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生活化的实施策略分析
2020-05-25李文生
李文生
摘 要:21世纪象征着新时代的到来,经济水平不断提高、信息技术不断发展,教育不断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特别是小学教育。信息技术不断走进小学课堂,但对未成年的小学生来说信息技术是一个较模糊的概念,不能被他们所理解,针对这一现象各大教育组织进行研究,并提出“知识走出课堂,不断采用生活化的教学方式”。这一观念的提出将信息技术与生活日常结合在一起,大大提高了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
关键词:小学 信息技术 教学生活化的实施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20)04(a)-0131-02
信息技术不断普及,现阶段已很成熟地展现在人民面前。信息技术课程不断普及到教育中,作为一门新型的课程出现在校园里。但是现在普遍遇到的问题是信息技术课对小学生来说过难,而且难度大、过程过于枯燥,导致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效率差。现如今如何提高信息技术的学习效率成为许多教师最关心的问题。而信息技术教学生活化的实施就能避免这一弊端,这个的提出也是对信息技术课程提出新要求。教学生活化是把信息技术教学与学生的生活联系在一起,使学生在生活化中学习信息技术。
1 生活化教学
生活化教学在现如今的社会中早以步入教育,并在教育界广泛使用,所以这个理念已经很成熟。在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信息技术教学课堂不断生活化、不断加入社会实例,使枯燥无味、严肃的课堂更加平民化、实用化。从而提高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提高教师的教学效率,最终提高整个学校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
2 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存在的问题
2.1 学生学习兴趣不高
信息技术作为一门新型课程对小学生来说难度偏大,再加上信息技术课堂枯燥无味,许多小学生对信息技术学习兴趣不高。正如大家所知,信息技术比较抽象,而且需要灵活运用,而小学生理解能力差,动手能力没有中学生好,难以一节课都保持注意力。导致学生跟不上课堂内容,久而久之自然就对这门新型课程失去兴趣。大部分教师都将教学重点放在教学内容上,忽略了教学方式,所以整个课堂大多都是教师主动、学生被动的形式,根本达不到教师预期效果[1]。
2.2 教学方法呆板、落后
传统的教学方法大多都是通过教师的口述进行教学讲解,而信息技术本就是一门抽象的课程,如果教师进行口述教育,使学生更加无法理解其知识内容。信息技术对所学者来说必须有较强的社会实践性,而大多教师只是对简单知识进行讲解,根本没有让学生动手,这就是主被动颠倒。学生本应该主动接受知识,而不是被动。但现在信息技术课大多都是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教师作为主动。这些种种因素都会影响学生对信息技术知识的掌握,即便掌握也无法灵活运用,最后使教学水平无法达到预期[2]。
3 信息技术教学的具体方法
3.1 打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信息技术本身具有实践性,本身目的就是让学生在自己知识基础上借助信息技术的手段,完成现实生活中出现的问题。这时教师需要把信息技术的知识点与学生的现实生活相结合,让学生在生活中感受到信息技术知识的魅力。在古代经常提到“秀才不出门,便知天下事”,意思通俗易懂,就是讲秀才通过书本知识获取世界各地发生的事,而信息技术就代替以前的书本,以一种新型的技术出现在人们面前,需要人们通过信息技术获取自己想要的信息,这也是开设此课程的最终目的。用一个实际例子来说现在旅游都需要做攻略,那么学生可以通过计算机搜索功能搜索世界各地的名胜古迹,包括交通、住宿等都可以用它实现。而计算机也就是信息技术的一种,实例课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对学习的兴趣,也可以让学生把知识点运用到实践中。并且使课堂更加活跃,从而打造良好的学习环境。
3.2 通过事物进行铺垫,加以引导
信息技术已普及到每家每户,并在实际广泛运用,所以小学生应该对电脑有所了解。因为大多数小学生经常用电脑打游戏或者看电视,足以说明他们对计算机有初步了解。所以,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加以事物的引导,比如,在学习动画效果设置时教师可以在上课前播放一些学生喜爱的影片,如动画视频等,吸引学生眼球,从而让她们产生学习兴趣,为之后的学习做铺垫。通过事物的引导可以使学生快速进入课堂内容,从而提高课堂效率[3]。
3.3 认真做好反馈
反馈对教师是一个很重要的听取意见的手段,可以明确地知道自己的课堂学生是否能够理解,也能发现自己的不足。不仅是教学方式,还有教学内容,从而对不足的地方加以改善,做到最好,提高整体的教学水平。也可以了解每个学生的学习进度,时刻变更自己的教学计划,让同学们更好地学习。所以,学习是教师必不可少的一份工作,这份工作看似简单,实际却是教学任务中不可缺少也是至关重要的一项[1]。
4 小学生信息技术教学生活的实施策略
4.1 深挖教材是信息技术教学生活的重要手段
小学信息技术教学的根本目的是培养学生对信息的正确获取能力、信息正确处理能力以及信息运用能力,使学生正确获取信息、了解社会上出现的问题。所以,信息技术课程的开设不仅是让同学们学习信息技术的基本操作知识,更要学习的是对待信息技术的態度和情感,以及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比如,可以让学生介绍自己家庭的PPT,从而教学生怎样做好自己的事情,这就是将课本知识与社会现实相结合,培养学生的责任感。
4.2 知识与实践相结合,突破空间限制
学习信息技术的最终目的就是让学生把课本知识运用到社会现实上,所以教师的教学目的应该是怎么将课本知识灵活的延伸到社会实践中。可以将一些生活情节引入课堂,设计情感类情节,让学生主动接受知识,更快地融入情节,在快乐中获取知识,让学生更好地学习课堂内容。比如,让学生用Word文档给父母发一份邮件,主题是“感恩”。这样一来既把课堂学的知识运用到实际中,又可以通过一个方式让学生表达父母的情感,还可以用Word文档制定一个学习计划等,这些实例都将生活与课堂相结合,并把课堂知识灵活运用到生活中。
5 结语
现如今,信息时代要求每个人对信息技术的基础知识有一定的了解,所以教育应从小学开始,注重她们的学习能力以及实际操作能力。信息技术课程生活化这一手段的提出使课程内容更加通俗易懂,使学生更好的接受。而运用课本知识与现实生活将结合这个方式,对学生来讲更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实践能力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能为学生之后的发展奠定基础。对教师来讲,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水平,对学校来说有利于提高整个学校的学习质量及教学水平。
参考文献
[1] 沈浩.小学信息技术生活化教学策略的有效实施[J].中小学电教,2017(5):18.
[2] 闫云峰,董丹.浅谈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生活化的实施策略[J].中小学电教,2017(1):120.
[3] 孙伟.新时期小学信息技术课生活化教学与实践探究[J].教育信息化论坛,2019(2):2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