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功”托举“一分钟”
2020-05-25李斌朱步忠
李斌 朱步忠
常言道,“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迅疾生长、芳华尽展,最能呈现生命的曼妙姿态。力争上游、保持领先,对个体来说是成功的重要标准;千帆竞发、百舸争流,于社会而言是充满活力的体现。从“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的时间观,到“更快、更高、更强”的竞技观,人们对成功的渴求,正像草木蔓发、花朵向阳,让世间充满希望和色彩。然而,从来少有唾手可得的成功,所谓“饭未煮熟,不能妄自一开;蛋未孵成,不能妄自一啄”,比追求成功更重要的,是扣紧功到自然成的成功规律。
有句话说得好,“志士惜年,贤人惜日,圣人惜时”。分秒时间的价值,正在于它们构成的是鸿篇巨制的每一个细部针脚。看得见成功之时“一日看尽长安花”的风光无限,更要看见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寒窗苦读的孤寂和艰辛。看得见民谣歌手一曲成名,更要看见他们十几年如一日的不懈坚持。贾岛锤字炼句精益求精,“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推敲”佳话永留后世。
冯友兰素以“不着急”闻名,一部《中国哲学史新编》的皇皇巨著,他80余岁动手,90多岁才宣告完成。在日积月累中厚积薄发,其实才是立长青之业、达天地之远的不二法门。
追求快速成功是进取精神的一种体现,扎实积累才是生命的积极存在。无论是谁,都不可能用百米冲刺的速度去跑马拉松,慢一些反而可以跑得更远。欲速则不达,慢工出细活,磨刀不误砍柴工,有时慢一些反而可以弯道超车。安营扎寨、步步为营的耐心,同披坚执锐、长驱直入的热烈,并不矛盾。
任何事业都难以一蹴而就,都有一个循序渐进、量变积累的过程。“涓流积至沧溟水,拳石崇成泰华岑”。慢是成事出活的基础,坐足冷板凳,攒够基本功,最后月中折桂是必然。专注于日积月累,所以成功才能举重若轻、驾轻就熟。然而,也有许多人,并不懂得这个道理,或是变换奋斗目标如同看电视换台,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或是渴望一夜暴富,工于取巧,偷奸耍滑。殊不知,拔苗助长必适得其反,急功近利必自毁长城。
成于坚忍,毁于急躁,世间事往往遵循这样的规律。从“起跑线恐慌”“成名趁早焦虑”,到“速度情结”“换挡焦虑”,倘若“时间感”被急躁和盲目所驱使,急不可耐、急于求成,到头来只会是万事归空、一无所成。河北塞罕坝机械林场的年轻人说,外面的世界“太热了”,他们宁愿选择一棵一棵地造林种树。他们可能错过了精彩大千世界,但一望无际的林海,却诉说着他们的成功。
祛除虛浮之气,给梦想一个蓄力驿站,给精彩一个释放空间,人生自然充实而潇洒。
评点:文章从个体和社会成功的标准或者关键词“力争上游、保持领先,对个体来说是成功的重要标准;千帆竞发、百舸争流,于社会而言是充满活力的体现”入手,指出成功的关键在于把握规律,接着列举事实,强调厚积薄发才是功成业就的不二法门,进而进行正反对比论证,说明欲速则不达,慢工才是成事出活的基础,再从反面论证,当前急躁风气的具体表现及危害,最后用河北林场年轻人的事迹向世人证明,祛除虚浮之气,方能给梦想蓄力。作者在叙述分论点时在首段即抛出观点,辅以例证,层层递进,由浅入深,严谨而周密。用语新鲜,充满时代感,词句的“新”使这个人们耳熟能详的主题重新焕发出活力。
(编辑:王莹)
作者对高考中出现的高频词汇“成功”进行了解读,娴熟地引用名言,强调追求成功须遵循“功到自然成”的规律。“草木蔓发、花朵向阳”这类词语生动鲜活,能给议论文增添别样的色彩。
如今,大众需要的是即刻实现,这种急于求成的欲望让人的耐心被稀释了,需要沉淀的知识被许多“碎片知识”取代了,这更加凸显出扎实积累的难得。全文的“时间感”很强,善用对比,“一分钟”到“十年功”,从“一日”到“八九十岁”,点题的同时也促人思索,究竟应该如何对待时间。
此为过渡段落,先简单地阐释名言,再话锋一转,为后文的反面论证蓄势,因为之前列举的素材较多,后文所举的事例则不宜过于详细。
转换视角,反面论证,告诫人们急于求成等于自毁长城。“速度情结”“换挡焦虑”都是凝练而富有时代感的词汇,易于读者接受。
夹叙夹议,引人思考。
首尾呼应,用短句收束,显得铿锵有力。不仅仅是呼应开头,还有对上文的深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