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院IgA 肾病患者的中药治疗处方用药规律和特点分析

2020-05-25周静仪林捷匡彬洪嘉玲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20年9期
关键词:药性本院茯苓

周静仪 林捷 匡彬 洪嘉玲

IgA 肾病(IgA nephropathy,IgAN)是肾小球系膜区因IgA 沉积在肾脏导致免疫炎症的原发性肾小球疾病,是肾小球源性血尿最常见的病因[1],也是我国最常见的慢性肾脏病和终末期肾病的主要发病原[2]。目前IgA 肾病没有特异性的治疗方法,还是以控制血压、减轻尿蛋白、减轻肾小球系膜区的炎症为主,病情较重时往往使用激素联合免疫抑制剂冲击,从而延缓疾病的进展[3],但总体效果不太理想。中医辨证论治联合西药共同治疗可提高临床疗效,减轻毒副作用,起到“增效减毒”的作用。本研究通过对本院IgA 肾病的中药处方进行统计分析,旨在分析其处方用药特点,以分析中医药治疗IgA 肾病的遣方用药思路,探索中医治疗IgA 肾病的对策,发挥和传承中医药治疗的优势。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 年11 月~2019 年5 月在本院肾穿刺活检证实为IgA 肾病患者61 例的中药处方进行整理,其中男35 例,女26 例;年龄<50 岁患者46 例,≥50 岁患者15 例。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经肾穿刺活检病理结果及临床确诊为IgA 肾病;一般资料完整。排除标准:合并恶性肿瘤者;合并全身性严重感染者;合并免疫功能疾病者;存在严重意识障碍或认知障碍无法配合本研究者。

1.3 研究方法 按照选取标准进行病例筛选,对患者的中药处方用药进行统计,使用 Excel 软件进行所有处方的用药整理归纳,对所用处方中药的使用频次、分类、四气、五味、归经等进行统计,探讨用药规律。参照《中药学》[4]内容对所有方剂的中药、中药颗粒名称进行归一化,分类、性味、归经等均以此为标准进行规范。

2 结果

2.1 药物使用情况 本研究共纳入患者61 例,使用中药共180 味,药物总频次2477 次,共305 张处方。药物使用频次前五位分别为:茯苓153 次(50.16%),黄芪137 次(44.92%),山茱萸118 次(38.69%),甘草 110 次(36.07%),白术 103 次(33.77%)。见表1。

表1 药物使用前十位的情况分析(次,%)

2.2 药物分类 补虚药使用频率最多,占30.64%,其中以补气药及补血药为主;其次为利水渗湿药,占11.34%,收涩药占4.76%,清热药占4.24%,活血化瘀药及解表药各占3.19%。见表2。

2.3 药物性味 药性居前3 位的依次为温热、平、寒凉,其中温热类药物累计使用频率达28.06%,平类药物使用频率达23.46%,寒凉药物累计使用频率达18.45%。药味居前3 位的依次为甘、苦、辛,其中甘、淡类药物累计使用频率达57.97%。见表3,表4。

2.4 药物归经 以脾、肺、肝、肾、心经为主,其次为胃、大肠、胆、膀胱、心包、三焦、小肠经。见表5。

表2 药物分类情况分析(次,%)

表3 药性分析(次,%)

表4 药味分析(次,%)

表5 药物归经情况分析(次,%)

3 讨论

IgA 肾病中医辨病常将本病归属于“血尿”、水肿”等范畴,也有归到“尿浊”“腰痛”“虚劳”“癃闭”等病[5]。病位在肾与膀胱,与肺肝脾相关。陈香美等[6]现代多位学者相关研究都表明,IgA 肾病本质属本虚标实,而本文通过对我院IgA 肾病患者的中药治疗用药特点分析,也总结出:本虚以气血阴阳亏虚为主,标实则以湿热为主。

通过研究本院IgA 肾病患者的中药药物分类发现,补虚药使用频率最多,占30.64%,其中以补气药及补血药为主。IgA 肾病常见蛋白尿或血尿的症状。根据中医理论,蛋白和红细胞都是人体的精微物质,这些精微物质从尿中排出,是因为肾气亏虚,下元不固,封藏失司,这必然会导致人体的阴血不足,故肾气虚和肾阴、血虚有着因果关系,气虚为先,阴血虚为后,随着病情的加重,气血阴阳亏虚会相互转化,但归根结底,治疗IgA 肾病是以补虚为本。

在药物使用频次方面,频次最高的前十味药物是茯苓、黄芪、山茱萸、甘草、白术、当归、山药、泽泻、柴胡、大黄等,其中以茯苓、黄芪的使用频次最多。茯苓性味甘淡平,《药品化义》曰:“令脾肺之气从上顺下,通调水道,以输膀胱,故小便多而能止”,有利水渗湿消肿之功,因药性平和,利水而不伤正气,是利水消肿之要药。现代医学研究茯苓素具有类似醛固酮的化学结构,具有利尿作用。且茯苓多糖与活性氧自由基发生氧化还原作用,能够抑制慢性肾脏间质纤维化,延缓肾衰进展[7]。又如黄芪在《本草纲目》中记载“其纯阳,可补诸虚不足,壮脾胃,活血生血”,被称为是“补气诸药之最”,它通过调节免疫、抗炎和抗氧化作用而延缓肾脏病进展[8]。黄芪山药配伍,按施今墨经验二者一阴一阳,是滋阴固肾之良药[9]。现代研究表明,两药配伍后具有降低血清尿素氮、肌酐水平的作用,并且能够改善肾脏病理学改变[10]。黄芪山茱萸配伍是张锡纯治疗肾病的常用药对,两药配伍后能够减少肾炎小鼠尿蛋白。上述10 味高频药物虽然出现同时或者不同时在同一处方中,但还是以补虚作为基本法则,在辨证论治的基础上兼用疏肝、利水渗湿等治法,注意调养肝肺、脾、胃,调理气机,通调水道,标本兼治。

中药的四气、五味、归经作为药性理论中的核心内容,是中医重要的理论之一。它们对 药物使用的准确率具有不可忽略的作用[11]。本次分析中发现所用药物药性以温、平为多,也正体现了IgA 肾病本虚的实质。药味以甘、苦、辛为主。甘能补虚,苦能降泄,辛可发散,温可助阳,寒能清热。甘平能补虚和中,平补肾精,使肾纳摄有力,甘温能补肾助阳,任颖龙等[12]的研究认为,甘平和甘辛药在药理作用上均能促进免疫抗缺氧的作用。病程日久的患者,正气虚损,免疫功能低下,很容易因病毒或细菌引起的感染而诱发或加重IgA 肾病,因此“祛邪”以控制感染、对症治标也很重要,辛味可通调肺卫使邪发散而出,现代也有研究显示辛味药物可能具有抗炎、抗感染作用。

按归经而言,以脾肺肝肾为主。《素问》云“诸湿肿满,皆属于脾”,脾主运化水饮,脾虚则水湿不能吸收、转输,发为水肿,水湿内停,郁久化热,湿热互结导致瘀血内停。本虚标实是IgA 肾病的主要特点,初期脾肾两虚,晚期气血阴阳俱虚,且在疾病的进程中,常可见水湿热瘀等多种病理因素夹杂。肝藏血、肾藏精,精血皆来源于脾胃所化生的水谷精气,也为从肝脾论治IgA 肾病提供了临床用药依据,也体现了“乙癸同源”、“肝肾同源”的中医理论。

本研究以探索中医药治疗IgA 肾病的遣方用药思路、为临床治疗提供对策、发挥中医药治疗的优势为目的,通过收集本院61 例IgA 肾病患者的中药处方,分析本院中医治疗IgA 肾病的用药规律,总结治疗经验,也为临床用药增加选方用药的信心与思路。研究发现:本院IgA 肾病中医治疗时,常以补虚作为基本法则,标本兼治;所用药物药性以温、平、甘淡并用,调节脾肺肝肾等脏腑功能。然中医药治疗IgA 肾病处方用药的有效性,尚需在辨病、辩证的基础上,根据不同个体的临床症状进行辨证论治,进一步大样本的临床验证。

猜你喜欢

药性本院茯苓
《四部医典》的跌打损伤外用方剂用药规律及药性探析
本院急救设备应急库房的建设与临床调配评估的探讨
PDCA循环在降低本院住院药房药品调剂差错中的应用
数据挖掘在学校招生工作中的应用
云茯苓
云茯苓
基于药物功能的中药药性研究
吃到自然瘦