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MMA预养护材料的施工技术研究

2020-05-25李佩林徐建晖

公路交通技术 2020年2期
关键词:基面试验段封层

李佩林, 王 杰, 徐建晖

(重庆市智翔铺道技术工程有限公司, 重庆 400067)

路面预防性养护是指在不增加路面结构承载力的前提下,对结构完好的路面或附属设施有计划地采取养护措施,以达到保养路面系统、延缓损坏、保持或改进路面功能状况的目的。路面预防性养护主要针对路面出现早期病害时进行维修、养护,一般是在道路投入使用5~7年后进行,其养护目的是改善和恢复路面性能,防止病害进一步恶化。采取有效的预防性养护措施不仅可提高道路的使用品质,还可获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1-6]。在适当的时机采取预养护措施可延长道路使用年限,节约养护资金多达50%以上。近年来,预养护技术在国内外得到了广泛应用,常见的预养护技术主要包括雾封层、碎石封层、纤维封层、稀浆封层、微表处、热再生、薄层罩面等[7-12]。后来,公路养护者又提出了水性雾封层技术与含砂雾封层技术[13-15]。目前,常见的沥青路面轻微病害主要为裂缝与松散,如图1 所示。

(a) 裂缝

(b) 松散

综合分析国内外预防性养护技术发现,现有预养护技术对修复路面微裂缝、解决路表水下渗能起到一定效果,同时也具备恢复路面色泽、延缓路面老化等作用。然而,现代交通对预养护施工时间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特别是在交通量大且通车连续性强的市政道路(主干道、桥梁、内环快速路等)施工中,封路时间过长会导致严重的交通拥堵,影响正常的交通秩序。另外,针对市政道路预养护工程,现有的封层技术虽然对早期病害的修护、保养能起到良好效果,但尚存在路面耐磨效果不佳、材料养护时间长、施工机械化程度低等问题,如水性雾封层预养护技术掉粒现象较严重,耐磨效果有待提高,如图2 所示。

图2 水性雾封层掉粒

为解决市政道路预养护技术存在养护时间长、机械化程度低等问题,笔者利用所在公司自主研发的双组分MMA(methyl methacrylate)预养护材料,采用“砂-胶一体化喷涂”的施工工艺,在重庆某市政道路上进行了沥青路面预养护试验段施工,研究解决该难题,试验段取得了良好的养护效果,本文将探讨MMA预养护材料及其施工工艺在沥青路面预养护领域中的应用情况。

1 试验

1.1 原材料

试验所用MMA材料包括A、B组分,其主要力学性能指标如表1所示。固化剂BPO由常州某公司提供,填料、炭黑由重庆某大学提供,金刚砂(60目)由河南某公司提供。

表1 双组分MMA材料基本性能

1.2 胶结料及喷涂材料制备

1) 胶结料制备:称取一定量MMA材料A组分和B组分并分别倒入容器中,按配比加入填料、炭黑、固化剂,分别以5 000 r/min的速率剪切10 min即得胶结料A组分和B组分。其中,MMA材料A、B组分之间的比例为1∶1,填料所占比例为填料质量与A组分的质量之比。

2) 喷涂材料制备:喷涂材料由胶结料与金刚砂混合组成。按配比称取一定量胶结料A组分、金刚砂,并机械搅拌得喷涂材料A组分;按配比称取一定量胶结料B组分、金刚砂,并机械搅拌得喷涂材料B组分。喷涂材料A组分的配料比换算成质量比为:A组分∶填料∶炭黑∶金刚砂=100∶30∶0.1∶80;喷涂材料B组分的配料比换算成质量比为:B组分∶填料∶炭黑∶固化剂∶金刚砂=100∶30∶0.1∶4∶80。喷涂施工时,喷涂料A组分与喷涂料B组分的质量比为1∶1。

1.3 填料、骨料对胶结料性能的影响测试

对于喷涂工艺而言,材料粘度对喷涂效果至关重要,且填料的加入会直接影响胶结料的力学性能,为此研究了不同填料含量对胶结料力学性能及粘度的影响,从而确定了填料的最佳含量比例,其结果如表2所示。

表2 填料含量对胶结料力学性能与粘度的影响

由表2可知,随着填料含量增加,胶结料的拉伸强度略微增加,呈缓慢增长趋势,而胶结料的断裂伸长率则呈显著下降趋势。同时,表2表明填料对材料的粘度影响较大,40%填料含量使材料的粘度从初始的225 mPa·s增加至5 130 mPa·s。为达到最佳雾化效果,喷涂设备要求材料的适宜粘度范围为 1 000 mPa·s~3 000 mPa·s。综合考虑胶结料成本、力学性能及喷涂设备对粘度的要求,填料含量选定为30%。

在喷涂材料中,金刚砂主要起提升路面抗滑性的作用,同时若砂含量偏高会导致砂沉淀。因此,在确定填料含量的条件下对砂含量进行调控,试验结果如表3所示。

表3 不同含量金刚砂在喷涂材料中的状态

由表3可知,金刚砂含量在50%~80%范围内均无沉淀,喷涂材料状态均匀。当金刚砂含量在90%以上时,金刚砂在喷涂材料中沉淀,不利于喷涂施工。因此,综合考虑喷涂材料成本、抗滑性能及喷涂材料状态,确定金刚砂的用量为80%。

2 现场施工

基于双组分MMA喷涂材料,选择在重庆某市政道路上进行试验段施工,试验段面积为200 m2,施工流程包括基面预处理、喷涂试机、喷涂施工、养护及开放交通等。

2.1 基面预处理

为确保基面干燥、整洁、无杂物,试验段施工前需对基面进行预处理。采用强力吹风机对基面泥垢、杂物进行清理,并用塑料胶带与木质挡板保护预定施工场地,如图3所示。

图3 基面预处理

2.2 喷涂试机

为确保喷涂设备在后续喷涂中正常运行,在正式施工前需对喷涂设备进行调试、试喷,以排查设备的安全隐患。首先,将提前混合搅拌均匀的喷涂材料A、B组分分别倒入双组分喷涂机的A、B组分料斗中,然后由专业施工人员进行试喷,如图4所示。

(a) 喷涂材料混合

(b) 喷涂试机

2.3 喷涂施工

喷涂施工时,将提前混合搅拌均匀的喷涂材料A、B组分分别倒入喷涂机的A、B组分料斗中,并确保A、B料斗等质量,然后由专业施工人员进行喷涂。喷涂方式为枪内混合单枪喷涂,由有施工经验的人员操控,喷涂施工过程如图5所示。

(a) 机械喷涂

(b) 局部处理

在实际操作过程中,由于操作人员对喷枪的控制不能始终保持平稳状态,易导致局部喷涂区域出现厚度不均匀现象,如图5(b)所示。对于局部厚度不均匀区域,采用毛刷轻微涂刷可有效解决,从而形成致密均匀的雾封层。在路面养护完成后,应对试验段路用性能进行检测。

2.4 养护及开放交通

施工完成后,对试验路段进行为期1.5 h的封闭养护,待材料完全固化且达到最终强度,就可开放交通。由于试验段所用MMA材料属快速固化的反应型高分子材料,自由基的连锁聚合反应使材料能够快速固化成型,养护1.5 h便能形成最终强度,从而满足快速开放交通要求。试验段采取“砂-胶一体化”喷涂的施工工艺,节约了人工成本,缩短了施工时间,带来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完成养护后的MMA含砂雾封层实际效果如图6所示。

(b) MMA含砂雾封层局部放大图

3 检测结果与评价

3.1 喷涂材料耐磨性间接评价

雾封层耐磨性是路面功能性关键指标之一,耐磨性能的好坏直接影响到车辆减速效果及侧滑几率。具有一定流动性的MMA预养护材料能渗透至微裂缝处,并形成致密封层将骨料紧紧包裹,从而达到优良的嵌固效果。借鉴GB/T 1768—2006《色漆和清漆耐磨性的测定 旋转橡胶砂轮法》中的测试方法对MMA预养护材料的耐磨性进行间接评价,漆轮磨耗测试仪及磨耗样品如图7所示,试验结果如表4所示。由表4可知,室内漆轮磨耗试验得出MMA喷涂材料的磨耗损失量均小于60 mg,满足GB/T 1768—2006《色漆和清漆耐磨性的测定 旋转橡胶砂轮法》中规定的油漆耐磨性指标,对喷涂材料实际耐磨性有一定参考价值。

(a) 漆轮磨耗仪

(b) 磨耗样品

表4 喷涂材料耐磨性检测结果

3.2 与沥青基面的粘结强度评价

依据GB/T 16777—2008《建筑防水涂料试验方法》中的测试方法,采用便携式拉拔仪对完成养护后的路面进行粘结强度测试,检测过程如图8所示,检测结果如表5所示。由表5可知,预养护材料与拉拔头结合面完全断裂,检测结果均大于1 MPa,满足设计规范中规定的技术指标,表明MMA预养护材料与沥青基面间的粘结强度良好。

3.3 抗滑性评价

抗滑性能是路面表面性能的主要评价指标,抗滑性能的好坏直接关系到车辆行车安全。本文通过在胶结料中加入一定粒径大小的金刚砂,使其与胶结料形成致密整体,由材料固化后产生的收缩使金刚砂牢固地嵌固在胶结料中,从而提高路面抗滑性能。依据现行JTG F40—2004《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中的测试方法,采用摆式摩擦仪对养护后的路面进行抗滑性检测,检测过程如图9所示,检测结果如表6所示。由表6可知,路面抗滑值BPN均大于45,路面抗滑性能良好,满足JTG F40—2004《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中所规定的技术指标。

图8 粘结强度检测

表5 粘结强度检测结果

图9 抗滑性能检测

表6 抗滑性检测结果

4 结束语

双组分MMA预养护材料力学性能优异,适用于路面预养护工程,且路面养护效果良好,工程试验段表明:

1) 路用性能良好。

2) 喷涂材料的耐磨性指标满足现行规范要求,可缓解沥青路面脱粒病害。

3) 与沥青基面间的粘结强度满足现行规范要求,粘结强度优异。

4) 路面抗滑值优于现行规范要求,抗滑性能良好,可大幅提高行车安全性。

面对日益庞大的路面预养护市场, MMA预养护材料及其施工技术可有效解决材料养护时间长、施工机械化程度低等问题,具有工程应用推广价值。

猜你喜欢

基面试验段封层
跨声速风洞槽壁试验段流场品质提升措施研究
含砂雾封层设备关键技术优化应用
雾封层技术在沥青路面养护中的应用
水位资料考证及水位订正方法浅析
雾封层专用沥青开发及应用研究
冻结基面的理论阐述
测站考证相关概念及基本原则探讨
HL-2M真空室试验段制造工艺技术
2015年兴化片各站测站考证
CPP热封薄膜低温热封层性能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