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牧养殖的动物疾病病因及防控措施探究
2020-05-25周志鹏
周志鹏
(博罗县畜牧兽医局响水畜牧兽医站,广东 博罗 516144)
目前,畜牧养殖已经成为了农村经济发展的支柱型产业,带动了农村经济的增长。但是不断爆发的动物疾病和疫情使养殖的经济效益遭受巨大的威胁,许多养殖户转而投向其它产业。其实,只要采取有效的防控措施,动物疾病是可预防的,但首先要了解动物疾病出现的主要原因。
1 畜牧养殖的动物疾病病因
1.1 环境因素
动物的生长环境对其生长速度,健康状况都产生很大影响。如果动物圈舍不经常打扫,脏乱异常,通风条件差,温度过高或过低,都会引起动物疾病。另外,圈舍内的湿度如果没有控制在合理范围内,会影响动物新陈代谢,也会引起疾病。因此,在一些条件简陋的养殖场中,动物更容易出现疾病。
1.2 人为因素
如今,随着畜牧养殖规模的不断扩大,养殖技术和设施更加的专业化,但是仍不乏有一些养殖人员不注重提高自身养殖专业化水平,在养殖过程中存在一些错误的行为和操作。比如进出圈舍不消毒,不穿防护服,随意允许外来人员进入圈舍中,这样做很可能将病菌带入,引起传染性动物疾病。对圈舍内不及时打扫和消毒,不及时清理剩余饲料,投喂过期、变质的饲料,不为动物接种疫苗,对动物药品的使用方法了解不足,错误用药,影响这些都是引起动物疾病的重大隐患[1]。
1.3 动物自身因素
一些动物由于免疫力差,自身携带病菌等因素,会突然发病,如果出现了传染性疾病,会迅速引起大规模染病,为养殖户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
2 畜牧养殖的动物疾病防控措施
2.1 追加经济投入,完善设施建设
想要获得稳定的经济收益并不断扩大养殖规模,决不能过于节省养殖的经济开支,必须追加投入,完善养殖所需的设施设备,对简陋的动物圈舍进行重建。规模化的养殖场,动物圈舍应配备完善的通风系统,温度调节系统,能够保证圈舍内空气洁净,并随着季节的变化和动物的需求调控圈舍内温度、湿度[2]。动物粪便要及时处理,否则会产生大量的氨气,影响动物健康。如果养殖规模较大,可以将动物粪便集中收集,作为能源进行二次利用。
2.2 做好清理消毒,优化养殖环境
动物圈舍内必须勤打扫,将动物粪便,剩余的食物残渣清理干净,以免滋生细菌。打扫后要对圈舍进行全面、深度的消毒,杀死细菌和病菌。如果发现有动物出现了发热、食欲不振、腹泻、精神萎靡等异常症状,尽快将其与其它动物隔离,单独饲养,直至完全治愈,以免引起大范围传染。
2.3 严格出入管理,严防疾病传播
养殖场应该制定严格的出入管理规定,不允许外来人员随意进入圈舍内,养殖人员进出动物圈舍必须穿防护服,进出圈舍均需消毒,既不将病菌带入,也不能病菌带出,对保护自身安全和动物安全都是有利的。另外,从其它地区和养殖场收购的动物,要先单独圈养一段时间,确认无任何异常症状和疾病出现后才能入栏,如需配种,也必须先进行动物疾病检测[3]。
2.4 加强自主学习,增强防疫意识
一些文化水平不高的养殖户总是想尽各种办法逃脱防疫,为的是降低养殖成本,但最终却往往由于动物疾病的大面积爆发而蒙受巨大经济损失,这很显然是得不偿失的。养殖户必须主动学习疾病防控知识,增强防疫意识,定期为动物接种疫苗。很多地区都会不定期开展免费的动物防疫知识培训,鼓励广大养殖人员参与,提高自身养殖的专业化水平,更有效的防控动物疾病。这样一来,动物在出现常见的疾病时,养殖人员就能够科学用药,准确治疗,提高药物治疗的效果。
2.5 实行科学喂养,严把饲料质量
动物喂养是一门技术性工作,不同类型和大小的动物对饲料和营养的要求不同,如果喂养不科学,会使动物的免疫力降低,患病率升高。比如,刚出生的动物以及正处于孕期的动物,出现了腹泻等症状和患病的动物,需要特别增加营养的补充。处于不同生长阶段的动物,饲料的配比也不同,这些都需要科学把控,否则会影响动物的生长发育。饲料的选择也要严格把关,确保饲料的营养价值和性价比较高,坚决不使用过期、变质的饲料。不一次性购买大量饲料,购置的饲料妥善存放,以免受污染、受潮,营养成分改变。将圈舍中剩余的饲料残渣清理干净后再投放新的饲料。
2.6 完善疫情善后,防止大肆传播
最可怕的动物疾病就是传染性疾病,传染性疾病一旦爆发,会在短时间内迅速蔓延,导致大量动物染病、死亡,必须加强防控,及时做出准确反应。一旦出现了动物疫情,养殖人员必须及时、准确采取措施应对,否则将会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必须做好隔离工作,对已经患病的动物单独圈养,对已经死亡的动物进行消毒和深埋处理。及时与兽医站联系,共同做好疫情的防控工作,确认疾病的类型,及时为其它动物接种疫苗。
3 结语
动物疾病的出现是畜牧养殖业的灾难,其主要受到环境因素、人为因素、动物自身因素的影响。但是,动物疾病并非是不可防,不可控的,只要养殖人员了解引起动物疾病的主要原因,通过完善设施建设,加强防疫,优化喂养,制定严格、规范的进出制度、消毒制度,完全可以控制动物疾病出现。但在以上几点上,各大养殖场的工作还有很大的完善空间,未来还需加大动物疾病防控的宣传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