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盐城小麦低温冻害调查及田间管理措施

2020-05-25陈月平

农家科技 2020年4期
关键词:冻害田间管理低温

摘 要:随着全球气候的变暖,异常气候时有发生,小麦拔节时间前移,冬暖春寒尤其对小麦抵抗能力下降,容易出现冻害,直接影响小麦的产量。为降低损失,本文研究了一些应对相应措施,以达到恢复生产,提高产量的效果,供行业相关人员参考。

关键词:低温;冻害;田间管理;措施

2019年盐城地区秋播墒情适宜,适期播种比例高,播种质量高,加上越冬以来气温持续偏高,降水偏多,光照却少,造成麦子普遍旺长的势头。2020年2月15日普降大雪,造成16日、17日零下5~6℃冰冻降温天气,温差达前后达15~20℃左右,部分早播小麦冻害明显。为了了解小麦苗情状况,及时采取措施,恢复生产,对不同时期播种田块进行了调查。

本次苗情调查抽取了白驹镇、万盈镇、草堰镇四块田进行冻害了解,统计了全区小麦生育生长进程。

结果显示,越冬期间气温高一是小麦生育进程大幅提前,部分适期早播小麦已经提早拔节(比正常年份提前20~30天);异常天气“倒春寒”危害较大,有一部分麦子已进入幼穗分化,早播麦子叶片、主茎茎秆、分蘖、幼穗不同程度的冻伤。二是苗情不平衡性突出。受小麦播种期、播种量、播种质量、田间管理水平差异的影响,苗情不平衡问题突出。目前小麦生育进程正常的比例约占60%左右,提早拔节的小麦面积和苗小、苗少的弱小苗面积约占40%上下。三是草害、渍害、病害隐患较大。受秋播出苗墒情等因素的影响,冬前化除比例不高、效果不佳,越冬期间温度高、湿度大,利于杂草萌发生长,春季化除压力大。随着春季温度回升,降水增多,麦田渍害会进一步加重,病虫害也会逐步明显加重。

2月底已进入春季田管的关键时期,针对苗情和生产实际中存在的突出的问题,因苗因地制宜做好管理,要突出“一控”(控旺防倒)、“二保”(保壯苗稳健、保墒情适宜)、“三防”(防倒春寒、防病虫草害、防渍害),为建合理群体,稳穗增粒增重,针对当前形势,提出技术指导措施。

一、分类施好拔节肥

为了满足小麦拔节至开花阶段快速生长吸肥高峰期大量营养需求、构建合理群体、稳穗增粒至关重要,拔节肥应掌握在“叶色正常褪淡、植株基部第一节间接近定长、第二节间伸长1~2cm、叶龄余数2.5左右”时施用,在实际生产中还要根据“旺苗适当推迟,弱苗适当提前”的原则进行灵活运用,采取“拔节肥”+“孕穗肥”两次均衡施肥的办法。

二、适时化除,绿色防控

要根据杂草特点在拔节之前化除,控制杂草危害,要注意避开低温寒潮天气、掌握日平均温度回升至8℃以上的晴暧天气(冷尾暧头,施药前3天后5天日均气温不能低于8℃)安全用药,选准药剂,用好药量,防止药冻害。同时根据植保站防治技术意见,做好小麦纹枯病、白粉病、赤霉病等防治。

三、适时施好孕穗肥

孕穗肥通常在剑叶抽出期施用,根据苗情、小麦专用类型亩施尿素5~10kg,群体生长量小宜多施,群体生长量大应少施,以防早衰并实现增产提质增效;弱筋小麦为保弱筋品质,应控氮前移,以施用拔节肥为主,不宜追施孕穗肥。

四、清沟理墒,防渍防旱

“尺麦怕寸水”,小麦返青拔节后渍害会严重阻碍根系发育,尤其是白根数量减少,影响根系对养分、水分的吸收。同时,春季气温回升,如果田间湿度大,也易加快小麦纹枯病、锈病、白粉病等病害的发生。当前田间湿度大,部分小麦已形成湿、渍害,要做好及时清沟理墒、疏通沟系,保证田内外沟系排水畅通,做到雨止田干。

五、冻害及早补救

俗话说“冻伤肥补”,对已发生冻害的麦子,要及时补施尿素。对于仅叶片冻害或主茎幼穗冻死率10%左右,不必施肥;茎蘖幼穗冻死率10%~30%的麦田应迅速亩施尿素5kg左右,每增加10个百分点,亩增施尿素2.5kg;主茎幼穗冻死率80%~100%时,最多亩施尿素15kg,争取小分蘖和高节位分蘖成穗,才能减少产量损失,获得正常产量。(要注意增施的恢复肥跟正常的拔节孕穗肥互不抵消)

参考文献:

[1]吉林农业2017年11期气候变化对小麦产量的影响.

作者简介:陈月平(1974-)女,汉族,江苏大丰人,盐城市大丰区草堰镇农业技术推广综合服务中心,栽培员,会计,农艺师,学历:大专,研究方向:粮食作物栽培技术。

猜你喜欢

冻害田间管理低温
南阳盆地绿色小麦种植田间管理及技术推广分析
金属丝大变身
抢种暮春
低温养生延缓女性衰老
胡萝卜高产种植技术
新栽绿化苗木越冬防护措施探索
低温绝热压力容器吊带的设计
增进健康的8个好习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