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管理能力
2020-05-25丁业胜
丁业胜
摘 要: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高素质人才的重要性也越发凸显出来,所以为了能够培养出更多的高素质人才,很多学校都进行了教学改革,积极引导学生科学合理地学习知识,提升他们的学科综合素养,从而为学生未来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促进其能够实现全面发展。本文将针对该如何在高中化学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自主管理能力进行深入的研究探讨,以期能够让学生认清自己,正确认识化学教学,完成自主学习,进而在完成化学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为学生成为高素质人才打下基础。
关键词:高中化学;化学教学;自主管理能力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20)16-0027-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0.16.013
想要在高中化学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自主管理能力,就需要对传统的教学模式与方法进行改革,将原本的“以教师为主体”的教学模式改变为“以学生为主体的”新型教学模式。不过因为我国对于课程改革的时间还比较短,所以学校内普遍存在着学生缺乏自主管理能力的情况,再加上高中化学的课程内容相对于其他课程来说更为复杂,学生学习起来也更为困难。那么,如何在高中化学教学中实现对学生自主管理能力的培养,是如今所有学校都亟待解决的一个难题。
一、高中学生的自主管理及培养
对于高中学生的自主管理,一般来说就是能够在不受他人干预的情况下,学生个人对自己的学习情况进行自主约束,这种约束包括在不限于制定作息时间表的情况下对自身的学习情况进行相关约束、调整自身的学习态度、对自身在学习上的各种缺点和不足进行反思与纠正。不过对于学生的自主管理能力的培养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通过在日常学习生活中一点点培养出来的,因为我所研究的对象为高中学生,其一般都已经形成相对比较完成的自我意识,再加上高中生还未能够完全摆脱对于家人、教师的依赖,所以为了能够彰显出自己的个性,很容易在教学过程中与教师的教学发生冲突,不愿意听教师的教课。对于这一问题,教师在进行自主能力培养的时候一定要进行考虑。如若不然,就可能会进一步刺激学生的逆反心理,起不到教学所应有的作用。
二、实施学生自主管理所遵循的原则
(一)虚心求教原则
化学教师在制订培养学生自主管理能力的教学计划时,要虚心向其他教师请教。请教的范围不要仅仅局限于化学教师,其他科目的教师虽然不是教授化学的,但是对于学生的教授培养都是相通的。切忌不能盲目自信,不同他人进行探讨。“一人计短,二人计长”,一个人的能力总是有限的,如果过于自信,那么就很容易在教学过程中出现不符合学生实际的教学问题,进而对学生的教学与自主管理能力的培养都有可能造成不可磨灭的影响。
(二)“以生为本”原则
化学教师在制订教学计划和正式教学过程中,一定要记住教学的主体不是教师自身而是学生,同时要虚心求教其他教师,并认真听取学生的意见和建议,然后将学生的意见和建议经过整理,规划到自己的教学计划之中。除此之外,在制订教学计划的时候,化学教师还要对自己所教授的班级内的学生的学习情况、兴趣爱好、学生的自主管理能力等进行充分的了解,这样才能打造出一个符合学生实际情况的教学计划来,进而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自主管理能力[1]。
(三)“教与学”同步原则
教师的教以及学生的学不仅在如今的化学教学过程中是教学工作开展的基础保障,在其他学科的教学过程中也同样如此,二者在日常教学生活中是相辅相成的关系,如二者任何一个有所缺失,势必会对教学工作造成相应的负面影响。因此,教师在制订教学计划和正式教学的时候,一定要注重“教与学”的同步性,这样才能使教学工作的开展起到应有的作用。例如,在正式教学过程中,如学生的学习进度赶不上教师的授课进度,那么教师就应该与学生进行及时的沟通与交流,然后根据学生的反馈情况对教学计划进行适当的调整,让学生都能够跟得上自己的教学进度,这样才能逐步培养学生的自主管理能力[2]。
三、在高中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管理能力的方法
(一)在课堂中营造师生平等的教学氛围
想要充分地激发出学生的学习兴趣,讓学生加强对自身的学习管理,进而促进学生的自主管理能力的提高,首先教师要在日常教学中营造师生平等的良好教学氛围,改变过去“以教师为课堂主体”的传统教学模式,改用“以学生为课堂主体”的新型教学模式。在课堂中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是平等的,教师需要做的就是活跃课堂的教学氛围,引导学生能够在化学课堂中按照教学方案上的内容进行学习。教师要改变传统化学课堂教学氛围死板,教学内容枯燥乏味,学生不喜欢化学课堂,甚至厌恶化学课堂的问题[3]。
例如,在高中化学中的“有机化合物”这一小节的教学过程中,由于有机化合物的相关知识都比较难以理解记忆,所以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可以采用一些新媒体的教学方式来为学生创造出一个更加丰富的课堂氛围,然后在辅以教师的课堂讲述分析,进而让学生能够对“有机化合物”这一小节的教学内容进行充分的理解。除此之外,在进行教学过程中,如果学生有着与教师不同的看法和意见,那么便可以让其在课堂中提出来,让大家一起对这个看法进行探讨,哪怕是发现这一看法或者观点是错误的也不能对学生进行批评教育,反而要对其能够积极提出不同的意见的行为进行表扬。这样不仅使学生感受到教师对自己的尊重,还能够有效培养学生的自主思考能力,促进学生能够自主完成学习,进而加强对自身的管理。改变传统的教学氛围不仅可以提高化学课堂的趣味性,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还可以有效唤醒学生的自主管理意识,促进学生的自主管理能力的培养,引导学生的自主思考能力,进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所以,在进行正常的化学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一定要积极与学生建立平等关系,进而同学生进行沟通交流。
(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众所周知,“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一点放在化学教学当中也同样适用。如果学生对化学教学产生了兴趣,哪怕没有教师的监管,那么也能持之以恒地进行学习,进而实现在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主管理能力的目标。在传统的化学教学过程中,普遍存在着化学教师重视化学知识的传授,而忽视了培养学生对于化学知识的兴趣,致使学生在传统的化学教学过程中学习热情不足,对于教师所布置的各种教学内容通常都是被动接受,严重的甚至会对化学知识产生厌恶心理,不想对化学知识进行学习,甚至不去学习。因此,化学教师在进行教学的时候,应该结合高中化学课堂内容的特点,结合自己所教授学生的性格特点与兴趣爱好,选择恰当的教学方式来展开化学课堂教学,改变传统化学教学的“填鸭式”教学的特点,使用“引导教学”的新型教学方法,根据学生的性格特点和兴趣爱好来对化学教学进行引导,进而激发学生对于化学知识的兴趣爱好,提高学生对于化学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令学生能够实现对化学的自主学习,以此来培养学生的自主管理能力[4]。
例如,在“非金属及其氧化物”这一小节的课程教学当中,因为非金属及其氧化物非金属所涉及的范围非常广,这一小节课程所包含的非金属化合物的数量也是非常多,学生在对这一小节课程进行理解和记忆的时候,通常采用的“死记硬背”的方法,这种方法不仅学习效果不尽如人意,还可能会在死记硬背的过程中让学生对化学产生逆反心理,导致其厌恶化学,不想对化学的相关知识进行学习和理解[5]。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化学教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小组讨论”的方法来展开教学。具体来讲,教师可以将班级内的所有学生分为数个小组,然后布置一些课堂教学任务,学生根据教师所布置的任务进行相关的竞赛与讨论。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不仅可以对课堂上教师所讲述的内容进行深入的研究理解,还能够提高自己的自主学习能力,进而培养自主管理能力。
(三)通过化学实验来引起学生自主探究
化学实验一直都是化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最能够锻炼与培养学生自主管理能力的一种教学手段。不过,在进行化学实验之前,教师需要布置一些课下的预习任务,让学生能够对课上教学与实验的相关内容有着一个相对比较完善的了解。而在实验的过程中,教师不仅要对学生的实验过程进行严格监督,防止出现实验意外,还要让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做好实验报告,让学生將自己实验过程中的每一个步骤,实验所表现出的特点,特征都进行详细记录,这样既可以让学生仔细观察实验中的每一个细节,还可以方便后期学生对于该实验的学习和理解。不过虽然在实验过程中要对学生进行严格看管,但事实上实验还是应该同课堂教学一样,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自己来设计实验的相关过程,而教师所要做的便是对学生的实验过程进行引导,让学生能够在使用过程中发现问题,并通过实验来解决问题。这样,便可以实现通过实验来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的培养,进而促进学生的自主管理能力的提升[6]。
四、结语
想要通过高中化学教学来实现对学生自主管理能力的培养,不仅需要化学教师在课堂上营造出师生平等的良好教学氛围,还要对学生学习进行相关的引导,培养学生对于化学知识的兴趣爱好,再辅以化学实验来激发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实现学生的自主思考、自主学习、自主探究三方面的同步提高。只有这样,才能够实现对学生的自主管理能力的培养与提升,进而为我国培养出更多的高素质型人才,为我国的发展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陈莹.高中化学教学中学生自主管理能力的培养分析[J].新课程(下旬).2016(8):199.
[2]王玉萍.高中化学教学中学生自主管理能力培养研究[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6(21):92.
[3]孙春玲.祝艳艳.高中化学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实践探索[J].好家长,2017(26):98.
[4]王波.高中化学教学中学生自主管理能力的培养[J].才智,2015(19):183.
[5]李霞.高中化学教学中学生自主管理能力培养[J].河南科技,2014(2):271.
[6]张丽杰.王宗田.高中化学实验教学中“启发-探究”式教学的应用分析[J].中国校外教育旬刊,2015(7):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