.2 概念推广阶段

智慧城市的建设需要信息技术为支撑,而中国市场作为发展潜力与储量最大的世界市场之一,成为IBM智慧城市建设项目的对象,作为其全球智慧城市建设垄断的第一步。2009年IBM携其“智慧地球”项目进入中国市场,提出建设一系列智慧系统,涉及电力、医疗、交通、物流、金融、城市管理六大领域。同年中旬,IBM公司发布了针对中国市場智慧城市建设的调查报告,2012年中下旬IBM中国智慧城市项目正式启动。

1.2.3 实践与普及阶段

继2009年智慧城市概念的提出到2012年以北京为实验对象的中国智慧城市项目的启动,智慧城市从一个理念转变为真实的实践活动,成为智慧城市概念推广的最好成果。以此为契机,智慧城市理念开始被更多地区与领域人员所关注,北京智慧城市项目建设模式被推广开来,仅2013年,中国住建部就先后公布了包含区县镇不同体量的193个国家智慧城市试点,使智慧城市建设在中国普及起来。

2 智慧城市发展下的市场观点

由于传统城市存在的种种问题正在制约现代社会的发展,对于建设智慧城市成为城市管理任务的重中之重,大力推动智慧城市建设不仅停留在国家战略层面,而是以政策形式开展起来。由于地区层级之间经济状况的差距,致使小规模、低等级市县区信息化程度欠佳,一二线城市成为现阶段智慧城市建设的目标市场,主要是如上海、北京、深圳、南京、武汉等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较为完善的城市,智慧城市建设速度较快,效果显著,而随着小规模、低等级市县区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条件的逐渐完善,智慧城市建设将在全国范围开展,成功搭建智慧中国综合系统。

2.1 不同层次智慧城市建设重点

虽然从智慧城市的定义中可以看到,智慧城市建设要涉及交通、民生、医疗等各个领域,但在智慧城市的实际建设过程中,也应当遵循“因地制宜,量体裁衣”的原则,针对现阶段建设城市的独特需求而制定建设规划。例如作为大型城市的北京、上海、广州等地,其智慧城市建设的重点就应当是侧重交通、医疗、环境、教育等与民众生活息息相关的领域,构架垂直行业的数据交换平台,针对超大规模城市存在的交通堵塞、社会治安混乱问题,采取智慧交通系统与平安城市管理系统,来解决制约城市发展的阻碍。作为中型城市代表的大连、烟台、桂林等地区,其智慧城市建设的重点是首先完善当地信息技术基础设施建设,在此基础上进行智慧城市设计,解决从网络到城市平台中存在的若干问题,构建智慧旅游系统、智慧灾害检测预防系统等。作为小型城市代表的沈阳新民园区等地,智慧城市建设重点应当集中在提升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支撑力、增强城市综合竞争力方面,打造信息技术高新科技园区。

2.2 智慧城市市场空间预估

虽然2013年我国开始在试点推行智慧城市建设,但是由于智慧城市建设缺乏经验,现今项目的建设进度不容乐观,但这往往代表着智慧城市建设市场空间潜力巨大。

根据现有智慧城市试点单位数据,可以预估出现阶段不同体量地区智慧城市建设项目投资规模。省级智慧城市建设投资规模在100亿/省~500亿/省区间之内,地市级智慧城市建设投资规模在10亿/市~50亿/市区间之内,区县级智慧城市建设投资规模在1亿/区~5亿/区区间之内,这就意味着193个国家智慧城市试点能够为智慧城市建设行业带来9700亿~48000亿元的市场空间,这也印证了我国智慧城市建设市场空间潜力巨大的说法。

3 智慧城市发展下的市场分析

以上部分仅宏观的谈到智慧城市建设市场前景光明,此部分则使用PEST市场分析工具,对中国智慧城市发展背景下企业的发展影响因素进行详述。

3.1 政治因素

从指导方针方面来看,自2010年国家“十二五”发展规划出台之日起,智慧城市建设从概念转向实践阶段,各地方纷纷响应“十二五”发展规划精神,将建设智慧城市作为城市治理发展的重要任务,2012年国家住建部启动智慧城市建设项目,在年内先后对外公布试点数量近200个,其中包括重点建设项目2600个,投资总规模以亿元人民币计算。在此影响下2014年全国计划智慧城市建设项目超400个,总投资额度超1万亿元。

从优惠政策方面来看,中央对于智慧城市建设项目给予了多方面的财政补贴与政策支持,如环境专项资金、高新技术重点贴息、金融财政资金支持等,为智慧城市建设项目保驾护航。

但同时从政治因素角度来看,智慧城市建设也面临风险,主要是政府支付风险。地方政府财政支出近年来赤字情况频发,政府债务规模增长,使得智慧城市建设中政府投资部分资金到位速度慢,甚至无法偿付项目资金,成为智慧城市建设中需考虑的问题。

3.2 经济因素

改革开放40多年来,中国经济呈现良好发展态势,同时在发展中也凸显了我国政治体制中不适应发展的种种问题,经济发展速度放缓,进入“新常态”阶段,此时需要新的经济增长点来作为转型后中国发展的支撑,而智慧城市的出现即是对现有资源的整合。通过信息技术的介入,在产业结构上实现工业化与信息化的融合,在环境资源上实现协调可持续发展,在人口与城市建设上提升民众生活环境质量,加快城镇化建设,向新型城镇化建设发展。

经济状况良好状态下,智慧城市建设相对顺利,但不可忽视通货膨胀风险的存在。据2014年数据显示,中国广义货币发行量相较去年增长近15个百分点,持续高速的发行人民币造成中国经济环境中通货膨胀现象显著,智慧城市建设项目将会面临通货膨胀造成的经济发展动荡风险。

3.3 社会因素

工业化发展虽然拉动了中国经济的飞速增长,使中国人民脱离了物质资源匮乏的状态,但传统工业生产也带来了大量问题,首先是人口的急速增长,人口流动造成聚集效应,超大规模城市不断涌现;其次是城市环境破坏严重,自然生态环境平衡被打破,大气、水体、土壤污染问题值得重视;再次是城市治理能力不足,城市道路规划不科学造成交通阻塞难解决,社会治安状况不良,犯罪率提升;最后是城市能源利用率低,水、电、工业资源、能源匮乏问题突显。这些社会问题威胁着人类的生存发展,亟须解决方案。智慧城市建设则是一条高效、持久的解决途径。

3.4 技术因素

21世纪人类社会的巨大进步映证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论断,同时科学技术也是推动新生事物出现的驱动力。智慧城市基于信息技术,主要是指利用物联网、云计算、移动通信、系统集成等技术手段,来完成信息自动采集、获取、广域信息高速传输、高效处理、计算机软硬件集成应用等功能,使智慧城市能够完成自动收集、识别、处理问题的工作。可以说是技术的出现推动了智慧城市构想的出现与建设的可能。

4 智慧城市发展下市场营销存在的问题

在智慧城市建设这一发展背景下,企业的经营战略也应当进行相应调整,但从现阶段来看,其市场营销效果却并不理想,其中存在着以下问题。

4.1 没有实现产城协同发展

企业发展是基于智慧城市发展的背景之下,因此企业建设与智慧城市建设之间具有相互作用力。智慧城市发展中的市场表现为对智能设备产业、软件与应用开发行业、通信运营服务行业的极大需求,促使此类企业发展,而高精尖的制造、软件开发与运营服务供应商的出现也能够推动智慧城市向更高水平发展,但是从现阶段来看,企业在智慧城市发展中位置较为被动,即在智慧城市发展需求出现后才做出相应市场行为,产城协同性较差,企业发展速度缓慢。

4.2 未意识到信息资源价值

智慧城市是依托于现代信息技术手段之上的新型城市,核心是一个大型的数据信息处理系统。完备的智慧城市处理系统中涉及工业、商业、政务、民生等各领域的信息,这就使得如何获取、开发、利用信息成为企业生存的核心。企业业务单元的开展存在两点信息资源价值问题,一是通过连接数据库,企业可以快速得到同行业的大量数据信息,但现阶段企业未意识到信息资源价值,因此在此方面投入不足,信息管理、存储、计算、处理、深度信息挖掘能力较低,无法与智慧城市建设项目对接;二是信息环境中最大的问题在于信息质量的不可控,即虚假数据信息量大,信息平均质量较低,企业信息技术水平的低下为大规模信息的处理与使用增添了极大难度。

4.3 忽视技术创新与民众参与并进

智慧城市概念首先由IBM公司提出并且将其转化,从现阶段来看,我国企业在智慧城市背景下参与的业务活动中,核心技术多是借鉴外国研发成果,自主研发能力较弱,技术创新不足,这就使得我国的智慧城市建设成果很难与本国特色的政治、经济、工业环境相融合,发挥智慧功能。同时,企业在智慧城市发展背景下将目光多放在政府需求,而较多忽略民众需求,而这往往会使得企业在智慧城市中的市场上丧失发展机会。

5 智慧城市发展下的市场营销策略

对以上智慧城市发展下企业市场营销存在的问题进行归纳总结后发现,主要可以将其集中为三点:市场定位问题、市场分析问题以及营销策划问题。笔者将在以下部分针对问题提出智慧城市发展下的市场营销策略。

5.1 整体战略——进入智慧城市产业链

智慧城市的发展依靠智慧城市相关产业的发展,现阶段企业在智能城市发展中存在被动发展的问题,产城协调性不足,为了改变这一不良状态,从整体战略来看,企业应当选择进入智慧城市产业链,也即是以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移动通信為主的产业,由于智慧城市建设仍处于起步阶段,与其发展相关的产业将面临着巨大的市场发展空间与市场需求,在此时找准企业市场定位,进入智慧城市产业链,能够占据先机优势,面对较小的市场竞争压力,获取市场平均利润。同时尽快参与到智慧城市产业上中下游产业链之中还有利于企业业务单元的拓展,改变自身在智慧城市发展中的被动地位,引领智慧城市发展方向,获得更有利的市场地位。

5.2 具体战略——占据技术优势

在找到企业的市场定位后,对企业在智慧城市市场中的优劣势进行SWOT分析,寻找自身的优势与机会成为市场营销在此阶段的关键。由于智慧城市的基础在于信息技术手段,因此技术优势成为企业在智慧城市发展背景下生存壮大的关键,围绕占据技术优势这一具体战略,企业应当积极介入智慧城市基础网络和基础设施建设之中,获取智慧城市技术支撑需求,集中企业资源投入技术研发工作,加强与业内IT技术院校、企业合作,打造优势技术联盟,增强市场竞争力,同时实施技术保护对策,保证自主创新技术产权的获取与技术安全。

5.3 营销策划战略:以“互联网+”为主打理念

智慧城市的出现能够使得现有产业更具潜力、城市管理更为灵活、资源利用更具效率、民生服务更为完善便捷,因此其问世所影响的主体不仅包含政府、企业,更多的在于民众,因此在营销策划战略中应当更加关注民众需求的满足,因此此时营销策划不应当运用更多的专业术语,而应当以“互联网+”这个已经普及的理念作为营销主题,让民众感受到企业产品的先进性、高科技、智能化与便利性,保持产品、业务、模式、营销上的一致性,构建连接一切的新生态,从营销技术上获取更好的市场反应。

6 结论

综上所述,智慧城市的出现是社会发展与技术发展的必然趋势,对于传统城市存在的一系列问题提出了成熟的解决方法,为民众的生活提供了极大的便利,这成为智慧城市发展的主要驱动力,在智慧城市背景下,企业的发展应当顺应市场变化趋势,自然而然地与智慧城市建设相结合,找准自身智慧城市市场中的定位,在对企业市场中的优劣势进行分析后,围绕企业战略的核心点开展营销活动,最终将其应用于直接的市场营销行为之中,使企业在智慧城市市场上获取生存与发展的机会。

参考文献:

[1] 郑敏,刘宇熹,范元伟.电子商务环境下多渠道供应链的Stackelberg博弈[J].物流工程与管理,2015(11).

[2] 洪涛,李国玉.中国零售业结构性调整分析——2014年中国零售业关店报告[J].中国流通经济,2015(3).

[3] 邱丽婷,钱雅乐,钟逸霏,等.传统品牌企业电子商务战略:模式与路径选择[J].商场现代化,2015(2).

猜你喜欢

市场分析智慧城市市场营销
新时代网络媒介下市场营销的创新
项目管理在市场营销实践中的应用分析
高校扩招下的教育培训市场分析
基于无线组网的智慧公交站点信息系统研究与实践
有痔无恐湿巾的试验研究及市场分析
成人院校市场营销教学改革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